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0-0055-02
4孵化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在孵化过程中,雏鸡在啄壳出雏之前,胚胎必须损失适量的水分。如果胚胎保留了太多的水分,雏鸡啄壳将会变得非常困难;但如果水分损失过多又会面临脱水的风险。
种蛋通过蛋壳上的气孔散失水分,水分损失量取决于环境的湿度、蛋壳的电导系数,同时也与种鸡的品系和年龄有关。显然,营养和卫生问题将会影响蛋壳质量,进而会影响水分的流失。
在比较种蛋入孵时和入孵第18天的蛋重时,肉鸡种蛋的最佳出雏时间是在胚胎水分损失达到12%~14%时。
然而,对巷道式和箱体式孵化系统而言,它们的入孵种蛋建议水分损失量存在差异。巷道式孵化机中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期望达到的水分损失介于12%~14%。
在箱体式孵化机中,除了寻求较小的水分损失(从9%到11%)外,孵化程序还允许这种水分损失在孵化过程的特定阶段以一个非线性方式发生,在孵化过程的最后三分之一时期可使水分散失更大些。
在巷道式孵化机中,我们也可根据种鸡年龄来调整入孵种蛋的水分损失,年龄较小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时的水分损失较少,为9%~11%;而年龄较大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时的水分损失可达11%~13%。
种蛋的水分损失是监测雏鸡品质和孵化过程的一项重要、简单的指标。它可通过查看长达几个月中的变化情况进行管理,并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调整。
对每个种鸡群所产的入孵种蛋,水分损失应该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并且按孵化机进行评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5 出雏期
雏鸡的出壳并不会完全同时进行,一般在一个24 h的时期内呈正态分布。这就是出雏期,即第一羽雏鸡出壳到最后一羽雏鸡出壳的间隔时间。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几乎不可能确切地知道第一羽雏鸡和最后一羽雏鸡分别是什么时候出壳,因为这需要多次打开出雏机,而这样会破坏出壳环境,影响雏鸡质量。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可在拣雏前的特定时期进行测量,然后估计出雏期,例如拣雏前36 h、24 h、12 h和拣雏时。我们还应该评估孵化机中不同区域的出雏盘,以找出可能的偏差点。
图4显示了理想的出雏时间分布情况,从图可以发现雏鸡在拣雏前12 h出壳比较集中。
因此,通过对累积数据进行分析,你可以根據图5得到一个出雏率的分布情况,其中依据每群鸡的出雏情况预测雏鸡何时100%出壳。
有几个因素会干扰雏鸡的出雏期:
●种鸡年龄;
●蛋壳的电导系数;
●种蛋的品系;
●种蛋的大小。与较大的种蛋相比,较小的蛋出雏开始更早;
●种蛋的储存时间;
●不正确的预热,预热时种蛋受热不均匀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和出雏期;
●孵化机和/或出雏机中的微气候,造成温度差异;
●种鸡场对种蛋的不当处理。
另一个因素是孵化系统。巷道式孵系统雏鸡的出雏期为28 h~32 h,而箱体式孵系统出雏期为12 h~24 h,这对雏鸡品质有显著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出雏期对雏鸡的生产性能、死亡率、体温调节机制及胃肠系统的成熟非常重要。
6结语
孵化场管理人员要有效地管理孵化过程,根据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s)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s)对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估以实现管理目标。该评价主要取决于所收集数据的质量,这些数据要么由仪器收集,要么由团队收集。
然后,该数据必须汇总到数据库中以便分析和鉴别它们的偏差,并采取校正措施以避免损失以及对总体生产成绩产生影响。口口
(续完)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0-0055-02
4孵化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在孵化过程中,雏鸡在啄壳出雏之前,胚胎必须损失适量的水分。如果胚胎保留了太多的水分,雏鸡啄壳将会变得非常困难;但如果水分损失过多又会面临脱水的风险。
种蛋通过蛋壳上的气孔散失水分,水分损失量取决于环境的湿度、蛋壳的电导系数,同时也与种鸡的品系和年龄有关。显然,营养和卫生问题将会影响蛋壳质量,进而会影响水分的流失。
在比较种蛋入孵时和入孵第18天的蛋重时,肉鸡种蛋的最佳出雏时间是在胚胎水分损失达到12%~14%时。
然而,对巷道式和箱体式孵化系统而言,它们的入孵种蛋建议水分损失量存在差异。巷道式孵化机中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期望达到的水分损失介于12%~14%。
在箱体式孵化机中,除了寻求较小的水分损失(从9%到11%)外,孵化程序还允许这种水分损失在孵化过程的特定阶段以一个非线性方式发生,在孵化过程的最后三分之一时期可使水分散失更大些。
在巷道式孵化机中,我们也可根据种鸡年龄来调整入孵种蛋的水分损失,年龄较小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时的水分损失较少,为9%~11%;而年龄较大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时的水分损失可达11%~13%。
种蛋的水分损失是监测雏鸡品质和孵化过程的一项重要、简单的指标。它可通过查看长达几个月中的变化情况进行管理,并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调整。
对每个种鸡群所产的入孵种蛋,水分损失应该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并且按孵化机进行评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5 出雏期
雏鸡的出壳并不会完全同时进行,一般在一个24 h的时期内呈正态分布。这就是出雏期,即第一羽雏鸡出壳到最后一羽雏鸡出壳的间隔时间。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几乎不可能确切地知道第一羽雏鸡和最后一羽雏鸡分别是什么时候出壳,因为这需要多次打开出雏机,而这样会破坏出壳环境,影响雏鸡质量。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可在拣雏前的特定时期进行测量,然后估计出雏期,例如拣雏前36 h、24 h、12 h和拣雏时。我们还应该评估孵化机中不同区域的出雏盘,以找出可能的偏差点。
图4显示了理想的出雏时间分布情况,从图可以发现雏鸡在拣雏前12 h出壳比较集中。
因此,通过对累积数据进行分析,你可以根據图5得到一个出雏率的分布情况,其中依据每群鸡的出雏情况预测雏鸡何时100%出壳。
有几个因素会干扰雏鸡的出雏期:
●种鸡年龄;
●蛋壳的电导系数;
●种蛋的品系;
●种蛋的大小。与较大的种蛋相比,较小的蛋出雏开始更早;
●种蛋的储存时间;
●不正确的预热,预热时种蛋受热不均匀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和出雏期;
●孵化机和/或出雏机中的微气候,造成温度差异;
●种鸡场对种蛋的不当处理。
另一个因素是孵化系统。巷道式孵系统雏鸡的出雏期为28 h~32 h,而箱体式孵系统出雏期为12 h~24 h,这对雏鸡品质有显著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出雏期对雏鸡的生产性能、死亡率、体温调节机制及胃肠系统的成熟非常重要。
6结语
孵化场管理人员要有效地管理孵化过程,根据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s)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s)对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估以实现管理目标。该评价主要取决于所收集数据的质量,这些数据要么由仪器收集,要么由团队收集。
然后,该数据必须汇总到数据库中以便分析和鉴别它们的偏差,并采取校正措施以避免损失以及对总体生产成绩产生影响。口口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