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让语文教学更加美丽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披文入情”的阅读
  
  阅读时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他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善于“披文入情”把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出来,以情打动人。让学生想象再现和再造生活,真切地体验到文章的美质,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应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触摸、去品味作者的真挚情感,读文章要以情出语,以情发声,读一种感受,一种情感,形成一种氛围。例如欣赏朱志清《荷塘月色》第四段: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用柔美缓和的语调读出荷塘在月色下朦胧美景。让学生沉浸在美景中,其中大脑不断闪现出一幅幅的画面,舞娘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洁白的荷花,像柔美的姑娘,羞涩地低着头。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由此也了荷叶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染,皎洁无暇,只有领会文字的艺术魅力,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了情感。
  
  二、以境激情
  
  1 引人入胜的导语
  导语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教师巧妙地设计导课语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故都的秋》的导语: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但是,由于文人墨客睹物思人,寓情于景,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于是,便产生了王实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凄美;刘禹锡“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高歌: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缠绵: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这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是许多散文大家所追求的意境,不少散文正是达到了这种机制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样一篇美文《故都的秋》,这个导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并且充满着沉郁的古典味道,怎能不令人向往。
  我们还可以采用音乐,图画,故事,谜语等方式来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情感。
  
  2 设计情感氛围
  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情感最大的特点是感染性。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绪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学生情感的激活自然起源于教师体验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情感的流淌。无论哪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教师需要摸到作者的情感的脉搏,以情引情,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学生才能产生心理位移。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形式,边泣边诉,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倾吐着自己的至痛之情,寄托着自己的哀思。它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在范读时,我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倾注到叙事中,读得如泣如诉,悲哀沉痛的语调,凄楚真挚的情感,如从肺腑自然流出,营造出一种伤痛的氛围,很能动人哀情,在诵读过程中,教室里极为安静,还不时听到学生小声的啜泣,引起了他们心理上的共鸣。这就是教师的火花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焰。把情感作为敲门装才能扣击学生的心灵。
  
  三 情感教育的落脚点写作
  
  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的形状完全一样,一干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我们在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除了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即先进行充沛的情感教育。再寻求合理适时的勃发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导,导之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使心灵情感产生颤动的情感符号。
  本学期,我组织学生观看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看完后,让他们写一篇观后感,翻阅他们观后感,我的心不仅又一次激情澎湃,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感动,他们的情感超越了我的想象。
  看他们的文章片段:
  感动不仅仅是一个词,而且是一种心灵的震动,一种情感的流淌,一种人性的光辉。今天他们感动着我们,明天我们可能成为感动他人的一粒微尘,微尘虽平凡,细小却能使我们心灵涌出感动的泪水。(徐冉月)
  仰望星空,满天繁星照亮了天空里的每一处黑夜,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星星朴实无华的星光是微弱的,但大片大片的星光聚集在一起也会灿烂耀眼的。
  是啊,用善良的的心对待别人,你将获得的也是善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仁慈的心,心中便有无穷的财富,你的灵魂亦会升华。(李鑫)
  通过这次观看及写感悟,学生们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是因为他们的情感被征服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填充感情的份量。给学生一个氛围,让他们自己有一个感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找心灵感动的源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的情感。但在课堂上,我们如何让情感在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起来,教师就起着桥梁的作用。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语文课堂,倾注更多的情感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课堂因情感的存在而美丽生动。
其他文献
一 如何理解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每一位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者教得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  或者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是低效的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期刊
你看到过这样一本书吗?它的名字叫《美丽的教育》;你听说过这样一位班主任吗?她就是孙蒲远。有人称孙蒲远是小学教育的大师,而我认为她是一条在教育中欢快流淌的小河,是一条“爱”之河。孙蒲远老师在《美丽的教育》这本书中说: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一个人格高尚、知识渊博、性格乐观幽默、风度优雅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一班不同一般的学生。应该庆幸自己当上了班主任。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如果老师来帮助学生练就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习惯”的翅膀,学生可以凭借有力的双翅自由地寻觅、飞翔,这是多少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教育结果呀。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
期刊
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句式短小生动,强调音韵之美,被称为“孩子们心中流淌的歌”,一些优秀的童谣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的欢乐与梦想。然而在如今的校园里却悄然流行起一种被人们成为“怪味童谣”“另类童谣”“灰色童谣”的童谣文化,而且在有关调查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传唱人数占班级比例呈上升趋势。灰色童谣的传播有的是因为有趣或无聊,如‘床前明月光,小偷爬进窗,打开保险箱,偷了个精光’;有的是因为宣泄了心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概括地说,那就是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对如何进行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自从新课改
期刊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其中,参与式教学正是一种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小学品德课中,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有机渗透对学生的诚信相关内容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一、课前参与    课前参与,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相关具体教学活动
期刊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有必要认真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纵观中国教育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占据课堂),“死”(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读书)、“费”(费时费力)占据着课堂。这种教育方法看似有利于教学中大量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主体活泼健康地发展。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克服传统数学教学的
期刊
作为一门外语学科,词汇记忆量大,而且又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对于我们这种农村中学而言,很多学生入校时基础薄弱,或者零基础,加之家长的不够重视,所以刚进初中就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就限制了我们不能像其他城区学校一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个人觉得应该在课堂中多运用读的元素,以“读”促‘效’。  在一节英语课中,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其一表现在音
期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是教师扩展知识的基准;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工具,是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互动、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是我们做教师的首要任务。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必须读懂教材、钻研教材、悟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对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