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官员混同于老百姓”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年,有些因贪腐落马的官员在忏悔时,将自己走上贪腐之路的原因归咎为“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贪官的这种诡辩自然遭到了老百姓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口诛笔伐:难道我们老百姓也会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贪腐受贿、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包二奶吗?由于贪官们如此忏悔的说辞实在没有技术含量,实在荒唐,实在拙劣,所以近几年贪官落马后的忏悔中“将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的说辞几乎绝迹了。
  普通老百姓即人民大众。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人民是伟大的,所以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人民万岁”的口号。贪官落马后的“混同论”显然是对人民群众的污蔑。
  不过我倒想,换个角度看,如果官员真的“混同”于老百姓,将自己当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看待,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假如你(这里的“你”是指拥有大小权力的官员,下同)家来了客人,你将他请到了高级饭店大吃大喝了一顿。餐后你本想开张发票,签了字,将它拿到单位报销。但是你想到老百姓下饭馆都是自掏腰包,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劳动所得的血汗钱,于是你“混同”了老百姓,没有要发票,自掏腰包付了款。
  假如你有了借开会、考察、调研的名义,行公款旅游之实的机会,起初,你很高兴,公款旅游谁不愿意?可是你在高兴过后,转念一想,这笔支出不是小数目,老百姓要想旅游可是要自掏腰包的。于是你“混同”了老百姓,主动放弃了这次公款旅游的机会。
  假如你到辖区或单位检查指导工作,下级给你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在你临走时,下级又给你准备了价值不菲的礼品。此时你想到,只因为我头上有顶乌纱帽,假如我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是不会宴请我,也不会给我赠送礼品的。你想到还是应该“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于是你拒绝了宴请,吃了工作餐,拒收了礼品。
  ……
  如此“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的结果是,你不会因违反中央的八项规定而被通报、处罚,你守住了清廉的底线。
  如果你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有老板拎着砖头般的“大团结”向你行贿,跟你搞权钱交易;有美色靠上你,跟你搞权色交易。起初你很高兴,金钱与美女谁不爱?但是转念一想: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未必能够赚这老板一次送来的巨款,美女更是冲着我的权力来的。假如我是普通老百姓,金钱与美色还会主动找上门吗?于是你“混同”了普通老百姓,拒绝了金钱美色。如此“混同”的结果是,你并未因腐败而身陷囹圄,守住了党纪与国法的底线,成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话,你还可以“混同”于时传祥、张秉贵、李素丽、郭明义、许振超等不那么普通的老百姓。这些不那么普通的老百姓的特质是,时时处处以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他人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果如此,“混同”的结果很可能是,你成为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廖俊波、杨善洲、沈浩式的优秀领导干部。
  旧时,封建社会的有些官员就明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道理。我们当下的一些官员真的不懂吗?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是把自己摆到同人民群众平起平坐的位置的,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战功卓著的彭德怀元帅,湖南平江第一中学请其为他们写写平江起义的经过和英勇战斗的事迹,作为布置平江起义纪念室的资料。彭总一开始不想写,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彭总略微沉思了一会儿,才挥笔写信。在信的最后,彭总写道:“我只是六亿人民之一,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祝你们好并致同志们的敬礼。”国家领导人宋平先生退休后,一次接受一家杂志社采访,之后,这家杂志社送来了3000元采访费。宋平先生说,接受采訪哪有收费的?于是他让秘书将钱退了回去。显然,他认为普通老百姓接受采访是不收费的。这家杂志社只是因为他是前国家领导人,才会给他采访费。在这里,其实宋平先生也是将自己摆到了与人民群众平起平坐的位置,按照一名普通老百姓的作为要求自己的。
  我们常听说:“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官员要自觉摒弃特权思想,放下身段,融入人民群众(即老百姓)之中并忠实地为他们服务———这不就是“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吗?
  一言以蔽之:很多时候,官员如果真的“混同于老百姓",自认为是老百姓中的一员,融入人民群众之中,不搞特殊化,不仅不会导致腐败,还是令人称道和嘉许的。
其他文献
常常有人讥笑他人对什么问题只是一知半解。听他们的话语,一个人无知无解没有什么,甚至是可爱的,有一知半解反而是可笑的。性急的听了他们的话,恨不得立即将仅有的一点知与解从脑子里赶走。  然而,一个有一知半解的人就真的那么可笑吗?  我的一个邻居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说他对医学一知半解。那就是恭维了他。也不是说对医学一无所知,比如,他还知道中风后一定要抓紧黄金八小时(不是听医生说的,不是从书上看到的,是在晨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生动鲜活的民间艺术,向来被誉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的“根”和“魂”。但是,“今天,残存的古老民俗正面临前所未有剧烈的文化转型危机”,“对于这些积淀数千年的民俗‘活化石’,若不能及早、尽快、大量进行调查、记录和保存,三五年后。许多珍贵的民俗事物或都将永远由乡野中消失无踪”。从1986年起,画家杨先让率领考察隊十四次深入黄河流域,从黄河
期刊
从前,有位秀才很喜欢猴子,他从耍猴艺人那里买来了两只猴子,一只叫猴大,一只叫猴二。  秀才把两只猴子领进家以后,整日像宾客一样对待,好吃好喝,热情温和,关怀备至。  一段时间下来。猴二便瞧不起主人了.不仅连起码的礼貌不讲,而且经常亵慢奚落秀才。  这一天,秀才抚摸着猴二的脑袋,关切地说:“看看,身上的毛已经脏乱了,让我给你洗刷洗刷吧。”  猴二把秀才猛地一推,阴阳怪气地说:“谁稀罕你瞎摆弄!”  
期刊
春天一向很文艺的上海,今年因了一下数十天的细雨,氤氳的街市像极了吴冠中的水墨悬于窗前。某日,忽推窗,枝头新叶片片,桠间细雨点点,远处银亮亮的黄浦江奔涌而来。如此良辰美景,我选择读向继东编《2018中国杂文年选》。否则,岂不有负春天!  《2018中国杂文年选》一书,延续了向继东先生在选稿上高标准、严要求的一贯风格。入选作家既有鄢烈山、宋志坚、吴非、陆春祥、朱大路这样的杂文名家,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杂
期刊
《杂文月刊》2019年4月上原创版上《安全通报何妨指名道姓》一稿很切中时弊,说的是通报不点名,使大家“心中无数”,被通报者“有了侥幸心理”的现象。时下通报不点名很普遍,多用姓加“某”,如赵某、钱某某。文字学家说“某”字上甘下木,是结甜果子的树,但把“某”字用在通报上,这果子不酸不甜倒透着点怪味。“某”字有不明晰、不明确的意思。不记得哪天了,可说某天,而把清晰明确的事,故意往糊涂里整,有点像我国北方
期刊
天呐,我捅了一个马蜂窝!  那一日,雨过天晴,老伴到一楼阳光房观察云雨气象,抬头一看,突然发现二楼墙角处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似球状,大如碗口。近前凝视,原是一个马蜂窝,不知何时聚结而成。  于是我找来一根钓鱼长竿,轻轻开启一扇小窗,用竿捅之。只一下,馬蜂随即倾巢而出,密密麻麻,上下翻飞。四处逃窜,景象十分骇人。我急忙抽竿,迅速关窗。稍停片刻,只见四处飞散的马蜂重又聚于蜂窝之中。于是,又开窗捅之,成
期刊
看了《杂文月刊》今年第4期原创版《学校也需警惕“痕迹主义”》后,深有同感,该文似乎给人“猛击一掌”的感觉。  说到形式主义,就可能想到人们俗称的面子活、做秀、应景等现象。其实,这仅是表面现象。“痕迹主义”就是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之所以能糊弄人,原因有三:一是“显摆”的需要,“痕迹”记录了工作过程,  让人看了很“真实”、很“养眼”;二是应付检查的需要,检查必然要看资料,留下“痕迹”,就是工作成效;
期刊
《一枝一叶总关情》,是我最近自费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出版后,留下几十本自用,其余,悉数捐赠给了社会上的图书爱好者。  却没想到,身边有位好心朋友,帮我算了一笔账。他说:老兄啊,你集四五年时间发表的100多篇杂文结集出书,当然是好事,值得庆贺。但是,你想过没有,出书之前,每篇杂文稿酬平均150元吧。总共可得一万多元,而自费出书也花了一万多元。再把书捐赠出去,前后算下来,你是不赔不赚呀,或者说,这些年,
期刊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3周年,诞辰138周年。重提鲁迅,旨在学习鲁迅,继承和弘扬鲁迅杂文传统。那么,应当向鲁迅学习什么呢?鲁迅杂文传统的精髓又表现在哪里呢?窃以为,所谓鲁迅杂文传统,其精髓就集中表现为鲁迅精神。若非虚应故事,第一要务则是弄懂、认清鲁迅精神究竟是什么?  早于80年前,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其大著《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肯定:“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期刊
读今年前几期《杂文月刊》,看到“寻人启事”和“杂文有新人”栏目的几篇文章,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据我所知经常给贵刊撰稿的作者,如我这般的中老年人居多。我们还能再写几年?恐怕谁也说不准。现在贵刊吸引在校高中生这些新人,加入到作者队伍,真可谓别出心裁、高瞻远瞩。我衷心地为这一创举点赞。特别是看到小作者的几篇文章,将小青年特有的那股可爱的朝气与杂文必备的特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情不自禁的高呼,咱们《杂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