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 诫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很安静,坐久了,
  能听见蚂蚁走路的声音。
  风向一边猛吹,我看到草
  伏在地上,很久很久
  才直起腰。
  这里太狭窄,远不是一个国家。
  这里只长草,确切地说,是茅,一种
  长得很高、割手的草。这种草,
  能把夕阳藏一个晚上不被人找到。
  我忍不住嘲笑那些狡黠的萤火虫。
  我静静地坐在草上面,露水
  清凉又体贴,像是亲人的告诫。
  推荐语
  《告诫》,前两节清透、宁静,“这里很安静/坐久了/能听见蚂蚁走路的声音”,写出了“我”深陷静而感受到了蚂蚁的动。而这动也是安静的,在這安静的环境中,安静的动也掩藏不住。换言之,生命平静安然的状态,是灵动的,而灵动,在周遭的静默里,便显得十分有渲染力了。“风向一边猛吹/我看到草/伏在地上/很久很久/才直起腰”,在加剧的安静的动中,宁静的生命多么顺从境遇,却不曾忘记直起腰来。作者在这里抛出线索,让末句“亲人的告诫”,更加的充满意味。第三节的意境便具体开阔起来,诗人深陷于对生命和地域、隐秘和探究、开阔和封闭、模糊和具体的追思,从茅的形态、生长环境波及到对自身具体产生的体会和领悟。从陷入便看不到路,看不到壮美夕阳的茅,到在广阔中迷失的萤火虫,这是路途带给诗人的理解。在这相对大而狭窄的野外,在那小而属于浩瀚的萤火里,迷失都是一件公平、有趣的事。而诗人只愿意沉沦于自己的静中,“露水清凉又体贴/像是亲人的告诫”,这让我恍惚看到,幼时叮咛的父亲,和现在时常迷路的自己,有人告诫,是多幸福的事啊。(推荐人:落草)
其他文献
1  天蓝,云白,湖靛,稻黄  四周都是地平线  是一年一熟的空旷  在这里,感觉地球是平的  土地只能用极目远眺  来丈量  地下的油,被散落野外的机械装置  用鞠躬的方式  抽上来  2  请指给我看,那条江在哪里  那条用船把一个恰博旗的少年运往远方的大江  北边是上过的小学,南边是上过的中学  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  中间隔着一大片稻田  倘有一封信要寄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  该写什么地址和
期刊
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也是诗人永恒的话题。路也近几年的诗歌,越来越走向一种辽阔和大气,这与她不断出游,并在出游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入思考有着密切关系。  印象中,路也是一个在路上的诗人。在路上,意味着脚步没有停止,头脑没有停止,心灵也没有停止。在路上,也赋予诗人新的不断的灵感,推動她的诗歌走向更远的地平线。我们可以从路也的诗中,不断读到一些地名,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有的是我们陌生的,但都带着她
期刊
意象是不是一只大象?  意象是诗的灵魂和质地。读一首诗,意象和文字技巧主导了风格和阅读方向。我认为意象必须精准,必须秾纤合度。精准地以文字勾勒心中所想,意象不贫乏也不花哨。要让意象开展,却不沦为断线的风筝,要做到能收到放,大开大阖。说实在,要谈论“意象”以及如何书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功夫。有些作品,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意象的经营,要么薄弱,要么花哨,中庸之道全凭长期以来大量阅读和思考,以书写累
期刊
公元759年春,被人们尊为“诗史”的杜甫,时任华州司功参军。在前往战乱后的洛阳探亲返归任上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那时的杜甫,或许从未考虑过诗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但他的经历却对今天的我们深有启发。  毫无疑问,每一个诗人的写作,都是处于一定时代语境下的写作,但诗人与时代的关系,却常常如那时的杜甫一样,并非刻意地承担。因为当一个诗人拿起笔,大多缘于原始的表达欲,他们常常怀着不吐不快的
期刊
鉴别一个诗人有无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考察他(她)是否有连续的、足以令人信服的文本。而在当下诗坛,靠名气和名气滋生的惯性——写作的人,正在以其大量粗制滥造的诗歌败坏读者的胃口。一种腔调、一种模式、一种风格,遮蔽了大量深具活力的无名诗人的作品。这是诗坛被时代同质化的恶果吗?也许。  因此,紫藤晴儿的大量有质量的诗作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反动。尤其是她的一直以来表现在写作上的低调(姿态)尤其令人钦佩。从写
期刊
果戈理  [瑞典]特朗斯特罗姆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  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间点燃青草。  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  (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穷汉。  这
期刊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期刊
任何艺术创作,都是认知经验的揭示与呈现,都是从个体生命出发,获得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认知经验的过程。  诗歌创作的认知经验是指揭示、发现、指认、命名等意义上的认知经验,具有普适性特征,既能拉动人们的神经,又能翻卷人们的记忆,而不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浅表层面的生活常识。也就是说,我们的创作要具有价值和意义,首先我们的文本所揭示与呈现的必须是认知经验,而绝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常识。  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就要把
期刊
不知不觉间,邓太忠从事诗歌创作已三十年有余。岁月的流逝总会悄然改变人的心理情绪,其思绪即如秋叶之静美,惯于对人和世界做一些沉思乃至冥思。诗人对光阴的流逝尤其敏感,当他们把自己的沉思和冥思化作诗意表达,其警策之句常常穿越时空的隧道直抵不同时代的人心。可是,当诗人的精彩感悟形成太多的堆积,其间的“似曾相识”常常把璀璨的诗意光芒嬗变为经典的阴影,使得后人相似性的慨叹因雷同而陈旧。因此,在关乎光阴的诗意沉
期刊
按照他们可以辨认的方式  落日听见了我的呼唤  我只喊一声  流水收回它的波光  黄昏下的群山如天空柔和的心脏  屋脊上的月光展开隐形的翅膀  我爱的人,在夜里长出白发  明天。他  要去群峰的另一侧  他将扛回几条溪涧  我活着,我的眼泪都将流在那儿  推荐语  写恋人分别的情诗很多,但《我与落日》以全新的想象和手法,创造出一个奇异的诗境。“落日”仿佛听懂了我的“呼唤”,早早下山,“流水收回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