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互动手段。理答就是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后,教师做出的即时评价,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很多数学老师不注重理答环节,对学生的回答满足于浅尝辄止,课堂交流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热闹的背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思维深度和智慧碰撞,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理答,让学生学思结合,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培养创新思维,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追问性理答,提升学生思维
追问性理答,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进行的二度提问,旨在让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追问性理答,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引领,促使学生进行严谨而周密的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让课堂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舞台。
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我在大屏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的倍数吗?5个连续奇数的和呢?”在学生理解题意后,动手探究,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大多用列举法解答,然后算出所举5个连续偶数或者奇数的和,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不是5的倍数,这显然是最直观而有效的办法,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正当老师准备进入下一道题目时,突然有个学生欣喜地说:“老师,不要那么麻烦,有更简单的方法,不管是5个连续的偶数还是5个连续的奇数,它们必定都是5的倍数。”这个学生说完后,其他学生都觉得吃惊,因为举例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此时,教师没有放弃这个生成性资源,追问道:“能不能把你的方法和我们分享一下呢?”那个学生满怀信心地说:“5个连续的偶数,中间的那个用n表示,那前面一个就是n-1,再前面一个是n-2,后面一个是n 1,再前面一个是n 2,5个连续的偶数和是5n,肯定是5的倍数。同理,5个连续的奇数和也必定是5的倍数。”其他学生恍然大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追问性理答,让学生的思维在追问中飞扬,使其他学生在追问中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打开解题思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掌握新知并学会熟练运用,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本质。
二、探问性理答——深化学生思维
探问性理答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学生还没有把握问题的本质,思维还处于模糊、肤浅之中,甚至错误的认识。这时,需要教师变换提问角度,再次进行发问,降低思维难度,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标,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通过讲解,在学生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后,出示这样一个问题:“■的分子加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不知所措,满脸疑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回答,也应该加上9,立即遭到其他学生的反对。显然,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思维遇到困惑,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此时,教师放慢授课脚步,及时调整问题难度,教师探问:“■的分子加9,那变动以后的分子是多少呢?现在的分子和原来的分子相比,扩大了几倍呢?”学生很快想到,3加9等于12,现在的分子是原来分子的4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原来的分母要扩大4倍,5乘4等于20,20比5多15,所以分母应该加上15,才能保证分数大小不变。通过对问题的分解,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使学生茅塞顿开。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捕捉到学生的思维困惑后,并没有采用直接讲授方法教学,而是进行探究性理答,有效引导,让学生积极探索,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彰显数学课堂精彩,既巧妙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走出瓶颈,更盘活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活力,使數学课堂更彰显生机。
三、转问性理答——拓展学生思维
转问性理答,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卡克或者错误时,教师不需要直接公布答案,而是通过“其他同学有补充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等话语,将问题抛向其他学生,使问题得到解决。让思维出现错误的学生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教学扇形时,教师出示了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原来圆的半径是3厘米,让学生计算这个扇形的周长。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圆心角为90°,圆周角是360°,90°是360°的四分之一,所以应该先算出原来圆的周长,然后除以4,就可以求出这个扇形的周长。”听了这个学生有根有据的分析,其他学生都点了点头。此时,教师没有一语道破学生出现的错误,而是对其他学生说:“大家都同意这样解答吗?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陷入了思考中,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不对,刚才那样算,求的是弧的长度,而不是扇形的周长,应该再加上2条半径,才是扇形的周长。”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进入计算。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转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扫清认知上的障碍,使学生的灵性得到舒展,智慧得以绽放。这样的方式曲径通幽,学生既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可谓事半功倍,课堂效果明显。
总之,理答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凸显学生自主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研读教材,优化问题设置外,还应注重智慧理答,通过创新性思维有效引导,用问题和点拨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新元素与思维火花不断闪耀的课堂,从而真正使学生内化新知,让小学数学课堂增色出彩,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所在。
一、追问性理答,提升学生思维
追问性理答,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进行的二度提问,旨在让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追问性理答,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引领,促使学生进行严谨而周密的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让课堂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舞台。
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我在大屏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的倍数吗?5个连续奇数的和呢?”在学生理解题意后,动手探究,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大多用列举法解答,然后算出所举5个连续偶数或者奇数的和,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不是5的倍数,这显然是最直观而有效的办法,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正当老师准备进入下一道题目时,突然有个学生欣喜地说:“老师,不要那么麻烦,有更简单的方法,不管是5个连续的偶数还是5个连续的奇数,它们必定都是5的倍数。”这个学生说完后,其他学生都觉得吃惊,因为举例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此时,教师没有放弃这个生成性资源,追问道:“能不能把你的方法和我们分享一下呢?”那个学生满怀信心地说:“5个连续的偶数,中间的那个用n表示,那前面一个就是n-1,再前面一个是n-2,后面一个是n 1,再前面一个是n 2,5个连续的偶数和是5n,肯定是5的倍数。同理,5个连续的奇数和也必定是5的倍数。”其他学生恍然大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追问性理答,让学生的思维在追问中飞扬,使其他学生在追问中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打开解题思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掌握新知并学会熟练运用,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本质。
二、探问性理答——深化学生思维
探问性理答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学生还没有把握问题的本质,思维还处于模糊、肤浅之中,甚至错误的认识。这时,需要教师变换提问角度,再次进行发问,降低思维难度,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标,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通过讲解,在学生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后,出示这样一个问题:“■的分子加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不知所措,满脸疑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回答,也应该加上9,立即遭到其他学生的反对。显然,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思维遇到困惑,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此时,教师放慢授课脚步,及时调整问题难度,教师探问:“■的分子加9,那变动以后的分子是多少呢?现在的分子和原来的分子相比,扩大了几倍呢?”学生很快想到,3加9等于12,现在的分子是原来分子的4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原来的分母要扩大4倍,5乘4等于20,20比5多15,所以分母应该加上15,才能保证分数大小不变。通过对问题的分解,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使学生茅塞顿开。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捕捉到学生的思维困惑后,并没有采用直接讲授方法教学,而是进行探究性理答,有效引导,让学生积极探索,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彰显数学课堂精彩,既巧妙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走出瓶颈,更盘活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活力,使數学课堂更彰显生机。
三、转问性理答——拓展学生思维
转问性理答,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卡克或者错误时,教师不需要直接公布答案,而是通过“其他同学有补充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等话语,将问题抛向其他学生,使问题得到解决。让思维出现错误的学生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教学扇形时,教师出示了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原来圆的半径是3厘米,让学生计算这个扇形的周长。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圆心角为90°,圆周角是360°,90°是360°的四分之一,所以应该先算出原来圆的周长,然后除以4,就可以求出这个扇形的周长。”听了这个学生有根有据的分析,其他学生都点了点头。此时,教师没有一语道破学生出现的错误,而是对其他学生说:“大家都同意这样解答吗?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陷入了思考中,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不对,刚才那样算,求的是弧的长度,而不是扇形的周长,应该再加上2条半径,才是扇形的周长。”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进入计算。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转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扫清认知上的障碍,使学生的灵性得到舒展,智慧得以绽放。这样的方式曲径通幽,学生既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可谓事半功倍,课堂效果明显。
总之,理答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凸显学生自主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研读教材,优化问题设置外,还应注重智慧理答,通过创新性思维有效引导,用问题和点拨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新元素与思维火花不断闪耀的课堂,从而真正使学生内化新知,让小学数学课堂增色出彩,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