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为茶之母,沏茶之水,井水为下,江水为中,山泉为上”,常驻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这句广告词或许不再陌生,因为在电视剧《大长今》热播之后,李英爱一度成为内地最受欢迎的韩国女星,这次由她担任的产品代言人的农夫茶广告也因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广告片中温婉贤淑的李英爱一袭白衣在苍翠幽静的竹林掩映下,以中国茶道的方式斟茶,并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讲述着我国茶圣陆羽这一煮茶秘诀;整个画画显得清雅悠远,在另一层面上形象地诠释了我国茶文化幽香的意境。
近日在农夫茶这一广告片前,我停留、沉思、感悟,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牵人情思,令人遐想,深刻地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这不是人造的“茶”又是什么?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茶道又有什么区别呢?文本在讲析之前怎么就那么的新奇,但这份新奇一经教师课堂上的讲析之后怎么就变味了呢?“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具有语文味?如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具实效呢?
一、注重有效设计,创造教学实施的条件
茶道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竟也有融通之处,这是我新近感悟到的。茶道讲究的是扎实的功底与细腻的工序,一场功夫茶的展示无异于一场艺术表演。按语文教学的程序来讲,教学设计形同茶道的初步程序:想选择轻而清的水源并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过程中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所驱使。因此,要保持儿童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设置动态的情境,而且必须是自然、亲切的,同时又有些戏剧性,能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乐趣,有悬念感,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预设生成与发展性课堂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我们语文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必须要有课前有效的预设作为前提。
二、强化有效过程,把握教学实施的关键
虽然有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但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图索骥,它需要教者的教育智慧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这好比沏茶,当你在选择好了使用适合的水源后,就要考虑如何冲泡茶了。正宗的功夫茶要求冲沏者要讲究水沸的适度、茶具的优质——只有这样,最后呈送给品茗者的才可能是一杯鲜香甘醇的茶中圣品。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妨尝试以下三部曲。
(一)关注预习,强调语言感知
按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中,教师切不可轻视预习作业的安排,应该巧妙设计有效环节,从而让学生在预习中直接接触课文,最好是整体感知全文。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应该是“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这就启发我们要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对课文获得初步的总体印象,使师生双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课文的各部分有效地进行品读、感悟。
(二)品味语言,重视语感培养
一堂真正意义上成功的语文课,应是语文味很浓的课。具体表现为在引导学生时能从炼字的角度品文中的字词,品味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品味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以及修辞上的别具一格。在这样的语文课上,信息技术手段只是学生认知语言的辅助手段,创新的教学模式只是学生认知语言的客观载体。贯穿其中的应该是语言对象的形态、句式、语调、含义等方面的品读感知,并将这些内化为学生的语感。
(三)练习迁移,提升言语能力
积累的语言词汇若长期不用,那么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点,最终失去了其利用的价值。因此,我们教者在理论层面上加以重视以后,应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促其成为动态,即在学生相关的语言练习情境中有意地加以训练。如每篇课文均有生字词,课前或课后的抄写生字词便成了教师例行公事般的教学工序。但是我们若把抄字词数遍的作业改成“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加以练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义,又帮助学生化静态的积累为积极地实践运用,使基础与能力并重,一举多得。
三、坚持有效反思,稳固教学实施保障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坚持课后的反思既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同时又在更高的境界寄寓着教师职业价值。基于此,笔者一直这样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他的每一次卓有成效的教学背后,势必都融入了自己的有效地反思,哪怕是点滴的,但最终生成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带到语言的源泉中,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因此,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要着眼学生发展,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即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发展思维,感知教材,使学生受到美的薰陶。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有效地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
由此观之,讲课犹如沏茶,功夫愈深,其味儿就愈显鲜香甘醇。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坚守自己的讲台,探究语文教学的本色与实效。
(责任编辑韦雄)
近日在农夫茶这一广告片前,我停留、沉思、感悟,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牵人情思,令人遐想,深刻地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这不是人造的“茶”又是什么?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茶道又有什么区别呢?文本在讲析之前怎么就那么的新奇,但这份新奇一经教师课堂上的讲析之后怎么就变味了呢?“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具有语文味?如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具实效呢?
一、注重有效设计,创造教学实施的条件
茶道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竟也有融通之处,这是我新近感悟到的。茶道讲究的是扎实的功底与细腻的工序,一场功夫茶的展示无异于一场艺术表演。按语文教学的程序来讲,教学设计形同茶道的初步程序:想选择轻而清的水源并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过程中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所驱使。因此,要保持儿童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设置动态的情境,而且必须是自然、亲切的,同时又有些戏剧性,能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乐趣,有悬念感,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预设生成与发展性课堂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我们语文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必须要有课前有效的预设作为前提。
二、强化有效过程,把握教学实施的关键
虽然有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但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图索骥,它需要教者的教育智慧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这好比沏茶,当你在选择好了使用适合的水源后,就要考虑如何冲泡茶了。正宗的功夫茶要求冲沏者要讲究水沸的适度、茶具的优质——只有这样,最后呈送给品茗者的才可能是一杯鲜香甘醇的茶中圣品。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妨尝试以下三部曲。
(一)关注预习,强调语言感知
按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中,教师切不可轻视预习作业的安排,应该巧妙设计有效环节,从而让学生在预习中直接接触课文,最好是整体感知全文。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应该是“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这就启发我们要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对课文获得初步的总体印象,使师生双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课文的各部分有效地进行品读、感悟。
(二)品味语言,重视语感培养
一堂真正意义上成功的语文课,应是语文味很浓的课。具体表现为在引导学生时能从炼字的角度品文中的字词,品味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品味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以及修辞上的别具一格。在这样的语文课上,信息技术手段只是学生认知语言的辅助手段,创新的教学模式只是学生认知语言的客观载体。贯穿其中的应该是语言对象的形态、句式、语调、含义等方面的品读感知,并将这些内化为学生的语感。
(三)练习迁移,提升言语能力
积累的语言词汇若长期不用,那么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点,最终失去了其利用的价值。因此,我们教者在理论层面上加以重视以后,应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促其成为动态,即在学生相关的语言练习情境中有意地加以训练。如每篇课文均有生字词,课前或课后的抄写生字词便成了教师例行公事般的教学工序。但是我们若把抄字词数遍的作业改成“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加以练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义,又帮助学生化静态的积累为积极地实践运用,使基础与能力并重,一举多得。
三、坚持有效反思,稳固教学实施保障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坚持课后的反思既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同时又在更高的境界寄寓着教师职业价值。基于此,笔者一直这样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他的每一次卓有成效的教学背后,势必都融入了自己的有效地反思,哪怕是点滴的,但最终生成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带到语言的源泉中,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因此,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要着眼学生发展,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即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发展思维,感知教材,使学生受到美的薰陶。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有效地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
由此观之,讲课犹如沏茶,功夫愈深,其味儿就愈显鲜香甘醇。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坚守自己的讲台,探究语文教学的本色与实效。
(责任编辑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