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生长的影响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对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差,对专业兴趣不高,采用多面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了解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有效地预防及防治。
【关键词】植物生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22-01
当前,教学改革像一股春风席卷了所有一线课堂。作为一线农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找准位置,就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方法。职业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的能力。农学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的学科,如何搞好农学教学,是广大农学教师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下面就农学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想法和体会。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植物生长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体现本学科的实用性。但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即教材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这在实际上违背教学规律的。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用教材教,应该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再考虑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怎么利用教材实施教学。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到最后,教学又回归到课本内容的传授上。听了许多教师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害其典型症状有植物叶片缺刻,花蕾残缺不全,有时花木的感病部位上出现一层白色粉层,如月季、凤仙花白粉病;有的在发生部位出现许多鲜黄色或锈色的粉堆、或是毛状物、如玫瑰和海棠花的锈病;有的叶面布满煤烟状物,如扶桑、米兰等的煤污病。有的植物坏死和腐烂,有的植物萎焉,有的植物畸形,有的植物变色,有的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变成畸形;听后我都会问他们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说不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教学目标不明确,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有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们注重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植物生长中发生的坏死和腐烂:这类型是由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与腐败引起的。叶片组织的坏死,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两种。叶斑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如圆斑、不规则斑、条斑、角斑等。有些斑还能够脱落形成溃疡斑。多肉幼嫩的组织坏死易表现为腐烂,‘如花腐和果腐,幼茎及球根坏死形成茎腐和球根腐烂毛如莺尾软腐病;反之,则形成干腐,如树木腐朽冷井.以及植物的萎焉:植物的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侵染,使水分输导受到阻碍几引起植物急剧失水,细胞膨压下降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这种一般不易恢复的。由于植物受害部位坏同,萎焉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株的。这两部分内容时利用计算机辅助讲解效果会好很多,但在课堂中发现,教师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程序基本一致,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型,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一样的。
3.没有突出学生主体。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师首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一定是主观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完全由老师安排教学程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教学中明显的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的定位要准确
很多农学老师认为,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让学生不断地听。诚然,这种沉浸式教学氛围的创建,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它存在的弊端,那就是教师过多地说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例如教师在讲解虫害后植物症状这部分内容时: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构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有的能把植物叶片食成缺刻,花蕾残缺不全,穿孔或啃叶肉留叶脉,甚至把叶全部吃光(如金龟子、叶蜂幼虫和一些麟翅目幼虫);有的钻入叶中潜食叶肉(潜叶蛾);有的是吐丝嚷叶又卷叶(卷叶蛾);有的在枝干内或果实中组钻蛀危害(天牛、球果螟)。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时,吸取植物的汁液,常使植株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变成畸形;或因局部组织受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局部膨大的虫瘦;多数刺吸式口器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叶蝉、蜷缘等。纯理论的讲解,没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只看到了自己教学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学生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一言堂”貌似纪律严明,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殊不知,大多数学生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根本没在教师的讲解上、没在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沉闷、压抑,学生被动、消沉,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标准》中指出,农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們这些农学一线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能力。基于此,农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对自己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就像课标中提到的那样“既要重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讲解少而精,要做到只在学生疑难处、重点突破处、难点理解处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和讲解,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去研究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贝克等,1984,植物病菌的生物防治,兰斌等译,北京:农业出版社.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84,中国森林病害,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华南农业大学等,1988,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
[4]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等,1985,花木病虫害防治,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植物生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22-01
当前,教学改革像一股春风席卷了所有一线课堂。作为一线农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找准位置,就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方法。职业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的能力。农学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的学科,如何搞好农学教学,是广大农学教师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下面就农学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想法和体会。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植物生长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体现本学科的实用性。但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即教材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这在实际上违背教学规律的。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用教材教,应该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再考虑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怎么利用教材实施教学。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到最后,教学又回归到课本内容的传授上。听了许多教师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害其典型症状有植物叶片缺刻,花蕾残缺不全,有时花木的感病部位上出现一层白色粉层,如月季、凤仙花白粉病;有的在发生部位出现许多鲜黄色或锈色的粉堆、或是毛状物、如玫瑰和海棠花的锈病;有的叶面布满煤烟状物,如扶桑、米兰等的煤污病。有的植物坏死和腐烂,有的植物萎焉,有的植物畸形,有的植物变色,有的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变成畸形;听后我都会问他们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说不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教学目标不明确,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有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们注重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植物生长中发生的坏死和腐烂:这类型是由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与腐败引起的。叶片组织的坏死,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两种。叶斑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如圆斑、不规则斑、条斑、角斑等。有些斑还能够脱落形成溃疡斑。多肉幼嫩的组织坏死易表现为腐烂,‘如花腐和果腐,幼茎及球根坏死形成茎腐和球根腐烂毛如莺尾软腐病;反之,则形成干腐,如树木腐朽冷井.以及植物的萎焉:植物的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侵染,使水分输导受到阻碍几引起植物急剧失水,细胞膨压下降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这种一般不易恢复的。由于植物受害部位坏同,萎焉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株的。这两部分内容时利用计算机辅助讲解效果会好很多,但在课堂中发现,教师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程序基本一致,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型,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一样的。
3.没有突出学生主体。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师首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一定是主观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完全由老师安排教学程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教学中明显的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的定位要准确
很多农学老师认为,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让学生不断地听。诚然,这种沉浸式教学氛围的创建,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它存在的弊端,那就是教师过多地说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例如教师在讲解虫害后植物症状这部分内容时: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构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有的能把植物叶片食成缺刻,花蕾残缺不全,穿孔或啃叶肉留叶脉,甚至把叶全部吃光(如金龟子、叶蜂幼虫和一些麟翅目幼虫);有的钻入叶中潜食叶肉(潜叶蛾);有的是吐丝嚷叶又卷叶(卷叶蛾);有的在枝干内或果实中组钻蛀危害(天牛、球果螟)。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时,吸取植物的汁液,常使植株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变成畸形;或因局部组织受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局部膨大的虫瘦;多数刺吸式口器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叶蝉、蜷缘等。纯理论的讲解,没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只看到了自己教学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学生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一言堂”貌似纪律严明,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殊不知,大多数学生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根本没在教师的讲解上、没在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沉闷、压抑,学生被动、消沉,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标准》中指出,农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們这些农学一线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能力。基于此,农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对自己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就像课标中提到的那样“既要重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讲解少而精,要做到只在学生疑难处、重点突破处、难点理解处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和讲解,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去研究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贝克等,1984,植物病菌的生物防治,兰斌等译,北京:农业出版社.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84,中国森林病害,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华南农业大学等,1988,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
[4]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等,1985,花木病虫害防治,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