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衣识人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不同地位的人在衣着打扮上会有很明显的区别,以至于古诗词里写人的时候,干脆就“以衣代人”。譬如,古诗词里经常用到的一些衣着名词有:青衿、左衽、袍泽、纨绔、缙绅、巾帼、白衣等等。你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些衣着名词所具体指代的是什么身份、地位的人吗?假如你还不能准确地一一说出的话,那就让我们来梳理梳理一番吧,以便在今后阅读古诗词时,能够快速地“辨衣识人”。
  一、青衿
  “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因此,“青衿”就理所当然地代指读书人。这种代指,最早源于《诗经·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尔后,人们也就都这么沿用了。如: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陈子昂《登泽州北楼宴》)
  二、左衽
  “衽”即“衣襟”之意。一提到“左衽”这个词,大家可能很快就会想到一个成语“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此成语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原来,在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其衣着的前襟往往向左掩,这与中原一带人民向右掩恰恰相反,所以,后来文人们就用“左衽”作为外族或外族人的代称。如: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陈与义《感事》)
  哀哉六十年,左衽沦胡尘。(陆游《哀北》)
  文人们写到外族或外族人时,往往用“左衽”称之。
  三、袍泽
  很多人都读过《诗经》,我们知道,《诗经·秦风·无衣》中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名句。“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服名称,后来称军队中的同事,就叫“袍泽”。如: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五卷第七章:“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
  罗正纬的《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有:“五镇长官,多旧日袍泽,藉此渊源,重申前次独立之默契,事无不可成者。”
  因此,“袍泽”一词往往代指“军队中的同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战友”。
  四、纨绔
  纨绔,指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来也就用来借指“富家子弟”了。如: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王宝池《七律·劝学》)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五、缙绅
  缙绅:“缙”指浅赤色,“绅”指古代士大夫系在衣外的大带子。“缙绅”指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或达官显贵。如:
  地控吴襟带,才高汉缙绅。(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王昌龄《送乔林》)
  六、巾帼
  巾帼: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及装饰物,借指女性。如:
  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梅尧臣《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或可遗巾帼,选耎如辛毗。(黄庭坚《次前韵谢与迪惠所作竹五幅》)
  七、白衣
  白衣:古代平民穿着白衣,故常以“白衣”称呼平民百姓或没有功名的人,或指在官府办事的小官。如: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韦应物《云阳馆怀谷口》)
  八、黑衣
  黑衣:战国时赵国宫廷卫士的代称。因卫士常穿黑色衣服,故有此称。如《触龙说赵太后》:“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后来,文人们也往往沿用。如: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苏轼《食荔支二首(并引)》)
  官仅纡黄绶,时须补黑衣。(宋·陈造《黄尉挽章二首》)
  九、青衣
  青衣:古代帝王、后妃春天的礼服。自汉以后青衣为卑贱者之服。婢女多穿青衣,后专用青衣指代婢女,如: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白居易《懒放》)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青衣玉女啸鸾弦。身在大罗天。(吕岩《忆江南》)
  十、布衣
  布衣:借指平民,为古代庶人之服。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杜甫《今夕行》)
  十一、褐衣
  褐衣:粗布衣服,借指卑贱的人。如:
  刘郎戴幅巾,江叟披褐衣。(梅尧臣《答刘原甫》)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张乔《送李道士归南岳》)
  十二、黔首
  黔首:“黔”,黑色,黔首意即不戴帽子围巾,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这个词虽然与衣着不太搭边,但在中学课文里频繁出现,也可以列入衣着代称一类,加以掌握。文人们用此词的,也大有人在,如: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杜牧《过骊山作》)
  此外,还有像“麻衣”,借指孝服,引申指孝子;“黄裳”,黄色的下衣,借指太子等。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素材A 竹园惨遭滥挖伤痕累累  每年春冬季,都是竹笋生长的旺季。在杭州,植物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玉泉、宝石山,但凡有竹林的景区,都能看到“禁止挖笋”的提醒牌,但近日,杭州植物园200多亩的竹园,因为人为滥挖而变得伤痕累累,地上一个个坑洞,像被炮弹轰炸过一样。管理人员对此很无奈,开放式的竹园,实在防不胜防。  素材B 车手爆胎对手拒超越  近日,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
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出现的频率不高,却也因此能屡屡成就“以奇兵制胜”的效果。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作不同,若想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必须注重细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但由于高考作文篇幅所限,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典型事例,这样才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
2015年9月7日晚,中国女排在日本名古屋以3∶1力克东道主日本球队,时隔12年再度捧起女排世界杯桂冠,主教练郎平功不可没。她圆了当主教练带领队伍夺取世界冠军的梦想,个人声誉也达到了新高度。不少网友在为其点赞的同时,称她为民族英雄,感谢她的爱国之心——“郎平真爱国,女排太给力”,“有一种坚持,叫女排;有一种爱国,叫郎平”。(概述事件,自然过渡到网友对郎平“爱国”的评价,为下文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做铺
在考场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运用大同小异的素材,有的考生能将临场作文写得如同天衣云锦,有的考生则将文章写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在考场作文的特殊情境况下,是构思的精巧与否在起作用。而“异质对比”就是从素材出发,精巧构思、组织文章的一种创新方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根据手中掌握的一个素材,并找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素材,通过对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组合对比,思维发散,不仅可以增添素材的厚度和
素材A 光靠舞台练不出大师  近日,一直在欧洲演出的郎朗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没有平时刻苦的磨炼和耐心的积累,光靠舞台演出是“练”不出大师的,有时还会“练”出乱子来。他一直要求所住酒店房间里要摆设钢琴,并保证自己每天有两小时的练琴时间。对于外界认为他的童年很不幸,他直言:那是一种误解,若不热爱钢琴,再逼迫也无用。谈及演奏作品时,朗朗特别强调,自己在弹奏每一部作品时都心怀虔敬。而论及自己被偶像化,朗朗说
老舍先生把学生腔描绘为“一执笔为文便摆起架子来,话不由衷,有现成的话不用,故意去找些不必要的词儿作装饰”。由此看来,学生腔既指贫乏呆板的语言,也指矫揉造作的文风,这样的语言和文风在有些考生写的议论文中可真不少见。  那么,怎样才能拒绝议论文中的学生腔,让自己的语言成熟起来呢?  一、拒绝贫乏,追求丰富  1.词汇储备的丰富  汉语的词汇量本来是非常庞大的,同样一个意思,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这些不同
There is a question. Why do we love junk food?   A lot of money goes into making junk food.   And even though it has little to no nutritional value, it keeps you wanting more.   It is often high in
钱钟书怀疑的不是镜子,是镜子里的故事。  破镜重圆是一则流传很广的爱情故事。故事的来源,一般都认为是唐末孟棨的《本事诗》,故事的背景是隋代统一北方后,对于偏安东南一隅的陈朝虎视眈眈,最终在589年灭陈,陈后主君臣被俘。后主时陈国政事不修,亡国可期,徐德言有鉴于此,与妻早作准备,破镜为约,以求乱后还有机会见面。这一乱前之约还居然实现了。公主虽然进入权贵杨素之家,得到宠幸,但难忘旧情,终于在某年正月望
每到毕业季,即将离别校园的“小鲜肉”们都在朋友圈忙着“伤离别”;各种毕业典礼上,校长们也忙着刷“存在感”,不时有校长赠言成为网络金句,被广为传播。  今年安庆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将会留下特别的记忆。因为校长闵永新出人意料地在毕业典礼上向毕业生鞠躬道歉,“图书馆的座位少,一座难求;菱湖校区的住宿差,过于拥挤;双龙湖畔的小道泥泞,雨天难行;食堂的饭菜凉,不那么可口。”其实,以“校长道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好的内容,更要有生动的语言。高考阅卷评分标准基础等级要求“语言流畅”,发展等级要求“有文采”,因此,无论写作记叙文,还是写作议论文,都需要调动出灵动的思维,精心雕琢生动的词语,认真安排协调的句式,点缀恰当的修辞,从而写出生动的文采,使文章产生一种诗意美感。  一、记叙文的语言  1.清新淡雅  描写特定的生活情境,可以运用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营造一种真实可感的写作氛围。当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