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课堂提问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来提问,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如何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设计提问的方式;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如何使提出的问题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让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课堂提问;低段数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前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想、调节数学课堂的气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但课堂提问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问题,使得学生惧怕老师提问,或者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要是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提问的内容也比较随意,学生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很多学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如何才能使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呢,这是一个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想的问题。提问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活动,首先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动,好奇,好玩,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在寻找答案时感到好玩。教师在提问时,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呢?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问题,或者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一些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合在游戏,故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愉快中学习知识。
2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上提问是有目的性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为了复习前面学到知识,还是为将要学习的知识做铺垫,触类旁通的问题,还是对学习知识的总结等等。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准备,设计好提问的问题,以及什么提问的时间和顺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答题也没有方向。
假设,老师在讲一个计算正方形周长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然后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除以边长的商。如果这时老师问,通过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们发现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吗?学生可能回答,正方形的四个边长都一样,或者是正方形的周长比边长大等。老师提问的目的,可能是想问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但是老师提的问题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导致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提问的初衷大相径庭。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什么要的问题,该如何问,什么时候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地。
3 课堂提问要表达要清晰准确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对成年人一些表达方式还不理解,所以针对低段数学课堂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另外,意思表达要准确,不能误导学生。教师在提问时的用于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或者是口语等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听懂了问题,才可以吸引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的问题的表达要用简单明了的语句准确的表达,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问题。
4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提问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之类的情况。通过提问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以及对他的期待,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性的,老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问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有助于激励学生专研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
低年级的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高深的问题,难以理解,更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太简单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达不到让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所以,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出现低龄高问或者是高龄低问的现象。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的问题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说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例如,“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对于学习低段数学的学生,来说,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通过浅显的问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更难的问题。同样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适合问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应该问:一个小时等于多少分钟?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6 结束语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增加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根据课堂环境的变化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然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低段数学是,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李秀香.如何使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1:147.
[3]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周立群.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90.
【关键词】 课堂提问;低段数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前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想、调节数学课堂的气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但课堂提问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问题,使得学生惧怕老师提问,或者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要是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提问的内容也比较随意,学生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很多学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如何才能使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呢,这是一个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想的问题。提问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活动,首先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动,好奇,好玩,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在寻找答案时感到好玩。教师在提问时,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呢?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问题,或者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一些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合在游戏,故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愉快中学习知识。
2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上提问是有目的性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为了复习前面学到知识,还是为将要学习的知识做铺垫,触类旁通的问题,还是对学习知识的总结等等。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准备,设计好提问的问题,以及什么提问的时间和顺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答题也没有方向。
假设,老师在讲一个计算正方形周长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然后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除以边长的商。如果这时老师问,通过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们发现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吗?学生可能回答,正方形的四个边长都一样,或者是正方形的周长比边长大等。老师提问的目的,可能是想问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但是老师提的问题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导致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提问的初衷大相径庭。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什么要的问题,该如何问,什么时候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地。
3 课堂提问要表达要清晰准确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对成年人一些表达方式还不理解,所以针对低段数学课堂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另外,意思表达要准确,不能误导学生。教师在提问时的用于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或者是口语等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听懂了问题,才可以吸引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的问题的表达要用简单明了的语句准确的表达,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问题。
4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提问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之类的情况。通过提问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以及对他的期待,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性的,老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问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有助于激励学生专研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
低年级的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高深的问题,难以理解,更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太简单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达不到让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所以,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出现低龄高问或者是高龄低问的现象。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的问题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说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例如,“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对于学习低段数学的学生,来说,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通过浅显的问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更难的问题。同样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适合问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应该问:一个小时等于多少分钟?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6 结束语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增加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根据课堂环境的变化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然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低段数学是,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李秀香.如何使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1:147.
[3]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周立群.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