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心理氛围 激发美术兴趣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氛围指普遍存在每个学生头脑中反映群体成员关系的共同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会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规律。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许多心理氛围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而且在发展其能力,并在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的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感受自己到的学习价值与学习生活的意义。
  营造学生心理学习的氛围,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要从学习气氛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态度。兴趣是我们每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引诱,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上好美术课和其它美术活动的前提关健,学生有了浓厚的美术兴趣,才能够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从内心活动和外在行动形成一致性,同时,营造学生学习心理氛围才能互相扩展影响。
  在中学阶段,属于儿童美术发展的拟写实期,也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容易失去兴趣的时期。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如何巧妙地营造心理氛围,激发美术兴趣呢?
  
  一、和谐师生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健康的师生情感活动能激励学生心理需要产生的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融洽在温馨的主体学习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激励,师生关系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教师的就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在学习时该课时兴趣浓厚,作业认真完成,成绩较好,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尊重爱护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老师都在“偏爱”自己,增加融洽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动趣,结合自己备课的幽默语言,挖掘美术教材的形象性,趣味性,以及课外的开拓视野的材料,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日益增强师生情感,使学生积极创新,信心百倍。例如:第三册应用设计一传情达意的贺卡这一课,在制贺卡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在全班中制作最精美的一张贺卡送给老师或同学作纪念;老师也送一张自己的贺卡给这个学生作为中学时代的留念礼物。并欣赏曾在西藏兵役的学生送给当年制作的贺卡《丝丝思念》,念读写在贺卡温馨祝语。并展示上届留校作范例的学生优秀贺卡,以及讲述设计的意义。又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1)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玩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花”利用没骨技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在这种气氛下,忘记“师生关系”而进入“同龄”学习欢乐热潮。(2)改变内容,形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梅花”让学生先看几种不同的梅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看到的形式和颜色等进行变化,画出自己喜爱的梅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十分新颖。再让学生进行创作,添加动物,如小狗、猫等,这样,师生关系融恰,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马上就跃跃欲试,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无形中成为学生与教师的“墨路人”。
  
  二、精心设计活动,树立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在寓于美术教育活动之中,营造美术活动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接触美术的信息,积极投入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从引趣到活动后的兴趣,直到成功后的情趣,学生在活动中既经受锻炼又使兴趣趋于稳定,多组织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思考探索创新的才能,使学生充分更完善地发挥其已掌握知识潜力,增强磨练中收获的信心。例如;第一册民间美术一纯真朴实的中国剪纸这一课在剪纸作业的学习中,只要借助小小的剪刀和刻刀,就能在纸上挖空,能刻成各种有趣的图纹,而且题材广泛,制作有强的随意性,更有生活通俗性,是民间传统的艺术,同时,让学生欣赏上学期同课时学生自己设计生肖(鸡、蛇、龙、虎等)剪纸的优秀作品,甚至几年前毕业生的作品,这样学生兴趣更浓,信心更强,使学生形成有迫不待及地完成更优秀作业的心理动态。
  
  三、加强美育渗透潜化教育,营造学习气氛的内动力。
  
  美育是用美的力量教育学生,接受人类创造的文明,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对于增强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起重要作用:(1)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艺术氛围,如:节日的板报,作业的作品展,板报的比赛,以及校内外的书画比赛,这各项活动由老师分班组织欣赏、分析、总结,并且强调学生纪律的自觉严明性。意识培养包括积累意识、表现意识、独创意识。让学生对日常所见所闻、所想所求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保存,到创作时,就可以提炼出来,奠定丰富知识材料基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国画兴趣班,有利学生在课堂掌握不足;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书画比赛活动。这样可以熏陶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氛围培养,增强学生学画意识,使其形成习惯,促进学生绘画能力。(2)在教学上讲解美术史的知识,名人的艺术简历,名画的价值和思想艺术魅力的真谛。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及个性等各方面予以激发,让学生感受美、学习美,让学生获得更强劲的学习兴趣之势,才有利于营造学生在欢乐氛围中互动学习。
  激发美术兴趣,营造心里氛围。这两者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相互依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让学生自由中健康发展美术的艺术。
其他文献
你看到过这样一本书吗?它的名字叫《美丽的教育》;你听说过这样一位班主任吗?她就是孙蒲远。有人称孙蒲远是小学教育的大师,而我认为她是一条在教育中欢快流淌的小河,是一条“爱”之河。孙蒲远老师在《美丽的教育》这本书中说: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一个人格高尚、知识渊博、性格乐观幽默、风度优雅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一班不同一般的学生。应该庆幸自己当上了班主任。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如果老师来帮助学生练就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习惯”的翅膀,学生可以凭借有力的双翅自由地寻觅、飞翔,这是多少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教育结果呀。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
期刊
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句式短小生动,强调音韵之美,被称为“孩子们心中流淌的歌”,一些优秀的童谣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的欢乐与梦想。然而在如今的校园里却悄然流行起一种被人们成为“怪味童谣”“另类童谣”“灰色童谣”的童谣文化,而且在有关调查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传唱人数占班级比例呈上升趋势。灰色童谣的传播有的是因为有趣或无聊,如‘床前明月光,小偷爬进窗,打开保险箱,偷了个精光’;有的是因为宣泄了心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概括地说,那就是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对如何进行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自从新课改
期刊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其中,参与式教学正是一种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小学品德课中,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有机渗透对学生的诚信相关内容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一、课前参与    课前参与,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相关具体教学活动
期刊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有必要认真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纵观中国教育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占据课堂),“死”(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读书)、“费”(费时费力)占据着课堂。这种教育方法看似有利于教学中大量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主体活泼健康地发展。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克服传统数学教学的
期刊
作为一门外语学科,词汇记忆量大,而且又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对于我们这种农村中学而言,很多学生入校时基础薄弱,或者零基础,加之家长的不够重视,所以刚进初中就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就限制了我们不能像其他城区学校一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个人觉得应该在课堂中多运用读的元素,以“读”促‘效’。  在一节英语课中,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其一表现在音
期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是教师扩展知识的基准;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工具,是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互动、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是我们做教师的首要任务。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必须读懂教材、钻研教材、悟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对教
期刊
一、“披文入情”的阅读    阅读时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他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善于“披文入情”把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出来,以情打动人。让学生想象再现和再造生活,真切地体验到文章的美质,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应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