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科学36讲(7)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7讲 社会思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思维结构是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基本认识内容在人脑中内化而成的思维框架系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的思维框架即“图式”,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构建起来的,其机制是主体自身活动的内化(概念化)。但是,皮亚杰由于不了解社会实践和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思维结构的形成。
  实践是思维结构形成的基础,是沟通思维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列宁指出:“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社会思维结构是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反复进行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人类实践不断发展和认识不断深入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对任何事物的改造和反映的反复性。这种反复性,促使人们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种本质、各种联系以及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性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又借助于语言、文字等向外输出,汇入人类认识的长河之中。在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反复中,人们对事物的一些基本认识内容,特别是规律性的认识,就逐渐在人们头脑中积淀和定格下来,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的主观思维框架,即“逻辑的格”,这就是社会思维结构。
  在社会思维结构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实践——认识”活动的不断反复,不同个体思维主体认识内化的结果必然是群体思维主体认识的内化。思维的主体包括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而群体主体则是由个体主体组成的各个不同层次和规模的人群、团队乃至人类主体。思维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反复进行,既促使个体思维结构的形成,又通过个体认识的向外输出,导致群体性的更加社会化的思维结构的形成。因此,个体思维结构内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社会思维结构。个体思维结构是形成社会思维结构的基础,而社会思维结构一旦形成,就对个体思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规定和制约着个体思维结构的内容、功能及其完善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个体的经验、知识扩大到类,就形成社会思维结构的内容,然后再以类的经验、知识的形式遗传给后代的个体。
  在现实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思维结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发展过程。因为新的思维结构内容的形成,就意味着思维结构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正是实践活动推动了思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实践活动是思维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只有以实践活动为中介和桥梁,人脑才能从外界获取大量信息,加工同化外界信息,从而对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形成思维结构的内容。另一方面,思维结构内容的性质和水平要受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所制约。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思维内容不断转换更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人类在以采集渔猎为主的天然经济条件下,实践能力极低,完全依赖自然界,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自然物的神秘和盲目崇拜的观念;而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人类懂得顺应自然,但仍然“靠天吃饭”,人们大脑中便形成了“天命论”的观念;到了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工业社会,人类由于机器的发明,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三废”的大量排放,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人们头脑中就产生了“改造论”的观念。当人类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由于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开始觉悟到人类应同自然界保持和谐关系,于是,产生了“协调论”的观念。科学研究史表明,科学实验中的每一重大发展和突破,无不伴随着科学观念的变革。例如,19世纪末以来,居里夫妇发现元素辐射现象,并在实验室分离出钋、镭等放射性元素,卢瑟福提出元素嬗变理论,并于1919年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而获得氧的同位素,从而实现了人们的元素不能互变观念向元素可变观念的转换。
  人们的思维结构状况还受社会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因为思维结构内容是认识或知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内化,作为间接经验的知识,具有能世代相传和社会化的特点。学习知识是思维结构内容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来源。一般来说,人们社会知识水平越高,思维结构的内容就越丰富、越科学,思维水平就越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出现“知识爆炸”,人们头脑中新的信息急剧增长,思维结构间的互补性加强,增强了思维结构的科学性、开放性。实践和认识的社会性,决定了思维结构内容必然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而且,人们的思维结构内容还要受自己所处社会阶层的影响和制约,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社会现象会作出不同反映,产生不同的愿望和信念。只有了解历史规律的人,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树立科学的信念和理想。
其他文献
小事有时并不小,因为有些小事能够决定大事的命运。   有两个女孩,同时通过了层层选拔,基本确定被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社录用,但得通过半年的试用期。两个人的月薪不低,都是每月3 000元。   一天,一个女孩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发现了一箱挂物钩,便对另一个女孩说:“拿两个吧,我俩的宿舍正好缺少这个东西。”   另一个女孩没拿,并劝她也别拿。她却不以为然,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还是拿了两个。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改革已在情理之中,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教育发展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激发情感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个好的导演,他能充分运用自己各方面的动作语言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而语文教师
一、教学流程  1. 激情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二泉映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们知道主人公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一个晚上创作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吗?  2. 师生文本互动   师:曾见到一曲成名的艺人很多,你知道盲人阿炳怎么能在一个中秋晚上创作出名曲《二泉映月》吗?   生:无人回答。   师: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捧出爱心、倾注爱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亲”为核心,调动儿童的热情;以“信”为纽带,尊重儿童的需求;以“赞”为途径,培养儿童的习惯。通过爱的迁移,实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从而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数学知识,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亲近;信任;赞赏   成语“爱屋及乌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对创立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虽“小”,但管的事却特别多,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小事。如果事必躬亲,事事包办,把自己累得焦头烂额不说,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发展。曾经有报道,一次学生活动
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既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又能提高考试成绩,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大考验。有人叹息说,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不折不扣地在搞应试教育;有人埋怨说素质教育越搞学生的素质越差,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学生无法无天,学生被这个社会惯坏了;有人无奈地说,我们的学生什么书都看,就是不看课本,没办法……难道错误都是学生的,这个社会、老师、家长以及各种教育制度的制定者,不应该反思一下吗?浑水在泛滥,难道
摘 要:教师要根据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大纲要求,对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研讨。中职时装画技法课程要针对对口高考纺织服装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以绘制日常服装的实用效果图和款式图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思路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与考试标准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更好地把握时装画技法,培养学生专业才能。  关键词:对口单招;时装画技法;专业才能  2009年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内容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给学生强烈、新颖的感知,在较短时间内巧妙地把课前学生分散的多种思想迅速集中。这样,学生就会在其大脑皮层形成对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轨道上来,为完成新的教学内容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  1. 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创设新旧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获取知识产生渴望,从而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下述几条途径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自己的教学行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人走到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里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印说:“拿念珠是为了念自己的佛号。”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是观音,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呀?”   佛印回答道:“那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呀!”   真妙!观音菩萨心中那个可以信赖和求助的观音,原来就是自己。这又使人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