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教育对象所发生的各种有违教育要求,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伤害的教育行为。要想提高教师师德,首先要抓好师德的概念。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研究对张掖市六所小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几位教师进行了访谈,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教师 师德 教育
一、前言
本论文是在对现阶段西北地区小学教师师德进行大量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教师师德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今后小学教师师德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便改进和提高小学教师师德的质量和效果。目前,许多地区出现了乱办班、乱收费、偏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的问题,甘肃河西地区也不例外。教师忽视了师德的含义,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现行的师德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1]陈爱必阐释师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以爱为核心。[2]教师的爱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意识。有研究认为,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3]崇高的师德,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这样才能塑造出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从而去教育、影响学生。
二、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师德现状调查及相关分析
本问卷基于西部城乡地区教师师德方面的内容而设计,共26个问题。本次调查以张掖市六所小学的教师为样本,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的100名教师中,男教师37人,女教师63人;其中城市教师54人,农村教师46人。
(一)教师方面
研究表明,38%的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表现出优良的师德风尚和行为。21%的教师对自己的这份职业还是不太满意。对于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不同教师有不同观点,16%的教师因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不得不选择了教师职业。种种现象说明,一些教师的意志不够坚定,现在的职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也许有一天会放弃。摇摆不定的信念,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39%的教师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育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0%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个好成绩,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在爱的情感基础上教书育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学生。25%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16%的教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数据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存在心理偏差。对于法律知识,54%的教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进行了解,30%的教师通过教育局或学校组织的学习,16%的教师在教师院校学到。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淡化或漠视对学生权利的保护和尊重。51%教师认为自身需要提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把多媒体技术熟练地运用到课堂中。虽然48%教师因责任感而积极工作,但13%的教师爱心淡薄,功利思想严重,为了职务晋升;26%的教师希望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好评;部分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缺少敬业精神。调查显示,14%的教师不能胜任其它学科,说明教师的知识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学校方面
学校对师德工作不够重视,对教师的认识和情感方面只是干巴巴的说教,缺乏有效措施,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评职称,入党等主要依据,从而以教学代替德育,掩饰德育,严重地淡化了教师学识教人、师德教人的双主职责意识。结果是只重教书不重视育人,不重师德建设,淡化了师德意识,使教师不能全面地认识学生,在情感上疏远学生。调查显示,76%的教师与学生有良好的关系,教师信任、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敬重教师。但是10%的教师与学生有不和谐的音符,14%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很有权威的样子,觉得应该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与学生有情感上的互动。55%的教师会选择在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但15%的教师不参与,导致这些教师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业界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不能与学生在课堂期间充分互动,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76%的教师希望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24%的教师不希望了解,觉得出了校门,学生和自己就没有一点关系了。由于缺乏师生情感,使得师生之间的情分越来越少。而学校对此也要求不高,只是简单的说教,没有提出改善师生关系的相应对策。10%的教师因学生学习成绩差,而忽视差生,没有平等地与每位学生沟通。面对教学的各种情况,10%的教师很困难地去对学生负责,没有给学生父母一样的爱,导致情感缺失,学生上课时表现刻板而拘谨,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堂。
(三)社会方面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各种影响,以及部分教师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造成一些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混乱。甘肃河西地区历来重视教育,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牺牲一切。经过访问几位老师,得知近几年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父母出去打工挣钱,将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为补偿自己未尽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从物质上对老师表达感激之情,送钱物,或邀请教师到高消费场所娱乐。调查中所发现的错误意识是,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待学生不公平,讽刺、挖苦、辱骂学生。在学生出现错误时48%的教师认为在必要时应体罚学生,24%的教师认为可以轻度体罚,18%的教师认为不应该体罚,即使体罚学生也应该把握适当的度。当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25%的教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54%的教师能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但8%的教师无所顾忌地向学生发泄。轻者罚学生打扫卫生或者给班级买一些必需品,重者将学生暴打一顿或者挖苦学生。在纠正或制止学生消极行为时,12%的教师操之过急,情绪失控,责骂或体罚学生。教师的挖苦,学生的痛,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可怕的阴影。54%的教师能用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信号暗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11%的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他们认为学生小,不懂事,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学生不能干涉教师的教学,因此造成各种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问题。在社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43%的教师对自己的工资不满意一些教师办家教,不能将心思全面放在课堂中;9%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自己不应承担费用,否则会选择不参与,从而学不到新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三、加强西部城乡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宣传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思想认识,是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因此,应积极宣传典型模范事迹,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周围的人,生动、形象、具体、感人的模范教师的事迹,必然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灵感触,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主动地向先进典型学习,按照模范的行为方式,争取自己的行为能力与之趋同。[4]所以在学校教师师德教育中,通过树立榜样,进行师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查发现,部分小学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或漠视学生,或有意偏袒某些学生,或随意侮辱恐吓学生,或变相惩罚学生。[5]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了解法律赋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问卷调查,68%的教师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了解相关法律,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太全面。学校应该重视相关法律的宣传,让教师强化法律意识,更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加强师德的制度化建设
师德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有效开展师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构、考评监督机制、奖励约束机制等。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应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纳入日常教育工作。教师教学时应时刻告诫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主动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应加强师德考评监督机制建设,实施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通过考评激励、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检查是否存在履行职责等问题,确保公平考评,使教师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应强化师德建设的奖励约束机制。师德建设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奖励和惩罚。对表现好的教师典型要大力宣传,并给予表彰和降励,对有违师德的教师及时批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在这样的约束下,教师内心深处会产生敬畏心理,知道违背师德会有严重的后果,比如,扣除奖金甚至处分等。从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遵守师德规范。
(三)完善师德评价制度
学者卢辉矩总结过,师德建设除了遵循教育自身固有的规律,加强广大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公众对师德的期待。许多城乡小学在评价教师工作时,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及格率、升学率,很少把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效纳入到考评体系当中,缺乏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师德评价作为对教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估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规定的师德规范,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必须全面落实。制定师德评价的标准,是进行师德评价工作的基础,对于师德建设倡导的目标有着定位和导向的作用。用不恰当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工作质量,则会对教师师德产生消极的影响。师德标准的不当,会给老师一定的压力。如要求过细,则难以全面通过考核,从而分散教师精力。师德的评价应当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部门领导和同事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个方面,最后得出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具有影响的榜样。崇高的师德,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塑造教师的崇高形象,从而去影响、教育学生。在分析小学教师师德时,既要看到教师师德的积极表现,也要正确对待教师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方面、学校方面、教师自身方面等。根据对甘肃河西地区小学教师师德的分析及目前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或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建立全面的师德建设学习的培训机构、考评监督机构、奖励约束机制等。师德评价,不能仅以学生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而应从多方面分析教师的师德情况。总而言之,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甘肃河西地区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爱必.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4.
[2]肖正德,邵晶晶.国内农村教师质量研究:主要内容与未来方向[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3).
[3]刘建君,谢大慧.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
[4]周晔.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现实问题的基本判断[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7).
[5]卢辉矩.广西小学师德评价问题调研报告[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2).
基金项目河西学院校长基金项目“甘肃河西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Z2014-17)。
关键词: 教师 师德 教育
一、前言
本论文是在对现阶段西北地区小学教师师德进行大量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教师师德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今后小学教师师德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便改进和提高小学教师师德的质量和效果。目前,许多地区出现了乱办班、乱收费、偏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的问题,甘肃河西地区也不例外。教师忽视了师德的含义,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现行的师德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1]陈爱必阐释师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以爱为核心。[2]教师的爱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意识。有研究认为,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3]崇高的师德,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这样才能塑造出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从而去教育、影响学生。
二、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师德现状调查及相关分析
本问卷基于西部城乡地区教师师德方面的内容而设计,共26个问题。本次调查以张掖市六所小学的教师为样本,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的100名教师中,男教师37人,女教师63人;其中城市教师54人,农村教师46人。
(一)教师方面
研究表明,38%的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表现出优良的师德风尚和行为。21%的教师对自己的这份职业还是不太满意。对于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不同教师有不同观点,16%的教师因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不得不选择了教师职业。种种现象说明,一些教师的意志不够坚定,现在的职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也许有一天会放弃。摇摆不定的信念,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39%的教师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育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0%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个好成绩,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在爱的情感基础上教书育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学生。25%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16%的教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数据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存在心理偏差。对于法律知识,54%的教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进行了解,30%的教师通过教育局或学校组织的学习,16%的教师在教师院校学到。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淡化或漠视对学生权利的保护和尊重。51%教师认为自身需要提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把多媒体技术熟练地运用到课堂中。虽然48%教师因责任感而积极工作,但13%的教师爱心淡薄,功利思想严重,为了职务晋升;26%的教师希望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好评;部分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缺少敬业精神。调查显示,14%的教师不能胜任其它学科,说明教师的知识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学校方面
学校对师德工作不够重视,对教师的认识和情感方面只是干巴巴的说教,缺乏有效措施,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评职称,入党等主要依据,从而以教学代替德育,掩饰德育,严重地淡化了教师学识教人、师德教人的双主职责意识。结果是只重教书不重视育人,不重师德建设,淡化了师德意识,使教师不能全面地认识学生,在情感上疏远学生。调查显示,76%的教师与学生有良好的关系,教师信任、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敬重教师。但是10%的教师与学生有不和谐的音符,14%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很有权威的样子,觉得应该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与学生有情感上的互动。55%的教师会选择在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但15%的教师不参与,导致这些教师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业界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不能与学生在课堂期间充分互动,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76%的教师希望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24%的教师不希望了解,觉得出了校门,学生和自己就没有一点关系了。由于缺乏师生情感,使得师生之间的情分越来越少。而学校对此也要求不高,只是简单的说教,没有提出改善师生关系的相应对策。10%的教师因学生学习成绩差,而忽视差生,没有平等地与每位学生沟通。面对教学的各种情况,10%的教师很困难地去对学生负责,没有给学生父母一样的爱,导致情感缺失,学生上课时表现刻板而拘谨,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堂。
(三)社会方面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各种影响,以及部分教师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造成一些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混乱。甘肃河西地区历来重视教育,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牺牲一切。经过访问几位老师,得知近几年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父母出去打工挣钱,将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为补偿自己未尽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从物质上对老师表达感激之情,送钱物,或邀请教师到高消费场所娱乐。调查中所发现的错误意识是,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待学生不公平,讽刺、挖苦、辱骂学生。在学生出现错误时48%的教师认为在必要时应体罚学生,24%的教师认为可以轻度体罚,18%的教师认为不应该体罚,即使体罚学生也应该把握适当的度。当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25%的教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54%的教师能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但8%的教师无所顾忌地向学生发泄。轻者罚学生打扫卫生或者给班级买一些必需品,重者将学生暴打一顿或者挖苦学生。在纠正或制止学生消极行为时,12%的教师操之过急,情绪失控,责骂或体罚学生。教师的挖苦,学生的痛,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可怕的阴影。54%的教师能用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信号暗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11%的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他们认为学生小,不懂事,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学生不能干涉教师的教学,因此造成各种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问题。在社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43%的教师对自己的工资不满意一些教师办家教,不能将心思全面放在课堂中;9%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自己不应承担费用,否则会选择不参与,从而学不到新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三、加强西部城乡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宣传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思想认识,是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因此,应积极宣传典型模范事迹,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周围的人,生动、形象、具体、感人的模范教师的事迹,必然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灵感触,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主动地向先进典型学习,按照模范的行为方式,争取自己的行为能力与之趋同。[4]所以在学校教师师德教育中,通过树立榜样,进行师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查发现,部分小学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或漠视学生,或有意偏袒某些学生,或随意侮辱恐吓学生,或变相惩罚学生。[5]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了解法律赋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问卷调查,68%的教师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了解相关法律,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太全面。学校应该重视相关法律的宣传,让教师强化法律意识,更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加强师德的制度化建设
师德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有效开展师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构、考评监督机制、奖励约束机制等。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应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纳入日常教育工作。教师教学时应时刻告诫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主动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应加强师德考评监督机制建设,实施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通过考评激励、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检查是否存在履行职责等问题,确保公平考评,使教师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应强化师德建设的奖励约束机制。师德建设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奖励和惩罚。对表现好的教师典型要大力宣传,并给予表彰和降励,对有违师德的教师及时批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在这样的约束下,教师内心深处会产生敬畏心理,知道违背师德会有严重的后果,比如,扣除奖金甚至处分等。从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遵守师德规范。
(三)完善师德评价制度
学者卢辉矩总结过,师德建设除了遵循教育自身固有的规律,加强广大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公众对师德的期待。许多城乡小学在评价教师工作时,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及格率、升学率,很少把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效纳入到考评体系当中,缺乏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师德评价作为对教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估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规定的师德规范,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必须全面落实。制定师德评价的标准,是进行师德评价工作的基础,对于师德建设倡导的目标有着定位和导向的作用。用不恰当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工作质量,则会对教师师德产生消极的影响。师德标准的不当,会给老师一定的压力。如要求过细,则难以全面通过考核,从而分散教师精力。师德的评价应当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部门领导和同事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个方面,最后得出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具有影响的榜样。崇高的师德,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塑造教师的崇高形象,从而去影响、教育学生。在分析小学教师师德时,既要看到教师师德的积极表现,也要正确对待教师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方面、学校方面、教师自身方面等。根据对甘肃河西地区小学教师师德的分析及目前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或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建立全面的师德建设学习的培训机构、考评监督机构、奖励约束机制等。师德评价,不能仅以学生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而应从多方面分析教师的师德情况。总而言之,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甘肃河西地区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爱必.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4.
[2]肖正德,邵晶晶.国内农村教师质量研究:主要内容与未来方向[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3).
[3]刘建君,谢大慧.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
[4]周晔.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现实问题的基本判断[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7).
[5]卢辉矩.广西小学师德评价问题调研报告[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2).
基金项目河西学院校长基金项目“甘肃河西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Z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