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符合新时期人才需要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在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有一项核心内容就是素质教育。针对这一要求,我结合当前小学教育现状,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好素质教育,浅谈几点认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他们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这些)素质教育,仍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兴趣的形成是在人的不断实践和活动当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的时候,才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产生一种肯定、积极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理论曾经提出过“三主”的观念: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环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直接会影响到教育行为的落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首先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理念”,只有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人们常常把“教育”这个词分解为“教书”和“育人”,这种分法事实上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这一门基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认识的提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和提升了。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一些教师要摒弃之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在分数上达到一个具体标准的不正确观点,要力争在课堂设计的总体思想中,体现出一种“大众数学”的理念。在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下,要将数学作为每一个公民都应掌握的工具,而不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标准。要让人人都可以学习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
三、依据教材,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同其他学科重要区别在于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表现在知识系统严密,前后连贯性很强。后面概念往往是前面一些概念的发展,又是再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如加法是乘法的基础,乘法是除法的基础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顺着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依据教材的特性,从具体的感性入手,加强直观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例如:自然数的产生、小数的产生、计量的产生等浅显地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五、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苏联心理学家普捷洛夫说过:“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它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必须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实质性区别。学生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格等,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能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补偿智力因素的不足。比如学生智力一般,但是他勇敢克服困难,敢于探索,勤学苦练,学习效果往往很好并且持久,这就是“勤能补拙”的道理。
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是未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学法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上,而应该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开展,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其次,要化教法为学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的学习策略。如科学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等,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七、结束语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是一个异常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其间隐藏了无数我们尚未可知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挖掘和解决。教师需要为此付出多倍的努力,小心翼翼地探索、实验,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只要教师抓准了“让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目标,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信一定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督促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扎实、稳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西怀.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09)
[2] 赵验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7 (12)
[3] 祁利民.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 (06)
[4] 崔卫.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J]. 河南农业. 2008 (12)
[5] 王强. 论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J]. 考试周刊. 2010 (3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他们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这些)素质教育,仍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兴趣的形成是在人的不断实践和活动当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的时候,才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产生一种肯定、积极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理论曾经提出过“三主”的观念: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环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直接会影响到教育行为的落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首先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理念”,只有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人们常常把“教育”这个词分解为“教书”和“育人”,这种分法事实上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这一门基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认识的提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和提升了。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一些教师要摒弃之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在分数上达到一个具体标准的不正确观点,要力争在课堂设计的总体思想中,体现出一种“大众数学”的理念。在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下,要将数学作为每一个公民都应掌握的工具,而不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标准。要让人人都可以学习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
三、依据教材,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同其他学科重要区别在于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表现在知识系统严密,前后连贯性很强。后面概念往往是前面一些概念的发展,又是再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如加法是乘法的基础,乘法是除法的基础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顺着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依据教材的特性,从具体的感性入手,加强直观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例如:自然数的产生、小数的产生、计量的产生等浅显地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五、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苏联心理学家普捷洛夫说过:“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它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必须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实质性区别。学生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格等,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能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补偿智力因素的不足。比如学生智力一般,但是他勇敢克服困难,敢于探索,勤学苦练,学习效果往往很好并且持久,这就是“勤能补拙”的道理。
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是未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学法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上,而应该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开展,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其次,要化教法为学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的学习策略。如科学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等,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七、结束语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是一个异常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其间隐藏了无数我们尚未可知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挖掘和解决。教师需要为此付出多倍的努力,小心翼翼地探索、实验,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只要教师抓准了“让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目标,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信一定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督促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扎实、稳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西怀.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09)
[2] 赵验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7 (12)
[3] 祁利民.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 (06)
[4] 崔卫.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J]. 河南农业. 2008 (12)
[5] 王强. 论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J]. 考试周刊. 2010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