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阅读教学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 重要性 艺术性 阅读兴趣 朗读能力 学习方式 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直都是阅读教学,为什么?因为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小到商品的说明,大到对古典名著的赏读,都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也就是说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其他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也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传授的完整性,教师都是沿着“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这个过程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要注重教学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阅读中“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阅读指导的过程。我们可以用有趣的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以实物直接感知,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广阔的自然界,了解自然,无形中激发起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打下基础。
二、阅读教学应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语言文字有深刻的印象,通过朗读课文,积累词汇,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三、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学习《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学习的方式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我将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如:1.在课文中“野”是什么意思?2.写这种“野”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的?3.在课文中这种“野”是怎样写出的?4.你觉得哪些内容写得好,仔细找出来,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这样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讨论,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在他们的讨论中,我也适当加入,及时予以点拔,引导他们把问题讨论得更透彻。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无形中还提高了团体协作的意识。
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自己仔细读课文,然后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小柳树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得意忘形,瞧不起别人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是乐于去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四、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小学生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 重要性 艺术性 阅读兴趣 朗读能力 学习方式 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直都是阅读教学,为什么?因为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小到商品的说明,大到对古典名著的赏读,都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也就是说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其他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也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传授的完整性,教师都是沿着“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这个过程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要注重教学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阅读中“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阅读指导的过程。我们可以用有趣的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以实物直接感知,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广阔的自然界,了解自然,无形中激发起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打下基础。
二、阅读教学应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语言文字有深刻的印象,通过朗读课文,积累词汇,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三、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学习《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学习的方式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我将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如:1.在课文中“野”是什么意思?2.写这种“野”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的?3.在课文中这种“野”是怎样写出的?4.你觉得哪些内容写得好,仔细找出来,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这样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讨论,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在他们的讨论中,我也适当加入,及时予以点拔,引导他们把问题讨论得更透彻。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无形中还提高了团体协作的意识。
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自己仔细读课文,然后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小柳树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得意忘形,瞧不起别人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是乐于去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四、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小学生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