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同样不可或缺,许多高职非英专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须接触大量英语语言资料,并要进行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明确在高职非英语专业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英汉翻译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仍存在种种问题,该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及实践,关注并探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汉翻译教学尚存在的不足,并逐一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27-02
An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Non 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Jieyu
(Guangzhou Civril Aviatio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510640,China)
Abstract: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bility is essential to the non-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because a large number of them have to deal with a large amount of English materials and switch between two languages frequently after graduation.Therefore,knowing how to teach translation in the classes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significant.However,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many of these classes still has various problems.Based on the 6-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ose problems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Non-English majors;Translation teaching;Translation ability
随着我国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即使是大学和高职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之后都须时常接触中英语言转换的工作。高职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进入运输、物流、服务、财会等行业领域,工作中较强的英汉翻译能力成为必须。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高专非英专学生翻译能力,应对工作岗位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翻译理论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究竟是否应当介绍翻译理论知识,抑或介绍何种翻译理论,是目前高职非英专课堂上并不明确的内容。一些教师认为,因面向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必介入翻译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侧重句意、词义的准确转换即可;而一些教师则将某些翻译专业使用的教学材料照搬到非英专学生的课堂,授课内容艰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并未将翻译作为专业,但如果完全不了解基本的翻译知识,容易出现以下种种错误,因此,相应补充基础的翻译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1.1 字典误用
许多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初接触翻译时最难处理的是与字典之间的关系。首先,字典不可不用。许多学生为图方便,看到常见的词,往往直接将自己最熟悉的词义译出;或者一旦查到一种词语的释义,就不假思索地予以采纳,最终造成词不达意。确认词义的之前,应当勤查字典,了解一个单词的多种含义,最后做出定夺。但是,字典也不可全靠。另一个非英专学生的特点是有了字典就产生迷信,完全照搬字典释义,以为只要是字典里查到的意义就是正确的;结果常常是翻译腔尽显,或者语言表达生硬艰涩。对此教师应当告知学生如何恰当调整词义。“开译之前,通读全文是最紧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前后贯通”[1]。一个词语的意义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变化。搭配关系、上下文、感情色彩以及专业背景等等都牵涉到词义的选择。因此在翻译时应当多查词义,通读全文,综合考虑多种关系,确定最适合的意义。
[例]If either party wants to renew the contract, it should submit a written notice to the other party three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contract.
[误译]如果任何一个聚会希望重新开始这个合同,必须在合同期满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另一个聚会。
[分析]由于在选择词义上未经考虑,将“party”理所当然地翻译为“聚会”,导致整个汉语译句不伦不类、不知所云。“party”的确有“聚会”的意思,但是英文原句谈论的是与合同相关的内容,此句里的“party”应该理解为制订合同的各方。同样“renew”虽然也有“重新开始”的意思,但用在签订合同的情形之下,应译为“续签”意义才更加确切。
[改译]如果合同一方希望续签合同,必须在合同期满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1.2 盲目忠实
有些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以为最忠实就是最好的翻译,其中对忠实最普遍的误解就是不能多出一词,不能减少一词。但是,英文中有些隐含的意义,由于汉语表达习惯的要求,需要将这些意义明确地翻译出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采取增词译法。“此时所增加的词语必须是译文中在句法上、语义上、修辞上或习惯搭配上不可或缺的词语”[2]。又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种种差异,一种语言里需要的词语可能在另一种语言里会显得多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不必要的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保证译文不出现无谓的重复,而这就是减词译法。 [例]Most of the issues concern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have been solved satisfactorily; only a few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remain to be discussed.
[误译]大多数有关人事管理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只剩几个次等重要性还有待讨论。
[分析]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将“secondary importance”翻译成“次等重要性”,会让人读起来有些拗口,并且明显感觉到某些信息的缺失。“重要性”显然不能被量化为“几个”。“次等重要性”的意义可用一个形容词“次要的”来表达。并且根据前一个分句提供的信息,此处有待解决的是“issues”,它们是可以被量化的。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当将这部分信息补全,在“次要的”之后添上一个用以体现“issues”的名词:“问题”。
[改译]大多数有关人事管理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只剩下几个次要的问题还有待于讨论。
1.3 结构混乱
另一种对于翻译忠实的不正确理解便是:英文原句的句子结构应当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文译文里。然而,“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后呼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compactness)。”[3]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英语里会使用体现词性的标记方式和连接句子成分的表达方式使得句子的结构清晰明了。然而汉语则是一种不受形态约束的语言。汉语主谓结构的组合灵活丰富、复杂多变。此外,汉语中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成分的位置也与在英语里相比区别很大。因此,如果要将英文句子译作汉语,句子结构的调整往往是必须。
[例]Party B has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contract with a written notice to Party A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误译]乙方有权利取消合同通过书面通知给甲方在下述情况下。
[分析]这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刚接触翻译的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他们为了达到译文的所谓“忠实”,常常原封不动地依照英文原文的语序传递原文信息,结果是整个句子意义混乱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在汉语里,表示方式的状语通常置于相应的中心词之前。在这一句的英文里,“with a written notice”这个伴随状语对应的中心词应当是“cancel the contract”;而“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对应的中心词应当是“has the right to”。在进行汉译时应就此进行语序的调整,将这两个状语分别放置在中心词之前。
[改译]乙方在下述情况下有权以书面方式通知甲方取消合同。
2 语法教学与翻译教学的分离
刚开始进入高职非英语专业课堂上,笔者常常遇到来自学生的问题是:“语法学习究竟有什么用?”
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经常孤立地讲解语法,更多地是将语法的学习与完成语法填空和选择题相结合,让学生形成了为学语法而学语法,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法的心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开始将语法的学习和讲解带入翻译课堂,结果发现对翻译教学效果明显。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上差异较大,尤其碰到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在翻译之前进行语法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如果语法掌握得不到位,不懂得利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在翻译里要么无法对句子进行准确的理解,要么译文表达无法顺畅地道。
[例]It is against the law in many cities to cross the street at any place except at the corner.
[误译]这是违反法律的,在许多城市里在任意地方横穿马路除了在街角。
[分析]这一句的翻译所有信息都没有遗漏,算是忠实的翻译,但是读起来却十分别扭。原因在于译者没有考虑到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并依此调整句子成分的顺序;而是完全按照英文原文的语序直接翻译成汉语,结果导致意义表达不顺畅。这一句的英文使用了“it is+介词短语+地点状语+不定式”的结构。“it”只是形式上的主语,真正的主语是不定式的部分,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应该把这一部分提到主语位置。此外,在汉语里,表达时间和地点的状语往往要放置于句子的前端。
[改译]许多城市里,在街道拐角以外的任意地方横过马路,都是违法的。
3 翻译课程应当涉及的题材
高职高专学生不论是在校内期间面临的英语考试,还是就业之后面对的英文材料,都涉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要掌握一般性文体的翻译技巧之外,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方法也应当了解并精通。其它的文体在市面上所售的翻译教材中大多有涉及,然而有一种出现在高等学校应用能力A级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翻译考试里的文体,在翻译书籍内少有提到,即科普文的翻译。为了高职高专学生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恰当翻译该类材料,该文作出如下总结。
科普类文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行文规范、语体正式、逻辑清晰、陈述客观。与其他的文体相比较,科普文最重要的功能是传达相关信息。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增加、偏差都会影响该功能的实现。科普文的翻译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科普文用词用语规范,意在客观、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很少使用充满情感,刻意美化的语言表达形式。(2)与科技文不同,科普文是面向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使用的语言尽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的理解。(3)为消除读者对于科学知识的距离感,让读者乐于接受科普知识,科普文的语言表达往往轻松亲切,意在与读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4)为了有利于读者的理解,科普文往往避免冗长的复杂句,而是采用简单的句式传达科学内容。(5)与口语化的文体不同,科普文涉及科学专业的知识,语言需保持一定的正式性,不能过于随意。(6)科普文面向的读者是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大众,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科普文表述的概念,有必要时可以进行信息的增补。 [例]Both PM 10 and PM 2.5 particles(颗粒)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However,PM 2.5 can have worse health effects than the bigger PM 10.The smaller particles are lighter and they stay in the air longer and travel farther.PM 10 particles can stay in the air for minutes or hours while PM 2.5 particles can stay in the air for days or weeks.PM 10 particles can travel as little as a hundred yards or as much as 30 miles. PM 2.5 particles go even farther; many hundreds of miles.
[学生习作]
①PM10颗粒和PM2.5颗粒都会造成健康问题。②但是,PM2.5颗粒比PM10颗粒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更糟糕更大。③这个小小的颗粒更亮,它们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长也飘得更远。④PM10颗粒在空气中会停留几分钟或几小时,但是PM2.5颗粒会停留几天或者是几周。⑤PM10颗粒可以蔓延到至少100码或者更多30英里。⑥PM2.5颗粒甚至能漂浮的更远,很多都能漂浮几百公里。
[改译]
②但是,PM2.5颗粒比体积更大的PM10颗粒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危害更多。
解析:这一句的翻译主要有两处问题。首先,“worse”译为“糟糕”,有些过于口语化。另外,译文错将“bigger”理解成针对“effects”的修饰词,译为“影响……更大”,属于误译。“bigger”是修饰“PM10”的形容词,翻译时应置于“PM10”之前。
③PM2.5的颗粒体积更小,亮度更亮,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更长,飘得也更远。
解析:“小小的颗粒”这样的语言描述太过随意,没有考虑到科普文要求语体正式规范的特点。此外,英文中“the smaller particles”回指的是上一句提到的PM2.5,这一信息最好在翻译时明确化,以免造成理解的偏差。最后需要注意到的是,英文的原句里使用了四个比较级“smaller、lighter、longer”和“farther”来描述PM2.5的特征,在译为汉语时也可以采用四个用于比较的“更”字开头的表达与之相对应。
④PM10颗粒在空气中能够停留几分钟或几小时,而PM2.5颗粒可以停留几天或者是几周。
解析:这一句的原翻译将表达能力的“can”错译为表达可能性的“会”。另外,“while”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并非是强烈的转折意义,译作“但是”并不恰当。“while”更多地是起到对比的含义,译为“而”即可。
⑤PM10颗粒最近可飘散到100码,最多可散播至30英里。
解析:首先,原句的用“蔓延”一词描述PM10颗粒的漂移,不是十分恰当准确。另外,将“travel as little as…or as much as …”的结构按英文原文的形式译成一个句子,不够自然顺畅,翻译腔明显。既然无法用一个句子恰当表达句意,不妨根据句子内容进行句子的切分。“as little as…”描述的是颗粒飘散的最近距离,“as much as…”指的是最远距离。可依据句子包含的这两部分意思将表达成两个小句。
⑥PM2.5颗粒则能够飘散得更远,许多颗粒甚至能够达到几百公里。
解析:这一句英文原句理解的难点在于确认分号之后的“many”究竟是做“hundreds of miles”的修饰词;还是作代词,指代“many PM2.5 particles”。由于“many”之前的标点符号是分号,我们可以确认,分号之后应当是一个句子。句子就应当有主语和谓语,第二个分句的谓语据推断是与前句相同,所以省略掉了。主语则应是“many”这个代词,指代“许多PM2.5颗粒”。因此,第二个分句应当译作“许多颗粒甚至能够达到几百公里”。
4 结语
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汉翻译教学亟需改革,翻译课堂上应当介绍基础的翻译技巧和知识,并指导学生在实际翻译中恰当自如的运用。语法教学不应与翻译教学分裂开来,语法应当成为学生用来分析和理解英文原句的有效工具,并帮助他们顺畅自然地完成汉语译文。高职非英专的英汉翻译课堂还应涉及多种领域的翻译体裁,在教师介绍了各类实用类文体的特点和翻译技巧之后,带领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各领域材料的翻译。
参考文献
[1] 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明.英汉互动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27-02
An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Non 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Jieyu
(Guangzhou Civril Aviatio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510640,China)
Abstract: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bility is essential to the non-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because a large number of them have to deal with a large amount of English materials and switch between two languages frequently after graduation.Therefore,knowing how to teach translation in the classes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significant.However,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many of these classes still has various problems.Based on the 6-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ose problems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Non-English majors;Translation teaching;Translation ability
随着我国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即使是大学和高职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之后都须时常接触中英语言转换的工作。高职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进入运输、物流、服务、财会等行业领域,工作中较强的英汉翻译能力成为必须。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高专非英专学生翻译能力,应对工作岗位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翻译理论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究竟是否应当介绍翻译理论知识,抑或介绍何种翻译理论,是目前高职非英专课堂上并不明确的内容。一些教师认为,因面向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必介入翻译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侧重句意、词义的准确转换即可;而一些教师则将某些翻译专业使用的教学材料照搬到非英专学生的课堂,授课内容艰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并未将翻译作为专业,但如果完全不了解基本的翻译知识,容易出现以下种种错误,因此,相应补充基础的翻译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1.1 字典误用
许多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初接触翻译时最难处理的是与字典之间的关系。首先,字典不可不用。许多学生为图方便,看到常见的词,往往直接将自己最熟悉的词义译出;或者一旦查到一种词语的释义,就不假思索地予以采纳,最终造成词不达意。确认词义的之前,应当勤查字典,了解一个单词的多种含义,最后做出定夺。但是,字典也不可全靠。另一个非英专学生的特点是有了字典就产生迷信,完全照搬字典释义,以为只要是字典里查到的意义就是正确的;结果常常是翻译腔尽显,或者语言表达生硬艰涩。对此教师应当告知学生如何恰当调整词义。“开译之前,通读全文是最紧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前后贯通”[1]。一个词语的意义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变化。搭配关系、上下文、感情色彩以及专业背景等等都牵涉到词义的选择。因此在翻译时应当多查词义,通读全文,综合考虑多种关系,确定最适合的意义。
[例]If either party wants to renew the contract, it should submit a written notice to the other party three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contract.
[误译]如果任何一个聚会希望重新开始这个合同,必须在合同期满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另一个聚会。
[分析]由于在选择词义上未经考虑,将“party”理所当然地翻译为“聚会”,导致整个汉语译句不伦不类、不知所云。“party”的确有“聚会”的意思,但是英文原句谈论的是与合同相关的内容,此句里的“party”应该理解为制订合同的各方。同样“renew”虽然也有“重新开始”的意思,但用在签订合同的情形之下,应译为“续签”意义才更加确切。
[改译]如果合同一方希望续签合同,必须在合同期满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1.2 盲目忠实
有些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以为最忠实就是最好的翻译,其中对忠实最普遍的误解就是不能多出一词,不能减少一词。但是,英文中有些隐含的意义,由于汉语表达习惯的要求,需要将这些意义明确地翻译出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采取增词译法。“此时所增加的词语必须是译文中在句法上、语义上、修辞上或习惯搭配上不可或缺的词语”[2]。又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种种差异,一种语言里需要的词语可能在另一种语言里会显得多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不必要的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保证译文不出现无谓的重复,而这就是减词译法。 [例]Most of the issues concern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have been solved satisfactorily; only a few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remain to be discussed.
[误译]大多数有关人事管理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只剩几个次等重要性还有待讨论。
[分析]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将“secondary importance”翻译成“次等重要性”,会让人读起来有些拗口,并且明显感觉到某些信息的缺失。“重要性”显然不能被量化为“几个”。“次等重要性”的意义可用一个形容词“次要的”来表达。并且根据前一个分句提供的信息,此处有待解决的是“issues”,它们是可以被量化的。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当将这部分信息补全,在“次要的”之后添上一个用以体现“issues”的名词:“问题”。
[改译]大多数有关人事管理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只剩下几个次要的问题还有待于讨论。
1.3 结构混乱
另一种对于翻译忠实的不正确理解便是:英文原句的句子结构应当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文译文里。然而,“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后呼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compactness)。”[3]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英语里会使用体现词性的标记方式和连接句子成分的表达方式使得句子的结构清晰明了。然而汉语则是一种不受形态约束的语言。汉语主谓结构的组合灵活丰富、复杂多变。此外,汉语中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成分的位置也与在英语里相比区别很大。因此,如果要将英文句子译作汉语,句子结构的调整往往是必须。
[例]Party B has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contract with a written notice to Party A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误译]乙方有权利取消合同通过书面通知给甲方在下述情况下。
[分析]这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刚接触翻译的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他们为了达到译文的所谓“忠实”,常常原封不动地依照英文原文的语序传递原文信息,结果是整个句子意义混乱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在汉语里,表示方式的状语通常置于相应的中心词之前。在这一句的英文里,“with a written notice”这个伴随状语对应的中心词应当是“cancel the contract”;而“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对应的中心词应当是“has the right to”。在进行汉译时应就此进行语序的调整,将这两个状语分别放置在中心词之前。
[改译]乙方在下述情况下有权以书面方式通知甲方取消合同。
2 语法教学与翻译教学的分离
刚开始进入高职非英语专业课堂上,笔者常常遇到来自学生的问题是:“语法学习究竟有什么用?”
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经常孤立地讲解语法,更多地是将语法的学习与完成语法填空和选择题相结合,让学生形成了为学语法而学语法,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法的心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开始将语法的学习和讲解带入翻译课堂,结果发现对翻译教学效果明显。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上差异较大,尤其碰到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在翻译之前进行语法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如果语法掌握得不到位,不懂得利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在翻译里要么无法对句子进行准确的理解,要么译文表达无法顺畅地道。
[例]It is against the law in many cities to cross the street at any place except at the corner.
[误译]这是违反法律的,在许多城市里在任意地方横穿马路除了在街角。
[分析]这一句的翻译所有信息都没有遗漏,算是忠实的翻译,但是读起来却十分别扭。原因在于译者没有考虑到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并依此调整句子成分的顺序;而是完全按照英文原文的语序直接翻译成汉语,结果导致意义表达不顺畅。这一句的英文使用了“it is+介词短语+地点状语+不定式”的结构。“it”只是形式上的主语,真正的主语是不定式的部分,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应该把这一部分提到主语位置。此外,在汉语里,表达时间和地点的状语往往要放置于句子的前端。
[改译]许多城市里,在街道拐角以外的任意地方横过马路,都是违法的。
3 翻译课程应当涉及的题材
高职高专学生不论是在校内期间面临的英语考试,还是就业之后面对的英文材料,都涉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要掌握一般性文体的翻译技巧之外,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方法也应当了解并精通。其它的文体在市面上所售的翻译教材中大多有涉及,然而有一种出现在高等学校应用能力A级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翻译考试里的文体,在翻译书籍内少有提到,即科普文的翻译。为了高职高专学生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恰当翻译该类材料,该文作出如下总结。
科普类文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行文规范、语体正式、逻辑清晰、陈述客观。与其他的文体相比较,科普文最重要的功能是传达相关信息。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增加、偏差都会影响该功能的实现。科普文的翻译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科普文用词用语规范,意在客观、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很少使用充满情感,刻意美化的语言表达形式。(2)与科技文不同,科普文是面向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使用的语言尽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的理解。(3)为消除读者对于科学知识的距离感,让读者乐于接受科普知识,科普文的语言表达往往轻松亲切,意在与读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4)为了有利于读者的理解,科普文往往避免冗长的复杂句,而是采用简单的句式传达科学内容。(5)与口语化的文体不同,科普文涉及科学专业的知识,语言需保持一定的正式性,不能过于随意。(6)科普文面向的读者是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大众,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科普文表述的概念,有必要时可以进行信息的增补。 [例]Both PM 10 and PM 2.5 particles(颗粒)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However,PM 2.5 can have worse health effects than the bigger PM 10.The smaller particles are lighter and they stay in the air longer and travel farther.PM 10 particles can stay in the air for minutes or hours while PM 2.5 particles can stay in the air for days or weeks.PM 10 particles can travel as little as a hundred yards or as much as 30 miles. PM 2.5 particles go even farther; many hundreds of miles.
[学生习作]
①PM10颗粒和PM2.5颗粒都会造成健康问题。②但是,PM2.5颗粒比PM10颗粒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更糟糕更大。③这个小小的颗粒更亮,它们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长也飘得更远。④PM10颗粒在空气中会停留几分钟或几小时,但是PM2.5颗粒会停留几天或者是几周。⑤PM10颗粒可以蔓延到至少100码或者更多30英里。⑥PM2.5颗粒甚至能漂浮的更远,很多都能漂浮几百公里。
[改译]
②但是,PM2.5颗粒比体积更大的PM10颗粒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危害更多。
解析:这一句的翻译主要有两处问题。首先,“worse”译为“糟糕”,有些过于口语化。另外,译文错将“bigger”理解成针对“effects”的修饰词,译为“影响……更大”,属于误译。“bigger”是修饰“PM10”的形容词,翻译时应置于“PM10”之前。
③PM2.5的颗粒体积更小,亮度更亮,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更长,飘得也更远。
解析:“小小的颗粒”这样的语言描述太过随意,没有考虑到科普文要求语体正式规范的特点。此外,英文中“the smaller particles”回指的是上一句提到的PM2.5,这一信息最好在翻译时明确化,以免造成理解的偏差。最后需要注意到的是,英文的原句里使用了四个比较级“smaller、lighter、longer”和“farther”来描述PM2.5的特征,在译为汉语时也可以采用四个用于比较的“更”字开头的表达与之相对应。
④PM10颗粒在空气中能够停留几分钟或几小时,而PM2.5颗粒可以停留几天或者是几周。
解析:这一句的原翻译将表达能力的“can”错译为表达可能性的“会”。另外,“while”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并非是强烈的转折意义,译作“但是”并不恰当。“while”更多地是起到对比的含义,译为“而”即可。
⑤PM10颗粒最近可飘散到100码,最多可散播至30英里。
解析:首先,原句的用“蔓延”一词描述PM10颗粒的漂移,不是十分恰当准确。另外,将“travel as little as…or as much as …”的结构按英文原文的形式译成一个句子,不够自然顺畅,翻译腔明显。既然无法用一个句子恰当表达句意,不妨根据句子内容进行句子的切分。“as little as…”描述的是颗粒飘散的最近距离,“as much as…”指的是最远距离。可依据句子包含的这两部分意思将表达成两个小句。
⑥PM2.5颗粒则能够飘散得更远,许多颗粒甚至能够达到几百公里。
解析:这一句英文原句理解的难点在于确认分号之后的“many”究竟是做“hundreds of miles”的修饰词;还是作代词,指代“many PM2.5 particles”。由于“many”之前的标点符号是分号,我们可以确认,分号之后应当是一个句子。句子就应当有主语和谓语,第二个分句的谓语据推断是与前句相同,所以省略掉了。主语则应是“many”这个代词,指代“许多PM2.5颗粒”。因此,第二个分句应当译作“许多颗粒甚至能够达到几百公里”。
4 结语
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汉翻译教学亟需改革,翻译课堂上应当介绍基础的翻译技巧和知识,并指导学生在实际翻译中恰当自如的运用。语法教学不应与翻译教学分裂开来,语法应当成为学生用来分析和理解英文原句的有效工具,并帮助他们顺畅自然地完成汉语译文。高职非英专的英汉翻译课堂还应涉及多种领域的翻译体裁,在教师介绍了各类实用类文体的特点和翻译技巧之后,带领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各领域材料的翻译。
参考文献
[1] 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明.英汉互动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