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学会反思,即在“师问”中反思。“师问”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来点拨、启迪学生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追求热闹的一问一答的表面性提问;有未经设计的“是不是”“对不对”的习惯性提问;有缺少思考空间的过多性提问;有偏离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无方向性提问;有偏离学习内容重点的随意性提问……我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提问的目的性造成的。小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要把问题提在学生需要反思处,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的目的来设计提问,并结合学生的自我提问,逐步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
一、在知识关键处发问,诱导反思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
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来酝酿、发展和组织想法。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2+1/3后,教师可以提问: “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这比“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的提问要问的明确具体。
二、在认知偏差处追问,诱导反思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话来代替学生的话,教师自己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意思吗”等,根据学生回答的信息反馈,可以及时捕捉到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
三、在思维受阻处引问,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在规律探究处设问,诱导反思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突破重点的过程。数学学习要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结论;也可提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顿悟与内化。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和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巧设提问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到最后豁然开朗,如此递进,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学习效果。
五、在习题考点处询问,诱导反思
考点,就是指在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练习形式。考点处询问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视,教师针对这些“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考试的相关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复习中学会有的放矢,实现有针对性地把握考试命脉,进而培养学生对试卷习题的反思能力。课堂中,教师在考点处反问时要力求突出重点、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容易但必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加以说明与强调。对难一点的内容,可把问题分解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通过问题层层地推进、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有难度的考点,让学生学会从考试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在语言评价处激励,诱导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激励性评价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说些提醒性、激励性的评价语,以对学生巧妙点拨、无痕引导,如“能不能说清楚”“说对了,但说得不全”……要多来些赞美的鼓励性评价,如“非常善于联想”“很不错”“哎呀!真了不起”“太棒了”等,以此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反思”成为可能。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教师的提问,要坚持“学生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的双线并进的课堂提问方式,以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
一、在知识关键处发问,诱导反思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
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来酝酿、发展和组织想法。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2+1/3后,教师可以提问: “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这比“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的提问要问的明确具体。
二、在认知偏差处追问,诱导反思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话来代替学生的话,教师自己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意思吗”等,根据学生回答的信息反馈,可以及时捕捉到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
三、在思维受阻处引问,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在规律探究处设问,诱导反思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突破重点的过程。数学学习要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结论;也可提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顿悟与内化。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和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巧设提问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到最后豁然开朗,如此递进,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学习效果。
五、在习题考点处询问,诱导反思
考点,就是指在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练习形式。考点处询问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视,教师针对这些“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考试的相关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复习中学会有的放矢,实现有针对性地把握考试命脉,进而培养学生对试卷习题的反思能力。课堂中,教师在考点处反问时要力求突出重点、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容易但必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加以说明与强调。对难一点的内容,可把问题分解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通过问题层层地推进、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有难度的考点,让学生学会从考试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在语言评价处激励,诱导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激励性评价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说些提醒性、激励性的评价语,以对学生巧妙点拨、无痕引导,如“能不能说清楚”“说对了,但说得不全”……要多来些赞美的鼓励性评价,如“非常善于联想”“很不错”“哎呀!真了不起”“太棒了”等,以此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反思”成为可能。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教师的提问,要坚持“学生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的双线并进的课堂提问方式,以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