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总体部署,盐池县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紧扣“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要求,紧盯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局,打造了北部长城、中部草原、南部乡村三条旅游精品线路,西北规模最大的花马水岸房车营地以及长城关、盐州古城、张家场博物馆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运营,举办了全国跳伞锦标赛、航空嘉年华、滩羊美食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盐池县特色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10月份,全县接待游客7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3%和44.8%,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带动就业,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盐池县脱贫富民、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盐池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突出机制创新、基础完善、多产融合,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脱贫富民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美丽盐池的绿色产业。
注重创新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解放思想上入手、创新发展上突破、高点定位上谋划,把盐池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化景区。加快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旅游项目,争取将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成为全国首个5A级全域开放式景区,构建盐池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把盐池县作为全区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强化“全区一盘棋、共同抓旅游”思想认同,不当旁观者,真正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在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坚持新发展理念,打破常规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创新开展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探索“资源、资产、资金”转化路径,创新设立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旅游投融资力度;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和“引客入盐”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在谋篇布局上实现突破。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联动,围绕远、中、近端目标客户,打造宁夏东部旅游环线旅游驿站,不断扩大红色教育、长城研学、休闲度假、运动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影响,全面构建“一心四带一轴”的全域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突出多元驱动,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突出基础配套、服务提质、品牌打造,不断提升旅游竞争力。大力实施基础提标工程,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紧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启动九曲龙门、滩羊小镇、通航小镇、盐湖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交通网络和通信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切实解决旅游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实施服务提质工程,着力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上下功夫,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标杆榜样,启动实施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影视云基地等建设,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发展软环境,提档升级旅游要素,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实现旅游人次、旅游消费同步增量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精心策划滩羊美食文化旅游节、航空嘉年华、房车露营大会等旅游节会,不断提升办会档次和规模,推动低空旅游、康养体验、长城徒步等特色旅游持续升温;加强在报刊台网(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广盐池旅游,讲好盐池故事,让游客知道盐池不仅有滩羊,还是红老区,还有古长城和绿草原,营造“到盐池看跳伞、观长城、赏胡杨、浪草原、吃羊肉”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滩羊之乡·多彩盐池”特色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
加快多業融合,拓展旅游业态新空间。坚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供给质量优化升级。推动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盐池县作为草原县和农牧交错区的独特优势,以良好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徒步骑行、生态观光、休闲康养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休闲度假功能,不断满足休闲消费快速增长需求,把蓝天绿地净土转化为创业沃土。推动旅游与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以红色教育、长城访古、边塞观光为支撑的特色文化旅游,推动具有盐池风情民俗及红色文化的实景演出,打造宁夏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长城遗址文化集中展示带,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同频共振。推动旅游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打造兴武营古城、何新庄民俗等一批特色乡村;依托“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中国荞麦之乡”的品牌优势,培育以滩羊、中药材、黄花、荞麦为主的观光农园、体验基地等新业态,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自助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引领高端消费、吸引高端游客、开发文创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把特色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G
(作者系盐池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花菊萍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盐池县脱贫富民、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盐池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突出机制创新、基础完善、多产融合,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脱贫富民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美丽盐池的绿色产业。
注重创新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解放思想上入手、创新发展上突破、高点定位上谋划,把盐池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化景区。加快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旅游项目,争取将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成为全国首个5A级全域开放式景区,构建盐池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把盐池县作为全区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强化“全区一盘棋、共同抓旅游”思想认同,不当旁观者,真正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在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坚持新发展理念,打破常规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创新开展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探索“资源、资产、资金”转化路径,创新设立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旅游投融资力度;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和“引客入盐”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在谋篇布局上实现突破。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联动,围绕远、中、近端目标客户,打造宁夏东部旅游环线旅游驿站,不断扩大红色教育、长城研学、休闲度假、运动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影响,全面构建“一心四带一轴”的全域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突出多元驱动,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突出基础配套、服务提质、品牌打造,不断提升旅游竞争力。大力实施基础提标工程,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紧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启动九曲龙门、滩羊小镇、通航小镇、盐湖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交通网络和通信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切实解决旅游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实施服务提质工程,着力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上下功夫,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标杆榜样,启动实施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影视云基地等建设,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发展软环境,提档升级旅游要素,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实现旅游人次、旅游消费同步增量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精心策划滩羊美食文化旅游节、航空嘉年华、房车露营大会等旅游节会,不断提升办会档次和规模,推动低空旅游、康养体验、长城徒步等特色旅游持续升温;加强在报刊台网(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广盐池旅游,讲好盐池故事,让游客知道盐池不仅有滩羊,还是红老区,还有古长城和绿草原,营造“到盐池看跳伞、观长城、赏胡杨、浪草原、吃羊肉”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滩羊之乡·多彩盐池”特色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
加快多業融合,拓展旅游业态新空间。坚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供给质量优化升级。推动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盐池县作为草原县和农牧交错区的独特优势,以良好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徒步骑行、生态观光、休闲康养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休闲度假功能,不断满足休闲消费快速增长需求,把蓝天绿地净土转化为创业沃土。推动旅游与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以红色教育、长城访古、边塞观光为支撑的特色文化旅游,推动具有盐池风情民俗及红色文化的实景演出,打造宁夏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长城遗址文化集中展示带,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同频共振。推动旅游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打造兴武营古城、何新庄民俗等一批特色乡村;依托“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中国荞麦之乡”的品牌优势,培育以滩羊、中药材、黄花、荞麦为主的观光农园、体验基地等新业态,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自助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引领高端消费、吸引高端游客、开发文创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把特色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G
(作者系盐池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