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然要依赖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揭开探究性学习的序幕
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很多,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现象,发现问题,步入探究之旅;可以瞄准生活经验中蕴含的生物学问题,通过对原因的的探寻,揭示其中的生物学奥秘;可以通过讲述生物科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热情;可以通过比较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疑惑问题,产生探究欲望。
譬如,执教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中第19章“动物的生殖”一课,笔者在上课伊始运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所熟悉的“蜻蜓点水”“孔雀开屏”“蝴蝶交尾”“青蛙相抱”等动物的繁殖行为来创设情境,相机引出动物的生殖这个话题。笔者注意从“身边事”说起,导入新课,借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生殖方式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为了维持种族的延续,生殖是非常必要的行为。接下来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受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是从受精开始的,帮助学生建立了体内受精、体外受精、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等的基本概念。当动物生殖的相关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之后,笔者又指导学生观察鸡卵的实验。学生围绕教材的图示和笔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突破了本节课教学难点。新授结束,笔者又布置了学生课后查阅克隆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揭开探究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推动科学探究的进程。
二、设计有效问题,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进展
探究性学习要围绕教学内容或现实生活选取某个恰当的问题作为突破口,通过质疑来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继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其中,提问是实现课堂思维训练、组织有效探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探究性学习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忆,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常常受到一些阻碍,如知识的不连续、无法与已有知识或经验实现结合、思维定式的束缚、惰性心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托,确保思维活动顺利进行。
譬如,执教“饮食与营养”一课,笔者运用了资料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安排学生动手制订三餐食物选购方案、完成表格填空之后,笔者确定了“选择的食物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选择搭配的理由是什么?”作为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关于“食物的营养”这一话题,笔者提出了“营养物质包括哪些?普通食物也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吗?”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尔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如在煮熟的米粒上滴加碘酒,米粒中含有的淀粉呈现蓝色;按压熟花生,在纸上留下透明的油斑;鸡蛋清放入开水中,蛋白质开始凝固等等。借助这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总之,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并有计划、有层次地将这些问题一一抛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进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
三、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学会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应该获得的一种技能。交流与表达应成为贯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根主线,它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效果。为了保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参与的广度与效度,让学生彼此分享探究的成果。合作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见解;要通过创设问题串的形式,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归纳,促进生生之间对探究结果的有效交流。
譬如,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在“有机物的加工厂”这一环节,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②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③叶片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汇报交流探究结果,并最终得出结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它含有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绿色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最后,再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教师一定要带着满腔的教学热情,以敏锐的教学机智,适时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传递出的正能量,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最活跃的探究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然要依赖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揭开探究性学习的序幕
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很多,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现象,发现问题,步入探究之旅;可以瞄准生活经验中蕴含的生物学问题,通过对原因的的探寻,揭示其中的生物学奥秘;可以通过讲述生物科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热情;可以通过比较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疑惑问题,产生探究欲望。
譬如,执教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中第19章“动物的生殖”一课,笔者在上课伊始运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所熟悉的“蜻蜓点水”“孔雀开屏”“蝴蝶交尾”“青蛙相抱”等动物的繁殖行为来创设情境,相机引出动物的生殖这个话题。笔者注意从“身边事”说起,导入新课,借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生殖方式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为了维持种族的延续,生殖是非常必要的行为。接下来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受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是从受精开始的,帮助学生建立了体内受精、体外受精、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等的基本概念。当动物生殖的相关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之后,笔者又指导学生观察鸡卵的实验。学生围绕教材的图示和笔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突破了本节课教学难点。新授结束,笔者又布置了学生课后查阅克隆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揭开探究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推动科学探究的进程。
二、设计有效问题,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进展
探究性学习要围绕教学内容或现实生活选取某个恰当的问题作为突破口,通过质疑来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继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其中,提问是实现课堂思维训练、组织有效探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探究性学习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忆,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常常受到一些阻碍,如知识的不连续、无法与已有知识或经验实现结合、思维定式的束缚、惰性心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托,确保思维活动顺利进行。
譬如,执教“饮食与营养”一课,笔者运用了资料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安排学生动手制订三餐食物选购方案、完成表格填空之后,笔者确定了“选择的食物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选择搭配的理由是什么?”作为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关于“食物的营养”这一话题,笔者提出了“营养物质包括哪些?普通食物也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吗?”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尔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如在煮熟的米粒上滴加碘酒,米粒中含有的淀粉呈现蓝色;按压熟花生,在纸上留下透明的油斑;鸡蛋清放入开水中,蛋白质开始凝固等等。借助这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总之,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并有计划、有层次地将这些问题一一抛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进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
三、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学会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应该获得的一种技能。交流与表达应成为贯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根主线,它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效果。为了保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参与的广度与效度,让学生彼此分享探究的成果。合作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见解;要通过创设问题串的形式,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归纳,促进生生之间对探究结果的有效交流。
譬如,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在“有机物的加工厂”这一环节,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②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③叶片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汇报交流探究结果,并最终得出结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它含有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绿色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最后,再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教师一定要带着满腔的教学热情,以敏锐的教学机智,适时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传递出的正能量,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最活跃的探究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