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里花香满径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春不久,书房窗台上一盆茉莉花悄然开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漫开来,像一个温暖而安心的怀抱,不经意间,让人心旷神怡,尘念全消。
  翻开书桌上的书,每本书都裹着不同的香气。去年从台湖购书中心买回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封面设计精美,散发着淡淡的檀香,伴我度过大半年时间,受益匪浅。著名作家蒋建伟主编的《中国最美的散文》,散发出清新的墨香,文集遴選了全国名家经典之作,对我这个散文爱好者来说,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还有《唐诗三百首》、《宋词》、《千家诗》等书籍,留有手翻动的余香,伴我二十多年了,尽管封面破损,书页也泛了浅浅的黄色,但香气依旧氤氲不绝,情意浓浓。
  世上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后才会明白。一如自己军旅生涯近40年,总的很顺利,但也遇到过不顺心的事,在自己苦闷烦恼时,冥冥之中竟坚信,严冬终会过去,柳绿花香的春天总会到来,心里竟会豁然开朗。从而让我懂得了人生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境地,快乐之花都会盛开在心灵的原野上,让灵魂的舞姿如花美丽而芳香。
  这让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沈从文,面临逆境所表现的坦然之心。他在“文革”期间,陷入非人境地,不仅屡遭批斗,还要每天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女厕所。古稀之年下放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境遇更加凄惨,曾有人断言他会精神崩溃,会选择自杀,一了百了。但沈从文身处逆境泰然自若,他给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一句“荷花真好”,不患得患失,常心临美境,竟使那种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芳香,还有何种困难不可战胜啊!
  如今我退休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抛开了红尘烦事的困扰,静静地坐在书房里,沐浴在书海里,任思绪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推开窗,濛濛细雨不紧不慢地下着,小区院内青草的香气,轻轻柔柔地缠绕在时光的河流里。张爱玲曾说:“如果你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你的爱人。”世界这般美好,我们应爱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增添亮色。青少年时,激情初燃,情窦初开,偶然擦肩而过激起的情感浪花或由此演绎出幼稚的故事,脑海里淡然遗留着那时的余香。
  人生很奇妙,奔波忙碌一生,最终还会归于平淡。有时走到喧闹的大街上,车流如河,人流如织,人们行色匆匆,如起伏的潮水。人生也不过如此,为梦想,为生活,奔波着,忙碌着,成功过,出彩过,也失败过,苦恼过,人生总有不平事。似水流年,终将催我们老去,那么留下的是什么?是历尽沧桑后,仍然保留的那份坦然从容美好的心境吧?
  只要把心开成最美丽的花,人世间到处都会有浓郁的芬芳。走过草地,脚下留有青草的香味;路过花下,身上留有花的芳香;迈出野外,头顶掠过阳光的味道;夜里醒来,枕边有梦的余香。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任何苦难,不过都是你迈向成功的一块块奠基石。萧红,一个中国现代文坛像姐姐一样的女子,就她那颠沛流离的一生,就称得上是一部传奇小说了。对于萧红,我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当我踏上哈尔滨这座城市,呼兰河是我必去寻访的地方。  呼兰河位于哈尔滨北部的呼兰区呼兰镇,大约四十公里。萧红故居就在呼兰河的东侧集镇上,故居的右边是萧红纪念馆,萧红的白色雕像就矗立在门口,很有民国知识女性的气质。两旁的
期刊
沐浴在晨光中,树木、田野、小山、一排排民房向身后退去……我的眼睛盯着窗外,到处都是极美的景致,几次萌动了我的诗心,转而又被自己糟糕的心情打压了下去。压抑、担忧和恐惧交织着,主要来自自身的病情。  到了省城车站,脚还没落地,便有几位车主围过来招揽顾客。我招手拦下一辆车,赶紧坐进去。司机师傅回头打量我一眼,随口问了去处。听我缓慢说出医院的名字,他打开计价器,不大友好地说:“我在省城这么多年,就没听说过
期刊
回家的路上,二弟发短信告诉我,我们家的白虎走了,后边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我懂二弟内心的沉重,因为我的心里也是极其的难受。  前几天,小妹和我说起白虎,还说白虎就像我们家的一个家庭成员,十多年了,它怕是真的要走了,真不想它走。  白虎全身雪白,所以二弟给它取名叫白虎。它刚来我们家的时候我已工作在外,很少回家,听二弟和小妹说家里添了一个小狗很是可爱,白白的毛,胖乎乎的样子,看见人一回家就跑到跟前来亲近
期刊
我一直都把石大夫叫“石老师”。  18年前,盛夏之夜,一群人急吼吼闯进住院部,抱着一个双眼上翻、四肢抽搐的三四岁小男孩!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我这个新来的小护士一时不知所措了。  节骨眼上,石老师果断地接过我手里的注射器继续推药,她嘱咐我立刻吸取3mg地西泮稀释后保留灌肠,一边安抚烦躁恐惧的家长情绪。  后半夜,人们早已酣然入梦,住院部病区里却是灯火通明,护士大夫依旧紧张地工作着,同可恶的病魔展
期刊
蓠蒿是一种乡愁。  “正月蓠,二月蒿,三月四月砍柴烧”,这是流传于江汉平原一带的一句俗谚。在可食用的植物相对稀少的农历正月二月,因为蓠蒿,才有了值得回味的东西。  所以我宁可固执地说,蓠蒿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绿色蔬菜,尽管我们只吃它的茎,并且还是那一部分嫩嫩的茎。那种脆嫩、辛香的味道,吃起来别有一番情调。  尤其是腊肉炒蓠蒿,更是乡土菜系中的上品。为什么呢?又回到了农历的时令里,乡愁的辗转中。腊肉
期刊
每一种花该也是有自己的秉性的,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白居易爱桃。  每一种花也该在最懂它的人之前也才释放最美的一面吧。从暮春至初夏,“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想起几年前千里迢迢远赴山东菏泽观赏牡丹不遇而观芍药,去年在同学微信朋友圈言之凿凿牡丹盛开的情况下,驱车铜陵凤凰山依旧未见靓影,今年特意去早一些,却仍然是牡丹已去、芍药未开的时候。无论是什么原因,想来我与牡丹该是没多少缘
期刊
最早种下的是两棵李树,是父亲从一个专营果树苗的朋友那里得来的。听说这种果树生长迅速,三年挂果,结出的果子有苹果那么大,甜而多汁,叫苹果李。想着院子里总要有棵乘凉遮荫的大树,就种下了。  确实三年挂果,果子并没有苹果大,不过核桃大小,甜而多汁,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果皮开始是青绿的,慢慢变为青紫,乃至深紫色,果子这时就熟透了,若不及时采摘,风一吹便会掉落地上,旋即腐烂。一树的果子,少说也有几百斤,
期刊
夏日的夜难得有几分清凉,星星还亮著几颗,整个夜晚伴随着几个老人拿着马扎走在回家的路上,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妻子又是夜班,陪伴两个孩子的重任又落在了我的身上。照顾孩子确实挺累,原来女人真的不易,两个孩子的女人更不易。小女儿已经五周岁了,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第五次与她单独相处了。她在我生命中的出现,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每当我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她,都会抱起她亲了又亲,她也会乖巧地亲上我几下,这已经是我
期刊
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出不了远门,当然更谈不上爬山了,因此也就看不到山中的美景,但母亲却非常喜欢白菜花。  姥姥为了满足母亲的爱美之心,减少母亲的寂寞,便在去山里干活休息的空暇时间里,掐回各种各样的野花,包括春天的蒲公英花,夏天的扫帚条花,秋天的野菊花,然后回家扎成一束束的花束,插到裝满了水的玻璃瓶子里,一直能开很多天,花儿开败了,姥姥再去掐。冬天里没有花了,姥姥便找来棉槐条子刻棒槌(一种织花边的工具
期刊
上小学时,家里七口人,只靠父亲六十多元的工资,粗茶淡饭自不必说,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吃三分钱一根的冰棍,我早已垂涎三尺了。何况山东还有将近80岁的奶奶需要接济,我就想如何赚点钱呢?  看见太平街坊邻居缝手套如火如荼,我也跃跃欲试领回家一摞,可那活要求细心,我缝的手套不是掉扣就是皱巴巴的,经常被返工。思前想后,决定缝方块布:一方面交学杂费,另一方面自己也有了零用钱。  做方块布首先得买布。我从收废品的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