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操作游戏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是缺一不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者从幼儿身心这个角度论述操作游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操作游戏 身心发展
一、幼儿操作游戏的定义
幼儿通过对材料的认知、搭建和利用,而达到一定目的、目标的游戏活动,被称为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有目性、有计划性地投放各种操作的材料,并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评价。操作游戏是一种游戏活动,也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它重视幼儿感性经验的积累,以操作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性游戏模式。
二、操作游戏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发展
1.操作游戏能促进幼儿感知觉发展。
(1)操作游戏对幼儿视力的发展
通过对我班孩子们一日活动的观察,发现幼儿在操作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步通过辨别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上的差别,感知物体的长短、大小、粗细、高矮和颜色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会逐步促进幼儿视觉的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最先看见的颜色是橙色,因为橙色穿透力最强,最容易在视网膜上呈现,接着是红色、绿色、蓝色……在认颜色的过程中,那些鲜艳、显眼、纯粹的色彩比较能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市场上婴幼儿的玩具材料都是以鲜艳的亮色为主。
(2)操作游戏对幼儿触觉的发展
《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强调幼儿身体各部位小肌肉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那么幼儿在操作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拿、拉、扔、握、触摸操作材料,会对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指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越能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从而使思维更活跃,促进幼儿细小动作的发展。
我们班级美术区设置了穿木珠、夹弹珠、穿线板、画画、捏泥等多种活动。为了唤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还特别注重游戏的形式多样性和层次性。如颜色不同的吸管穿项链,练习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能力;按大小、颜色分类夹豆豆,不仅锻炼幼儿手腕和手指握的能力,还提高幼儿的常识认知能力。这些简单的操作游戏,使幼儿的小肌肉群逐步发达,为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
(3)操作游戏促进幼儿观察力
幼儿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幼儿获取知识的多少,也决定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好坏。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观察力具有以下特点:缺乏稳定性;持续时间短;缺乏系统性;缺少观察方式。观察不是随处走马观花,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因此,幼儿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而培养幼儿观察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操作游戏。当然,幼儿操作游戏前老师要适时地提出要求,明确操作目的,这样会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2.操作游戏能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
操作游戏涵盖的领域很广,种类比较丰富,能满足各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并且操作游戏能与时俱进,吸引幼儿自主动手操作。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选择传统的操作游戏,如滚铁环、跳房子、跳牛皮筋等;也可以选择现代操作游戏,如乐高、拼图、角色游戏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3.操作游戏的环境与材料能使幼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
操作游戏是一种轻松、快乐、充满活力的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欢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拼搭出一个个小房子、小汽车、电视机等,他们都会叫小朋友或者老师看他们的小作品。在拼搭的过程中积木会倒塌,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玩耍的心情,因为他们可以重新再来。换句话说,当幼儿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就会体验到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如果失败了,幼儿在游戏中不会有任何负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可以重玩。
另外,我们在生活中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情感,而且有负面的、消极的情感。如果长时间受到压制而得到不到释放,则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而操作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达各种情绪的机会。例如一位生病住院的小朋友,心情很沮丧,也没有朋友的陪伴,更不开心。细心的父母这时就会想到给孩子买一个玩具,可以让他操作的玩具更能打发住院无聊的时间,也能分散病痛的注意力,从而从心里获得一定的满足和喜悦。
《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他们想到的是到成人那里哭诉、告状和寻求帮助。这与现在很多家长偏重智育忽视能力的培养有关,所以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亲手参与、操作一些活动。幼儿操作游戏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材料,以及生活中体验不到的环境和气氛,在虚拟而具有真实操作和演练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自身的交往交际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操作游戏 身心发展
一、幼儿操作游戏的定义
幼儿通过对材料的认知、搭建和利用,而达到一定目的、目标的游戏活动,被称为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有目性、有计划性地投放各种操作的材料,并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评价。操作游戏是一种游戏活动,也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它重视幼儿感性经验的积累,以操作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性游戏模式。
二、操作游戏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发展
1.操作游戏能促进幼儿感知觉发展。
(1)操作游戏对幼儿视力的发展
通过对我班孩子们一日活动的观察,发现幼儿在操作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步通过辨别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上的差别,感知物体的长短、大小、粗细、高矮和颜色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会逐步促进幼儿视觉的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最先看见的颜色是橙色,因为橙色穿透力最强,最容易在视网膜上呈现,接着是红色、绿色、蓝色……在认颜色的过程中,那些鲜艳、显眼、纯粹的色彩比较能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市场上婴幼儿的玩具材料都是以鲜艳的亮色为主。
(2)操作游戏对幼儿触觉的发展
《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强调幼儿身体各部位小肌肉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那么幼儿在操作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拿、拉、扔、握、触摸操作材料,会对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指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越能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从而使思维更活跃,促进幼儿细小动作的发展。
我们班级美术区设置了穿木珠、夹弹珠、穿线板、画画、捏泥等多种活动。为了唤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还特别注重游戏的形式多样性和层次性。如颜色不同的吸管穿项链,练习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能力;按大小、颜色分类夹豆豆,不仅锻炼幼儿手腕和手指握的能力,还提高幼儿的常识认知能力。这些简单的操作游戏,使幼儿的小肌肉群逐步发达,为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
(3)操作游戏促进幼儿观察力
幼儿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幼儿获取知识的多少,也决定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好坏。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观察力具有以下特点:缺乏稳定性;持续时间短;缺乏系统性;缺少观察方式。观察不是随处走马观花,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因此,幼儿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而培养幼儿观察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操作游戏。当然,幼儿操作游戏前老师要适时地提出要求,明确操作目的,这样会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2.操作游戏能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
操作游戏涵盖的领域很广,种类比较丰富,能满足各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并且操作游戏能与时俱进,吸引幼儿自主动手操作。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选择传统的操作游戏,如滚铁环、跳房子、跳牛皮筋等;也可以选择现代操作游戏,如乐高、拼图、角色游戏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3.操作游戏的环境与材料能使幼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
操作游戏是一种轻松、快乐、充满活力的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欢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拼搭出一个个小房子、小汽车、电视机等,他们都会叫小朋友或者老师看他们的小作品。在拼搭的过程中积木会倒塌,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玩耍的心情,因为他们可以重新再来。换句话说,当幼儿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就会体验到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如果失败了,幼儿在游戏中不会有任何负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可以重玩。
另外,我们在生活中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情感,而且有负面的、消极的情感。如果长时间受到压制而得到不到释放,则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而操作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达各种情绪的机会。例如一位生病住院的小朋友,心情很沮丧,也没有朋友的陪伴,更不开心。细心的父母这时就会想到给孩子买一个玩具,可以让他操作的玩具更能打发住院无聊的时间,也能分散病痛的注意力,从而从心里获得一定的满足和喜悦。
《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他们想到的是到成人那里哭诉、告状和寻求帮助。这与现在很多家长偏重智育忽视能力的培养有关,所以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亲手参与、操作一些活动。幼儿操作游戏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材料,以及生活中体验不到的环境和气氛,在虚拟而具有真实操作和演练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自身的交往交际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