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私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最密切联系原则自产生之日起就为国际私法的法律空白提供一种灵活的填补功能,当按照案件状况找不到依冲突规范指引的准据法时,就是最密切联系原则上场的时候了。虽然利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可以灵活解决类似案件,但是在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阐述试提出处理这些问题的倡议。
  关键词: 国际私法;最密切联系原则;裁量权
  【中图分类号】 D9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318-01
  在国际公法领域,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组织可以共同遵守一样的规则,但是在国际私法领域中,各个国家、组织没有一部共同的私法来遵守。而国际私法主要调整民商事领域的法律关系,又因为每一个国家也都有着一部与自己国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民商法。因此,国际私法主要是解决各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应当适用哪国法律的法。为了能够在国际私法领域解决这类的问题,因此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学者的探究下运用而生。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概念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度之间的民商事案件时,通过考虑与受理案件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从多个方面衡量找到与案件事实和当事人利益最有联系的准据法。它是法院通过对案件利益进行衡量,进而找到与案件最有密切联系的准据法的一种找到适用实体法的方法。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和适用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
  大部分学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初始形状是萨维尼提出来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萨维尼认为任何一个法律关系都应当根据它本身的性质找到该法律关系的法律区域,这个法律区域就是这个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但是现在的最密切联系原则提倡的是当争议发生时,法院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和判断,最后确定的准据法不一定就是萨维尼所认为的唯一的一个“本座”。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早的适用是出现在1945年美国的纽约上诉法院,该法院的法官富德在审理“奥顿诉奥顿”案件中,第一次依据“重力中心地”和“关系聚集地”原则即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了案件中的法适用问题。后来,我们一般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正式提出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利斯·里斯教授主持编撰的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其采纳富德法官在1945年“奥顿诉奥顿”案和1963年“贝科克诉杰克逊”案中所阐述运用的“最密切联系说”,并且吸收了之前一些学者在理论方面的成果,才最终提出最密切联系原则。
  三、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和地位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我国国际私法历史上的第一部单行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法律适用法》的出现对我国建设完整的冲突规范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最密切联系原则也被纳入进去。我国的这部《法律适用法》不仅在一般规定部分对最密切联系原则作出规定,而且在区域法律适用、多重国籍冲突的解决、有价证券的法律适用以及合同的法律适用等条款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
  在我国《法律适用法》的总则和分则中都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并没有明确表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因此在学术界中有学者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法律适用法》的地位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法律适用法》中起着基本原则的作用;还有一些认为我国《法律适用法》因为没有明确的将最密切联系原则最为基本原则进行规定,因此应该将它其作为补充性原则,起着兜底性的作用;他们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不能确切的判断谁对谁错。
  三、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确定性问题。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种补充作用的原则,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它的灵活性同时也是造成确定性不足的原因。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由法官的个人意志进行选择,会出现相似的同案而有差异甚大的判决结果的发生。这会使得法律的可预见性不能更好的实现,从而使之缺乏确定性。
  (二)法官自由裁量问题。
  在国际私法领域的案件中,法官在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时候,是通过自由裁量权去而自主选择准据法的。因为确定一个案件的最密切联系可能会受到很对因素的影响,究竟根据哪一个因素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就由法官利用自有裁量权自行选择。根据司法实践反映,自由裁量权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四、最密切联系原则中存在问题的完善建议
  (一)引入判例制度。
  判例制度实质上通过先前的判例迫使法官对其进行遵守,从而减少判决结果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为在先的判例已经对相似的案件作出了判决结果,当事人可以根据先前的判例来预见自己案件的判决结果。这样就会使最密切联系原则实现其最初诞生的目的,同时也不会违背法的可预见性。同为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及荷兰等国家在涉外的民商事领域也引入了判例制度,因此在我国的国际私法领域中引入判例制度,不是对我国成文的国际私法的否定,也不是另行一套类似英美判例法的制度,而仅仅是在国际私法成文立法空缺或不足情况下的补充。
  (二)限制自由裁量权。
  限制自由裁量权的一个方法是限制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使用范围。比如: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就是在我国《法律适用法》中对“最密切联系”进行解释和限定,再或通过提高法院法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来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结语
  最密切联系原则可以使无法找到准据法的国际私法案件得到解决,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该原则固有的性质和外在因素使其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目标。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努力发现该原则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出完善对策,从而更好的实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许媚.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运用[J].法制博览,2017,(5).
  [2] 马志强.正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构想 [N].郑州大学学报,2015-9(5).
  [3] 许望.“法律适用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研究[J].理论观察,2016,(2).
  [4] 周荣.国际私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探析[J].法制博览,2015,(8).
  作者简介:丁美婷(1993),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注:
  [1] 许媚:《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运用》,载《法制博览》2017年第5期,第138頁。
  [2] 马志强:《正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构想》,2015年9月《郑州大学学报》,第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失能”“空巢”老年人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长,长期护理的欠缺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巨大威胁。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发展状况与实际需求不平衡问题,老年护理方式单一,缺乏正式的老年长期护理制度体系,多元分割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因此,我国应该在借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好的地区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我国的长期护理制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意的不断生成,一方面为社会发展、事业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创意推广和选择带来了困惑。鉴于上述背景,本文从推广和交易创意的角度出发,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网上创意信息咨询业务进行了创业构思;对功能业务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基于逻辑Petri网的创意发现策略;构建了创意检索库;并把可达性分析技术引入创业策略中,提高了用户满意度。最后,对创业运行模式进行了介绍
期刊
摘 要: 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主要为了形成司法部门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提高司法效率最直接的方式是法官员额制的改革。法官员额制改革重中之重就是健全法官的遴选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为了挑选优秀的初任法官,确定法官遴选的方式,保证员额制法官制度的完善。贵州省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先锋,通过对贵州各法院的法官遴选情况的调研分析,可以分析出当前贵州省在员额制下法官的遴选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建议
期刊
摘 要: 文章展示移动端在驾考市场的发展研究和应用现状。通过用户在手机app端的操作可以享受随时随地的报名、自主预约、标准化课程和计时收费等功能,并通过3D全景引擎技术用户提供各种练车场练车状况的实时信息,并在客户端推送驾考知识和教考技巧,以提升驾考人员的用户体验和驾校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 驾校,APP客户端,用户体验,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TP39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期刊
摘 要: 在普通物理热学的教学中,对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学习和讨论时,学生对压强、温度的微观实质理解困难,特别是对宏观规律的微观解释与分析问题。文章从理想气体分子模型的建立和统计假设的提出,对压强、温度的实质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得到正确理解,并学会用微观理论解释和研究宏观现象和规律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压强;温度;微观本质  【中图分类号】 P314.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度的不断深化,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加强。基层政府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使其更好当地居民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必须转变思想,对提高党员干部法律素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该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执法过程中存在的
期刊
摘 要:  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换是民事诉讼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由于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司法认知的渐进性和法律规定的模糊性,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之间的转换往往不可避免。本文主要从分析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相互转换的含义及其法理依据入手,进而对我国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相互转换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考虑我国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转换制度,提出笔者的拙见。  关键词: 简易程序;普通程
期刊
摘 要: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2月通过《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确立了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民事诉讼立案制度是民事诉讼主体进入司法程序的第一步,该制度与诉讼主体的诉权保障直接相关。本文通过浅析民事立案制度的概念、历史背景等,立案审查和立案登记的利弊比照和立案登记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对于立案登记制度的确立与实施,笔者会提出几点完善立案登记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度;立案审查制度;
期刊
摘 要: 本文的教学研究是基于计算思维导向下的案例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统一性。设计一个系统性、适用性相对恰当的教学案例,挖掘案例计算思维,进行教学性质、目标的先行认知,在知识应用中去感知计算思维的特征,体会并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去完成问题的设计与求解。即在知识的应用中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对于语言类计算机相关课程有着较为实际的可行性参考价值。  关键词: 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教学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出游,导游需求日益增大,人们对于导游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而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在中职导游教育中除了加强专业课程传授外,还要同时注重对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培训以及导游岗位实训,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真正为日后参与导游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 “课证岗融合”模式;《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