贫困生群体就业能力的培育与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贫困生群体是高校中就业较为困难的一个群体,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精准化就业帮扶工作,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完善多方参与的帮扶体系;同时创造社会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可以探索将职业技能培训引入校园,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贫困生 就业能力 全员育人
  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学生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由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因素及天然存在的竞争关系,需要学生全方位展示自身的综合能力,调动全部资源,通过竞争才能获取满意的就业岗位。但对于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而言,由于经济压力及因外在压力导致的内在个性特征等因素,这一群体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劣势。
  贫困生群体的就业能力缺失并不是与生俱來的,而是长期以来缺乏针对性指导造成的,能力的缺失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弥补。针对贫困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不能等到临近毕业时才开展工作,必须融入平时日常教育管理中。在促进贫困生就业的诸多要素中,学校作为就业帮扶的实施主体,要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建立完善有效的帮扶体系,为精准化就业帮扶夯实基础。
  一、充分利用资源,健全帮扶体系
  在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应积极扩展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来自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和可信度,彰显特色,这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每个大学生具备的无形就业优势,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外在重要因素[1]。学校在就业中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对于就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培育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成为社会各方面资源的链接者和整合者。
  这里的资源,指的是可以对学生给予切实帮助的师资力量、就业信息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内包括实现不同类别学生群体就业所需要的课程体系、讲座培训、实习岗位;对外则包括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历届优秀校友、对人才培养有一定建树和看法的专业人士,他们给予学生更加专业、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校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解决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的岗位。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将这些资源整合后,基于不同的就业需求提供给相应的学生群体。
  对于贫困生群体而言,尤其要重视勤工助学岗位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这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二、依托实践平台,培育综合能力
  学校要实现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就业的精准化帮扶,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核心的是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对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通过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培养,所获取的能够实现就业目标和自身价值,满足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种能力的集合[2]。除了健全就业帮扶系统,针对贫困生开展就业帮扶之外,还应依托社会实践平台与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培训促进他们能力提升。帮助他们了解并享受就业帮扶政策,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就业帮扶计划,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活动[3]。
  社会实践是衔接大学与职场的准备阶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有效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贫困学生,应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并行提升。每一个职业都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最佳能力,选择最能发挥和运用自身优势能力的职业[4]。因此,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提前掌握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贫困生学生往往在实践动手、协同配合、人际沟通方面能力欠缺,能力结构不均衡。因此,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这一类别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的锻炼。针对这一类别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及志愿服务,让他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与改变。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应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更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提升就业能力相结合。与职业目标相关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清楚职业规划、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就业能力。在实践中应使学生逐步确定职业兴趣,提高就业能力[5]。
  三、引入职业培训,提升工作技能
  与职业要求相契合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学校应当鼓励特殊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强调,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6]。而国务委员马凯于2017年2月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要增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目前各类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效果显而易见,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学校可以探索与各类培训机构合作的途径,尝试将社会化的职业培训逐步引入大学校园,以整体打包的形式降低职业培训的收费门槛,解决特殊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足不出校的情况下,有机会接受多样化的培训,以切实提升就业能力。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跟着市场需求的指挥棒转,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学校教育培训,可以是短平快的培训,也可以是岗前培训,还可以是在岗位上学、在实践当中学[7]。
  在组织动员贫困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必须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工作,解决贫困生参加技能培训在经济层面上的后顾之忧。可以探索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国家助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高校可以探索设立金融担保制度,为贫困生的实践实习、求职择业提供小额贷款,最大限度地解除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在当前社会变革趋势下,对于劳动者必然要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齐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以职业培训促进技能提升是当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路径,同时是贫困生实现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在全员育人的理念指导下,高校作为就业工作的实施者,必须充分动员一切力量,广泛协调校内外资源参与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提升活动中。要充分依托社会实践平台,引入职业技能培训,扎实有效精准化地培育和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针对贫困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学校应当转换思维,通过革新现在的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差异化的实践育人体系,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有针对性的充分发掘,使大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加强自我提升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明确就业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可操作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从而促进贫困生群体就业能力的提高,实现择业范围的拓展和就业质量的提升,这是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精准帮扶工作,事实上就是响应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这一具体化要求。
  参考文献:
  [1][3]王晓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111,51.
  [2]崔海英.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0(02).
  [4]田必琴.我的生涯我做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M].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09):65.
  [5]王卓凯.高校实践育人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6(01).
  [6]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EB/OL].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7-10/09/content_5374660. htm,2007.10.09.
  [7]李克強.中国政府网.李克强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gov.cn/premier/2016-07/16/content_5091912.htm.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青年基金一般项目: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中多维分类法的探索与应用(QKJB2014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社会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教育对象所发生的各种有违教育要求,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伤害的教育行为。要想提高教师师德,首先要抓好师德的概念。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研究对张掖市六所小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几位教师进行了访谈,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
摘 要: 儿童美术教育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伴随儿童成长,反映儿童天性,表现儿童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本文以“儿童绘画作品特点”和“内心世界语言”为理论支撑,以具体儿童绘画作品分析为依托,通过儿童绘画作品探究他们内心世界的语言。  关键词: 儿童绘画 内心世界 另一种语言  一、了解孩子的童趣语言  绘画是一种符号表征方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儿童
摘 要: 高师院校如何面对教师资格统考给职前教师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彰显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从而去边缘化,实现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质性超越?昆明学院生科系在强化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促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特点 有效途径  1.引言  教师资格统考制度与我国2012年2月出台的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配套,构成教师标准与
摘 要: 随着人类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日益频繁,这些因素促成了跨文化交际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课题。交际中一方的外语水平不佳,交际者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以及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都可以致使一种新的现象出现,即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本文从《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中的语料入手,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且着重分析了前者并且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本文选取《诗经·硕人》三种主题中清以前的主流观点“闵庄姜”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毛诗序》、《郑笺》、《诗集传》的解读,发现诗与史的结合中文人在怜悯庄姜之时寄托的自身的道德和美学追求。“闵庄姜”说的前提是对庄姜之美和这场婚姻的肯定,正是这种肯定形成的期待在后来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时落空,让人们产生怜悯之心。庄姜虽貌美贤德但未逢明君又遇上政局动乱,这让仕途不顺的文人在庄姜的遭遇中获得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文革”文学作为一个“话题”历史性地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在“地下文学”与“地上文学”的认知碰撞中,个体话语与集体话语的存在形态成了“文革”文学价值研究的一重要表征,但历史地看待“文革”的主流文学,其主体性的失落虽然是“文革”政治权力话语的必然结果,但它承载的却是“文革”时期“人”的一种生命存在形态,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整体性文学史观”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文革”
摘 要: 作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为例,以课本为蓝本,在基于元学习的基础上对学习进度、过程进行了控制,对学习方法与内容进行了建模,其探究过程于教于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探究学习 中世纪西欧社会模型 学习反思  根据教材要求和老师的建议,为了感受多元学习方法的乐趣,体验探究学习中的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合作精神,实现高效、自主学习,我们高三(一
摘 要: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世界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社会性与过程目的论、提倡“做中学”、道德教育論等。这些教育思想带来新的教育理念,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民主主义与教育》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增强儿童的自主性;教学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存境遇。  关键词: 经验主义教育观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  杜威是20世纪以来对全球教育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哲学家与教育家,他的实用
摘 要: 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时代潮流,国家和地方高度支持创新创业,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首先要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国外创新教育发展情况,以此根据各学校学科特点,地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课程教育体系 实践能力  引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
摘 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以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并逐步形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家国命运的情怀。作者在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做了一些实践尝试。  关键词: 乡土历史 家国情怀 教学实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