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为导学,读为主线,层次训练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本文认为,以乐为本,以读为主,以层次训练为主体,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深化教学阅读层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兴趣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语文知识的传授,阅读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语文课堂。兴趣是一种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思维乐趣,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深化教学阅读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主动学”。下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以乐为本,依趣导学
  趣味性,属于语文教学艺术的范畴。趣味性为思想性服务,可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思想性决定语文的趣味性,引领语文教学不入低俗。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短文以“爱”为核心,诠释祖父对我的爱。出示问题:“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我”成了祖父的影子,与祖父形影不离。“我”铲地时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不责怪我,而是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祖父是一个多么有耐心的老人啊!他不厌其烦地教给“我”生活本领。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作品的真挚情感。以“趣和乐”为主线贯穿全文,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来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我的童年快乐。祖父的园子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的精神乐园。教师以趣引导,以乐为本,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二、以读为主,入境悟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权力,鼓励学生自主读课本、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以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使小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质疑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带入诗的境界,让学生在美妙的韵律中吟诵古诗,学习古诗,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使诵读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欣赏诗歌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有层次地、有声有色地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写成的。本文的特点之一是诗文对应成趣。全文讲述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东去扬州时依依惜别的故事。“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既是景色描写,又是对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我国古代就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取谐音“留”,杨柳依依暗喻依依不舍的心情,沙鸥在诗人笔下是身世飘零的象征,此乃“以诗言志”、“文为心声”之意。多么深厚的友谊,伫立江边,独自凝望,心中念念不忘,终于按捺不住思念之情,不知不觉吟诵此诗,这是真情流露啊。真是情景交融啊!让学生轻声地读一读吧!在优美的《古相思曲》乐曲的伴奏下,学生如醉如痴地诵读,教师再从旁加以指导。作者匠心独运、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使学生深受感染。诵读作品是一种阅读感化,读好一篇文章,会使学生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阅读力量。
  三、以层次训练为主体,激发学生爱语文
  阅读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的原则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体现了教育的机会均等和个体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环境下努力寻求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入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文本体验,感受词句的优美。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句子短小,合韵上口,响亮反复。教学时,教师引导,层层深入,读中学诗,读中悟情。在确定教学目标时,C层的学生只要求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B层的学生则以培养他们想象的能力为目标,要求他们仿写出想象的片段,如,“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溪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小鸟抖动彩翼、小兔不怕老雕、松鼠快活得叽叽直叫、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均为儿童所熟知,所喜爱,学生读诗情绪饱满,进入情境,学习仿写;A层的学生则进一步要求分析理解表述诗歌中心的句子,欣赏诗中优美的片段,品味其艺术魅力,自主学习直接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及内容,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趣为导学,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的创新思想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殿堂,语文阅读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周尚芬.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研).2010. (10):74-75.
  2.邵永娟.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8):44-45.
其他文献
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人加以赞美。菊花,它既不娇艳也不华贵,但它非凡的气质,傲然的姿态吸引着每个人。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高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今天,我就从浩如烟海的“菊花诗”中撷取六朵小小的浪花,与大家一同赏析,来感受千载而来的悠然菊花香。  一、隐逸之菊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二十九岁那年,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此后十多年里,陶渊明
期刊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这都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发现·创新”的表述是:“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习作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的习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结果学生仍然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为什么呢?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的认识不深刻、不到位  习作兴趣既是习作教学的起点,也是习作教学的立足点;既是习作教学的前提,也是习作教学的重点。要深刻理解课标中关于“乐写”深藏的内涵,它不再是一种一般性的教学要求,而是一
期刊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文悟道,依道解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每个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只要端正理念,明确目标,摆正主导与主体关系、讲和练的关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行语文素质教育肯定会大获成效的。  一、将教学目标从“知识”转向“能力”,理顺“知”与“能”的关系  教学的目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正在代替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课堂正逐步走向开放且更加富有活力。被称为课堂的最后一道“风景” 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它也是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
期刊
摘 要:语文对学生的意义非凡,然而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亟需实践研究进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生活与教学为切入点,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尝试指导,希望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现状 教学 生活 成效  一、联系现状  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
期刊
相传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次,吕洞宾来到人间,想用自己的“点石成金”之术接济一下贫困人。他首先遇到一个年轻人,就指着一块石头对他说:“我把这块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你吧。”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摇头拒绝了。吕洞宾以为他嫌小,就指了一块更大的石头说:“我把这块石头点给你可以吧?”不料那人还是摇头不要。吕洞宾不解地问年轻人:“你究竟想要什么呢?”那个年轻人笑了笑说:“我只要你那个能点石成金的宝指头。”吕洞宾听了很
期刊
一群折翼的天使,一群有着忽闪忽闪、明亮的大眼睛,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的聋哑儿童。在他们的世界里,虽然有着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美丽画面,却没有任何的声音点缀,由此也导致了他们的语言出现障碍,只能用手语来与之交流。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我更能读懂他们的内心,他们有着同龄小朋友一样的纯真和可爱,只要用心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会用自己的心灵去弥补听觉上的失落。  我知道教育这些特殊群体的
期刊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做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而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高洁的隐士,在东晋这样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选择了出世归隐的生活,躬耕自资,放射出独特的精神之光。  《桃花源记》作于晋亡之后,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该文的出现绝不是偶然,他是作者在经历了三仕三隐的人生之旅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