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不同地位的人在衣着打扮上会有很明显的区别,以至于古诗词里写人的时候,干脆就“以衣代人”。譬如,古诗词里经常用到的一些衣着名词有:青衿、左衽、袍泽、纨绔、缙绅、巾帼、白衣等等。你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些衣着名词所具体指代的是什么身份、地位的人吗?假如你还不能准确地一一说出的话,那就让我们来梳理梳理一番吧,以便在今后阅读古诗词时,能够快速地“辨衣识人”。
一、青衿
“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因此,“青衿”就理所当然地代指读书人。这种代指,最早源于《诗经·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尔后,人们也就都这么沿用了。如: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陈子昂《登泽州北楼宴》)
二、左衽
“衽”即“衣襟”之意。一提到“左衽”这个词,大家可能很快就会想到一个成语“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此成语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原来,在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其衣着的前襟往往向左掩,这与中原一带人民向右掩恰恰相反,所以,后来文人们就用“左衽”作为外族或外族人的代称。如: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陈与义《感事》)
哀哉六十年,左衽沦胡尘。(陆游《哀北》)
文人们写到外族或外族人时,往往用“左衽”称之。
三、袍泽
很多人都读过《诗经》,我们知道,《诗经·秦风·无衣》中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名句。“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服名称,后来称军队中的同事,就叫“袍泽”。如: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五卷第七章:“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
罗正纬的《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有:“五镇长官,多旧日袍泽,藉此渊源,重申前次独立之默契,事无不可成者。”
因此,“袍泽”一词往往代指“军队中的同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战友”。
四、纨绔
纨绔,指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来也就用来借指“富家子弟”了。如: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王宝池《七律·劝学》)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五、缙绅
缙绅:“缙”指浅赤色,“绅”指古代士大夫系在衣外的大带子。“缙绅”指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或达官显贵。如:
地控吴襟带,才高汉缙绅。(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王昌龄《送乔林》)
六、巾帼
巾帼: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及装饰物,借指女性。如:
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梅尧臣《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或可遗巾帼,选耎如辛毗。(黄庭坚《次前韵谢与迪惠所作竹五幅》)
七、白衣
白衣:古代平民穿着白衣,故常以“白衣”称呼平民百姓或没有功名的人,或指在官府办事的小官。如: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韦应物《云阳馆怀谷口》)
八、黑衣
黑衣:战国时赵国宫廷卫士的代称。因卫士常穿黑色衣服,故有此称。如《触龙说赵太后》:“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后来,文人们也往往沿用。如: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苏轼《食荔支二首(并引)》)
官仅纡黄绶,时须补黑衣。(宋·陈造《黄尉挽章二首》)
九、青衣
青衣:古代帝王、后妃春天的礼服。自汉以后青衣为卑贱者之服。婢女多穿青衣,后专用青衣指代婢女,如: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白居易《懒放》)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青衣玉女啸鸾弦。身在大罗天。(吕岩《忆江南》)
十、布衣
布衣:借指平民,为古代庶人之服。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杜甫《今夕行》)
十一、褐衣
褐衣:粗布衣服,借指卑贱的人。如:
刘郎戴幅巾,江叟披褐衣。(梅尧臣《答刘原甫》)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张乔《送李道士归南岳》)
十二、黔首
黔首:“黔”,黑色,黔首意即不戴帽子围巾,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这个词虽然与衣着不太搭边,但在中学课文里频繁出现,也可以列入衣着代称一类,加以掌握。文人们用此词的,也大有人在,如: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杜牧《过骊山作》)
此外,还有像“麻衣”,借指孝服,引申指孝子;“黄裳”,黄色的下衣,借指太子等。
(编辑:于智博)
一、青衿
“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因此,“青衿”就理所当然地代指读书人。这种代指,最早源于《诗经·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尔后,人们也就都这么沿用了。如: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陈子昂《登泽州北楼宴》)
二、左衽
“衽”即“衣襟”之意。一提到“左衽”这个词,大家可能很快就会想到一个成语“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此成语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原来,在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其衣着的前襟往往向左掩,这与中原一带人民向右掩恰恰相反,所以,后来文人们就用“左衽”作为外族或外族人的代称。如: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陈与义《感事》)
哀哉六十年,左衽沦胡尘。(陆游《哀北》)
文人们写到外族或外族人时,往往用“左衽”称之。
三、袍泽
很多人都读过《诗经》,我们知道,《诗经·秦风·无衣》中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名句。“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服名称,后来称军队中的同事,就叫“袍泽”。如: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五卷第七章:“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
罗正纬的《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有:“五镇长官,多旧日袍泽,藉此渊源,重申前次独立之默契,事无不可成者。”
因此,“袍泽”一词往往代指“军队中的同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战友”。
四、纨绔
纨绔,指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来也就用来借指“富家子弟”了。如: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王宝池《七律·劝学》)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五、缙绅
缙绅:“缙”指浅赤色,“绅”指古代士大夫系在衣外的大带子。“缙绅”指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或达官显贵。如:
地控吴襟带,才高汉缙绅。(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王昌龄《送乔林》)
六、巾帼
巾帼: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及装饰物,借指女性。如:
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梅尧臣《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或可遗巾帼,选耎如辛毗。(黄庭坚《次前韵谢与迪惠所作竹五幅》)
七、白衣
白衣:古代平民穿着白衣,故常以“白衣”称呼平民百姓或没有功名的人,或指在官府办事的小官。如: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韦应物《云阳馆怀谷口》)
八、黑衣
黑衣:战国时赵国宫廷卫士的代称。因卫士常穿黑色衣服,故有此称。如《触龙说赵太后》:“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后来,文人们也往往沿用。如: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苏轼《食荔支二首(并引)》)
官仅纡黄绶,时须补黑衣。(宋·陈造《黄尉挽章二首》)
九、青衣
青衣:古代帝王、后妃春天的礼服。自汉以后青衣为卑贱者之服。婢女多穿青衣,后专用青衣指代婢女,如: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白居易《懒放》)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青衣玉女啸鸾弦。身在大罗天。(吕岩《忆江南》)
十、布衣
布衣:借指平民,为古代庶人之服。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杜甫《今夕行》)
十一、褐衣
褐衣:粗布衣服,借指卑贱的人。如:
刘郎戴幅巾,江叟披褐衣。(梅尧臣《答刘原甫》)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张乔《送李道士归南岳》)
十二、黔首
黔首:“黔”,黑色,黔首意即不戴帽子围巾,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这个词虽然与衣着不太搭边,但在中学课文里频繁出现,也可以列入衣着代称一类,加以掌握。文人们用此词的,也大有人在,如: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杜牧《过骊山作》)
此外,还有像“麻衣”,借指孝服,引申指孝子;“黄裳”,黄色的下衣,借指太子等。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