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成为现今品德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组织方式。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模式完全契合品德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又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
低年段儿童思维具象,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但同时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思考,喜欢提问和质疑,因此在知识建构、学习方式等方面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执教《品德与生活》,我尝试以“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为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进行了研究。
一、案例
我试以《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为例,阐述以“学案导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两周,我给每个孩子下发了“导学单”:
《春姐姐的脚步》导学单
孩子们拿到导学单后,根据各自的意愿自行选择开展两至三项活动,以下是课堂教学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师:大家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导学单”,接下来,我们在小组里进行合作,将你感受到的春天分享给组内的同学,由1号同学负责填写这张“合作学习单”。
《春姐姐的脚步》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单
孩子们拿出导学单,在每组1号的组织下进行组内分享,老师的任务是负责巡视、观察、指导、点评和给予建议。小组内有的同学正唱着《春天在哪里》,有的同学正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春天的画作,而更为吸引人眼球的是有的孩子提议能否将风筝、小风车等带到操场上玩,也有的孩子带来了自种的大蒜、大葱和家里种植的芦荟、吊兰等植物。在合作分享中,孩子们因为有了导学的基础,所以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大家选取的内容各不相同,话题自然丰富多彩,活动的呈现也是各具特色。最后在合作学习评价单的操作环节中,孩子们很认真地进行评分,有商讨,有争议,有辩论,甚至有小贿赂,但这种真实自然的评价状态给了孩子们极大的空间,在评价单的操作中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评价,形成丰富的认知。
二、案例评析及反思
1.“学案导学”下的合作是更为民主的合作
基于“学案导学”的合作是更为民主的合作,调整了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为主的格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完全充分的选择权、发言权,针对自己的学习优劣势制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感兴趣或有达成愿望的学习内容。
2.“学案导学”下的合作是更为开放的合作
基于“学案导学”下的合作,学习的空间更为开放。孩子们到生活中选取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方式变得丰富,有了课前资源的收集与整合,更有利于品德学科向生活的发散,契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且学习目标的发散,使得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路径变得更为多样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热情高涨,活动的形式也各具特色,使得课堂成为一个更开放的空间。
3.“学案导学”下的合作是充分“让学”的合作
基于导学的合作学习,是充分“让学”的合作,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的学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这种教学考虑的是学生进步了多少,发展了多少,提高了多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评价是“让学”理念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模式完全契合品德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又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
低年段儿童思维具象,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但同时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思考,喜欢提问和质疑,因此在知识建构、学习方式等方面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执教《品德与生活》,我尝试以“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为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进行了研究。
一、案例
我试以《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为例,阐述以“学案导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两周,我给每个孩子下发了“导学单”:
《春姐姐的脚步》导学单
孩子们拿到导学单后,根据各自的意愿自行选择开展两至三项活动,以下是课堂教学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师:大家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导学单”,接下来,我们在小组里进行合作,将你感受到的春天分享给组内的同学,由1号同学负责填写这张“合作学习单”。
《春姐姐的脚步》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单
孩子们拿出导学单,在每组1号的组织下进行组内分享,老师的任务是负责巡视、观察、指导、点评和给予建议。小组内有的同学正唱着《春天在哪里》,有的同学正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春天的画作,而更为吸引人眼球的是有的孩子提议能否将风筝、小风车等带到操场上玩,也有的孩子带来了自种的大蒜、大葱和家里种植的芦荟、吊兰等植物。在合作分享中,孩子们因为有了导学的基础,所以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大家选取的内容各不相同,话题自然丰富多彩,活动的呈现也是各具特色。最后在合作学习评价单的操作环节中,孩子们很认真地进行评分,有商讨,有争议,有辩论,甚至有小贿赂,但这种真实自然的评价状态给了孩子们极大的空间,在评价单的操作中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评价,形成丰富的认知。
二、案例评析及反思
1.“学案导学”下的合作是更为民主的合作
基于“学案导学”的合作是更为民主的合作,调整了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为主的格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完全充分的选择权、发言权,针对自己的学习优劣势制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感兴趣或有达成愿望的学习内容。
2.“学案导学”下的合作是更为开放的合作
基于“学案导学”下的合作,学习的空间更为开放。孩子们到生活中选取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方式变得丰富,有了课前资源的收集与整合,更有利于品德学科向生活的发散,契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且学习目标的发散,使得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路径变得更为多样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热情高涨,活动的形式也各具特色,使得课堂成为一个更开放的空间。
3.“学案导学”下的合作是充分“让学”的合作
基于导学的合作学习,是充分“让学”的合作,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的学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这种教学考虑的是学生进步了多少,发展了多少,提高了多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评价是“让学”理念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