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启智促思维助力学生成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捧出爱心、倾注爱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亲”为核心,调动儿童的热情;以“信”为纽带,尊重儿童的需求;以“赞”为途径,培养儿童的习惯。通过爱的迁移,实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从而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数学知识,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亲近;信任;赞赏
   成语“爱屋及乌”告诉我们,情感具有迁移性,而小学生情感迁移尤为强烈。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科的选择极易受自身好恶的支配。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再加上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惰性,使数学较其他学科枯燥无味。当前的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帮助学生积极地挖掘数学学习中的趣味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捧出爱心,倾注爱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以“亲”以核心,调动学生的热情
   低年级的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刚迈入的小学生生活具有向往感,也有恐惧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等传递给学生亲近、友好、关心的情感信息,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恐惧感、紧张感,使学生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时,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适当编些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11-20的各数的认识”时,教师边与学生拍手,边让学生说:“一个十,一个一,合起来是十一;一个十,二个一,合起来是十二……”这样,通过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以“信”为纽带,尊重儿童的需求
   自尊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是儿童不断进取的内驱力,也是儿童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叫xy的学生,他个性强、自尊心强,抵抗心理较严重,而且情绪波动较快,有一阶段数学成绩直线下降,数学课上无精打采,连一道简单的应用题都做不出来。教师觉得奇怪,平时的xy学习成绩不错,各方面表现也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师查寻了一下,猛然想起,有一次上课时,xy跟同桌小声吵架,自己为了赶时间,没查询吵架的原因,就批评了xy上课不认真,爱跟同学吵架(后来才知道先错的是同桌),结果伤了xy的自尊心,使他产生了抵触心理。后来在教师的关心、帮助、鼓励下,xy同学又重新树起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期中测查数学成绩满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只是感情用事、简单粗暴,而不考虑后果,往往会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自卑、自我否定。因此,一个热爱学生、渴望学生进步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师,否则爱无从谈起。
   三、以“赞”为途径,培养儿童的习惯
   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处在逐步养成之中,教师不能以一个完美无缺的表现和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应该多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产生稳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你回答得真棒!”“你真聪明!”这些简短的表扬语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得到鼓励,油然而生愉悦的奋发向上的感觉。
   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更胜于抽象思维,教师应该多建立数学与他们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他们的内在活力,不断展现他们本原的数学实践经验和粗糙的数学思维活动,挖掘他们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原始“赞赏点”,从而引导他们徜徉在真实愉悦的数学世界。这样,小学生不但会喜爱数学,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受益终身。如在教学“认位置”一课时,在让学生认识了前、后、左、右等位置后,在四个不同位置的小朋友中间放了一本书,在书的旁边放了一支笔,让他们说一说笔在书的什么方位。由于学生站的位置不一样,学生说的也不一样。在不同的学生说的时候,我都进行了表扬,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我让他们换位置再说一说。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体验到了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不再害怕数学,他们的探究过程充满了乐趣,思维能力更得到了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总之,教师要以自己对学生的爱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并通过爱的迁移实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
  [3]丁赤光,陆克荣.“智慧数学”课堂的“智慧心语”[J].江苏教育,
  2011(4).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现实演绎法   品德与社会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
摘 要:主题综合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题活动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园所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在现实的主题活动备课中,集体备课能够发挥集体智慧,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现状;集体备课;主题活动;教师成长  一、集体备课现状的分析  为了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并且是顺风式的,呈现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形式。每班主题是同样的。除了主要的领域外,各班级没有根据自己主题开展的情况以及幼儿
“没有”是一张白纸   每年夏秋两季,牧民们都要将羊群迁移几次。在迁移中,羊群要经过的地方,不是危险的山口,就是狭窄的盆地。这地方总会有狼群出没,每次不损失几只羊,是无法通过的。    狼是非常聪明的,它们十分清楚什么时候山口或盆地的要道上,会有羊群经过。于是,每当羊群迁移的时候,狼们就会在这里等候。    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又打不得,牧民们相当犯愁。他们想出过各种办法,比如多养狗来保
摘 要:语文课如何上才最有效?科学、实效地提高素质的语文课堂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实验课;立体评价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馨香满堂,就必须让语文教学动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洋溢着新鲜活潑的气息,洒脱、飘逸、欢快、灵动。   一、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动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我在教学《口语交际·友谊篇》时,就先出示了如下名人名言: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善良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也会亲如兄弟。——卢梭
“微简历”“微招聘”正流行   在“微生活”时代,微博世界永远不缺乏新鲜话题。继“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之后,当下,“微简历”和“微招聘”正流行。“微简历”中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摆脱了传统简历的千篇一律,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各类企业也利用“微招聘”来扩大影响力,多渠道招聘合适的员工。   “微简历”是求职者的个性名片   微博上流行一种说法,“微简历是一张个性名片”。某知名媒体人认为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生真正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民乐小学结合我们具体的校情、生情,从一校一地出发,确定了符合我校特色的教育工作目标和内容,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基础。  一、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感受当今素质教育,我校以“学生为本”,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
小事有时并不小,因为有些小事能够决定大事的命运。   有两个女孩,同时通过了层层选拔,基本确定被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社录用,但得通过半年的试用期。两个人的月薪不低,都是每月3 000元。   一天,一个女孩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发现了一箱挂物钩,便对另一个女孩说:“拿两个吧,我俩的宿舍正好缺少这个东西。”   另一个女孩没拿,并劝她也别拿。她却不以为然,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还是拿了两个。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改革已在情理之中,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教育发展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激发情感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个好的导演,他能充分运用自己各方面的动作语言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而语文教师
一、教学流程  1. 激情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二泉映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们知道主人公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一个晚上创作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吗?  2. 师生文本互动   师:曾见到一曲成名的艺人很多,你知道盲人阿炳怎么能在一个中秋晚上创作出名曲《二泉映月》吗?   生:无人回答。   师: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