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此,生物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生物学科之中,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挖掘德育渗透生物学科教书育人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出了如下目标:“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这对每位生物教师来说,都是一种鞭策与考验。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其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及语文课等学科。那么,如何才能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在生物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只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演绎生物课堂的美丽与精彩。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科教学
的重要任务。倘若能够认真钻研教材,你会发现,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一)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我国气候条件多样,自然条件复杂,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
材中,“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全世界的种子植物约有26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全世界的哺乳动物已知的约有4340种,除家畜以外,我国有野生哺乳动物约58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其中,银杉、水杉、银杏和秃杉是举世闻名的珍稀裸子植物。”“世界上的鸟类已知的有8730多种。我国有鸟类1200多种,是鸟类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等内容,都是进行爱国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生动教材。
(二)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
从古到今,我国在生物学领域有许多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四节中的介绍:1578年,李时珍完成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的编纂。他科学地将其收录的1892种药物进行了分类。首先分为16部,16部以下又分为60类。而林奈提出类似的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比李时珍晚了一百多年。再如:七年级上册“走进生命科学”中“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的彩色插图的展示。
这些材料表明了我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好好利用这一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挖掘教材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我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
行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理应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文告诉我们,藻类植物是水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饵料。海洋中的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年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量的70%。但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赤潮”现象以及淡水湖泊发生的“水华”现象。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太湖“蓝藻”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三、挖掘教材资源,陶冶高尚人格
生物教学,不仅要传授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育情境,陶冶高尚人格。例如,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当学生通过介绍,了解到 “肾脏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我国目前约有100万尿毒症患者;我国尿毒症患者以每年12万人的速度递增;全球每年因尿毒症死亡的人数不下100万……”后,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一)假如你的亲人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你是否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个肾脏?(二)当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是否愿意捐赠自己的器官?
这样的教育意在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其博爱精神,陶冶高尚人格与灵魂。
四、挖掘教材资源,培养探索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物科学家锲而不舍,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的《昆虫》中,有这样一段话:“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经过40多年的科学实验,以严谨的态度、仔细的观察,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优美生动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各种蜂类、蚊、蝇等几十种昆虫,还绘制了许多多姿多彩的生态图片。终于在1878年写出了第一卷《昆虫记》,此后每隔三年就出版一卷,直到1910年共出版了十卷《昆虫记》,完成了长达4000余页的巨作。世界科学界公认他是最先在自然界中系统研究和观察昆虫一生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翔实地记录了昆虫生态行为的实践家。”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法布尔为生物科学所作的巨大贡献,意义非凡。
学习这一节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而且有必要通过拓展介绍,让学生走近法布尔,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勤于观察,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
事实上,生物教材,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或是人体部分,都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思想内容,就一定能有机地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演绎生物课堂的美丽与精彩。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生物教学,任重道远。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将再接再厉,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挖掘德育渗透生物学科教书育人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出了如下目标:“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这对每位生物教师来说,都是一种鞭策与考验。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其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及语文课等学科。那么,如何才能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在生物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只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演绎生物课堂的美丽与精彩。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科教学
的重要任务。倘若能够认真钻研教材,你会发现,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一)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我国气候条件多样,自然条件复杂,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
材中,“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全世界的种子植物约有26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全世界的哺乳动物已知的约有4340种,除家畜以外,我国有野生哺乳动物约58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其中,银杉、水杉、银杏和秃杉是举世闻名的珍稀裸子植物。”“世界上的鸟类已知的有8730多种。我国有鸟类1200多种,是鸟类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等内容,都是进行爱国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生动教材。
(二)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
从古到今,我国在生物学领域有许多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四节中的介绍:1578年,李时珍完成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的编纂。他科学地将其收录的1892种药物进行了分类。首先分为16部,16部以下又分为60类。而林奈提出类似的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比李时珍晚了一百多年。再如:七年级上册“走进生命科学”中“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的彩色插图的展示。
这些材料表明了我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好好利用这一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挖掘教材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我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
行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理应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文告诉我们,藻类植物是水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饵料。海洋中的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年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量的70%。但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赤潮”现象以及淡水湖泊发生的“水华”现象。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太湖“蓝藻”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三、挖掘教材资源,陶冶高尚人格
生物教学,不仅要传授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育情境,陶冶高尚人格。例如,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当学生通过介绍,了解到 “肾脏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我国目前约有100万尿毒症患者;我国尿毒症患者以每年12万人的速度递增;全球每年因尿毒症死亡的人数不下100万……”后,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一)假如你的亲人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你是否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个肾脏?(二)当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是否愿意捐赠自己的器官?
这样的教育意在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其博爱精神,陶冶高尚人格与灵魂。
四、挖掘教材资源,培养探索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物科学家锲而不舍,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的《昆虫》中,有这样一段话:“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经过40多年的科学实验,以严谨的态度、仔细的观察,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优美生动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各种蜂类、蚊、蝇等几十种昆虫,还绘制了许多多姿多彩的生态图片。终于在1878年写出了第一卷《昆虫记》,此后每隔三年就出版一卷,直到1910年共出版了十卷《昆虫记》,完成了长达4000余页的巨作。世界科学界公认他是最先在自然界中系统研究和观察昆虫一生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翔实地记录了昆虫生态行为的实践家。”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法布尔为生物科学所作的巨大贡献,意义非凡。
学习这一节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而且有必要通过拓展介绍,让学生走近法布尔,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勤于观察,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
事实上,生物教材,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或是人体部分,都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思想内容,就一定能有机地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演绎生物课堂的美丽与精彩。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生物教学,任重道远。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将再接再厉,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