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将团体心理辅导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顺应了现代学校的德育工作发展需要,能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思想品德课;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团体心理辅导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辟了创新之路,符合当代中学生思想和心理特征。
一、思想品德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合的可能性
1.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的对接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实现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因此,新版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中学心理辅导在根本目标等方面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把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到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不断探讨两者相结合的可能性,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班级制的对接
目前我国中学大多实行班级授课制,这种制度要求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因此,班级里面的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惑具有普遍性。而团体心理辅导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某一共同的问题互动和探究,在活动中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这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的运用不仅能使个体通过其他学生来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应用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改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疏导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探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结果。
同时,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初中生表现出的种种问题不只是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更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通过设计班级群体的各类专题心理辅导活动,以团体辅导特殊规律和特殊技巧促进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得到提高,满足了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目前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德育与智育统一的显性的德育课程,是各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繁多、枯燥和抽象,部分教师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于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许多中学都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和学校都可以接受的形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整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性科学,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进行有效性整合,这需要教师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1.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
这两者的整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学观。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说教、训导等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干预,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师要深入掌握教学内容,扩充心理学知识
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应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必须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改编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教师转变评价方式
团体心理活动的授课形式、评价方式比较特殊,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所以,在进行活动前,教师要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告诉他们在活动中不需要背东西,只要体会和感受。教师在活动后只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即可。
综上所述,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进行整合,不仅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也充分挖掘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缺。
参考文献:
[1]许华南.中学思想品德课应凸现心理健康教育[J].南方论刊,2006,(06).
[2]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思想品德课;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团体心理辅导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辟了创新之路,符合当代中学生思想和心理特征。
一、思想品德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合的可能性
1.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的对接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实现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因此,新版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中学心理辅导在根本目标等方面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把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到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不断探讨两者相结合的可能性,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班级制的对接
目前我国中学大多实行班级授课制,这种制度要求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因此,班级里面的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惑具有普遍性。而团体心理辅导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某一共同的问题互动和探究,在活动中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这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的运用不仅能使个体通过其他学生来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应用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改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疏导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探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结果。
同时,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初中生表现出的种种问题不只是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更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通过设计班级群体的各类专题心理辅导活动,以团体辅导特殊规律和特殊技巧促进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得到提高,满足了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目前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德育与智育统一的显性的德育课程,是各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繁多、枯燥和抽象,部分教师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于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许多中学都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和学校都可以接受的形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整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性科学,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进行有效性整合,这需要教师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1.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
这两者的整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学观。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说教、训导等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干预,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师要深入掌握教学内容,扩充心理学知识
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应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必须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改编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教师转变评价方式
团体心理活动的授课形式、评价方式比较特殊,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所以,在进行活动前,教师要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告诉他们在活动中不需要背东西,只要体会和感受。教师在活动后只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即可。
综上所述,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进行整合,不仅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也充分挖掘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缺。
参考文献:
[1]许华南.中学思想品德课应凸现心理健康教育[J].南方论刊,2006,(06).
[2]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