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指出美术课具有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价值。这一新的课改精神对美术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美育是通向人格完美的必经途径。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这就使美术课具有了文化课的特性,和其他学科一样,美术课承担起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责任,并且发挥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增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必须切实提高美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原因在于:首先,尽管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美育必须以审美活动为前提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人类的审美实践表明,审美活动无论是从其发生的条件看,还是从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来看,都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其次,“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抓住了美育区别于德育、智育的关键性特征———情感性,指出了美育所具有的根本功能即情感功能。再次,若从情感体验角度看,情感与感性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也往往是情感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而若从个体的心理结构来看,个体的知、情、意是很难分开的。因此,说“美是一种情感教育”,实际上包含了“美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是美学知识的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这三种观点所要强调的内容,而又比它们更为根本。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课堂也开始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开设,并进行结业考试,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同时对高中美术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学好美术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美的寓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根据当前中学美育的教学任务,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二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第三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一、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增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必须切实提高美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原因在于:首先,尽管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美育必须以审美活动为前提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人类的审美实践表明,审美活动无论是从其发生的条件看,还是从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来看,都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其次,“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抓住了美育区别于德育、智育的关键性特征———情感性,指出了美育所具有的根本功能即情感功能。再次,若从情感体验角度看,情感与感性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也往往是情感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而若从个体的心理结构来看,个体的知、情、意是很难分开的。因此,说“美是一种情感教育”,实际上包含了“美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是美学知识的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这三种观点所要强调的内容,而又比它们更为根本。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课堂也开始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开设,并进行结业考试,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同时对高中美术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学好美术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美的寓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根据当前中学美育的教学任务,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二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第三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