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把握好学生对每门课程都感兴趣,这还是需要教师去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没有兴趣的意识存在,就没有爱好的体现。“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钟为永《写作教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这里说明了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缺一不可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主体(人的意识),一个是客体(事物或活动):说明了兴趣形象的条件,主体对客体的趋向或选择;说明了兴趣的作用:或认识某种事物,或研究某种事物。
兴趣的组成有两个因素,而它们各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客体(外界的事物或活动)为兴趣的目标,即兴趣源,是兴趣的受动者。主体意识为兴趣的力量所在,即兴趣力,是兴趣的主动者。兴趣是由客体引发.为主体所驱使.不仅是一种认识意识,而且是一种行为力量,一种效应显著的内动力量。总之,兴趣是外界事物或活动(客体)在人的头脑中(主体的良性感知)形成的一种意识效应和内动力量。
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每门学科的兴趣呢?一般而言.兴趣不是偶然发生的,需要一个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主体对客体的意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悟到理性到实践运用的升华过程。之所以教师在担当学科的任教时,要善于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源同兴趣力的关系。通过学科知识的牵线搭桥,酝酿诱发,使主体对客体的意识逐渐加深.从而产生趋向和选择。在教学活动中的媒介就是教师。也就是说,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先天的,不能培养。这种认识忽略了主体对客体认识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即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有的教师知道兴趣可以培养,并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对兴趣这一心理现象缺乏科学的完整认识,只注意到兴趣的诱导激发,忽略了兴趣的积累酝酿,忽略了兴趣的巩固发展,没注意兴趣的整体效应培养。这样的后果,只能导致兴趣不能持久而夭折。造成学生对所该学的学科不用心学或不愿意学。即使学也是一种马虎的形式,如果教师要求严格,也只能是一种强加式,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即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所以才避免不了出现所谓的“偏科”现象,全面发展不均衡。
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形式过程中,主体(兴趣力)始终起着主动作用。因此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首先要从主体着手.随时注意引导主体的兴趣认识意识。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这门学科对自己当今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人生有何意义,才能自觉地高兴地去学。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教师把学习、生活、人生中所涉及到知识讲给学生听,让他们觉得这一门课“确是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例如,语文这一学科,在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知道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学的课程。语文学得好对自己终身部是有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书信,应用写作,电脑运用到的五笔和智拼打字法等。英语是国际交流用得最广的语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英语就更加重要。懂得英语,出外旅游时可与外国朋友交谈.知道外国的一些产品说明.还能较好地掌握电脑的操作系统。这样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感到这些学科知识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会激起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兴趣产生了。如果不注意加以培养.就会枯竭。所以还需要作为媒介的所任课教师随时激发培养.做到环环相连、次次如是,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每一学科的兴趣会倍加浓厚,教学的整体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者通联:557104~省雷山县达地中学)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王建华、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它不仅能给儿童提供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可能.而且可以借助美感的心理力量,丰富儿童对美的情绪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锻炼积极性,帮助他们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的掌握,促进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熟悉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及其美的因素,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充分发挥教材美育因素作用的基本保证。
现行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舞蹈、体操教材,可以培养学生韵律美、节奏美、形态姿势美;走、跑、跳、投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动作美;游戏教材,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要求的组织,培养学生的行为美、精神美等。教师只要认真地加以挖掘,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美的教育,将美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
二 有机地配以音乐和舞蹈
在体育课中,必要时可以穿插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和美感,还有利于调节情绪、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动作.思想性强的乐曲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练队列队形时.过多地重复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往往不高。若教师事先在场地上划出各种形式新颖的图案,如螺旋形、梅花形、扇形等,在教师清晰洪亮的口令中配以节奏欢快的音乐伴奏,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奋性,振作精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如一节课的结束部分,以优美抒情的音乐伴随学生做游戏或歌舞,学生就会愉快地尽情地把自己的律韵和优美的姿态表现出来,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锻炼和放松,心理上也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的目的。
三 创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优美的环境具有稳定情绪,产生积极学习意识的功能。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的操场上进行,场地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物质因素,也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求美的观点来设计和安排。如设备要完好整洁,布局合理美观:标志线清晰准确。图形优美悦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学生临场时,不仅有一种美的感受,而且会产生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能在“移情”的作用下激起浓厚的兴趣和练习欲望.为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利用正确优美的示范进行教育
从心理、感情的因素来讲,人在欣赏美的事物时,身体内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着欣赏对象所表现的各种姿态,产生相应的感受。如跳山羊的第一次示范。教师若示范得体,动作准确,熟练优美,轻松自如,能给学生建立优美的形象,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既能消除恐惧心理,又能激发学生有一跃而过的决心。如果示范动作马虎,拖泥带水,学生不仅难以学到优美的动作,甚至产生抑制心理,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通联:222500~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
众所周知,没有兴趣的意识存在,就没有爱好的体现。“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钟为永《写作教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这里说明了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缺一不可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主体(人的意识),一个是客体(事物或活动):说明了兴趣形象的条件,主体对客体的趋向或选择;说明了兴趣的作用:或认识某种事物,或研究某种事物。
兴趣的组成有两个因素,而它们各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客体(外界的事物或活动)为兴趣的目标,即兴趣源,是兴趣的受动者。主体意识为兴趣的力量所在,即兴趣力,是兴趣的主动者。兴趣是由客体引发.为主体所驱使.不仅是一种认识意识,而且是一种行为力量,一种效应显著的内动力量。总之,兴趣是外界事物或活动(客体)在人的头脑中(主体的良性感知)形成的一种意识效应和内动力量。
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每门学科的兴趣呢?一般而言.兴趣不是偶然发生的,需要一个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主体对客体的意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悟到理性到实践运用的升华过程。之所以教师在担当学科的任教时,要善于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源同兴趣力的关系。通过学科知识的牵线搭桥,酝酿诱发,使主体对客体的意识逐渐加深.从而产生趋向和选择。在教学活动中的媒介就是教师。也就是说,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先天的,不能培养。这种认识忽略了主体对客体认识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即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有的教师知道兴趣可以培养,并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对兴趣这一心理现象缺乏科学的完整认识,只注意到兴趣的诱导激发,忽略了兴趣的积累酝酿,忽略了兴趣的巩固发展,没注意兴趣的整体效应培养。这样的后果,只能导致兴趣不能持久而夭折。造成学生对所该学的学科不用心学或不愿意学。即使学也是一种马虎的形式,如果教师要求严格,也只能是一种强加式,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即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所以才避免不了出现所谓的“偏科”现象,全面发展不均衡。
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形式过程中,主体(兴趣力)始终起着主动作用。因此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首先要从主体着手.随时注意引导主体的兴趣认识意识。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这门学科对自己当今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人生有何意义,才能自觉地高兴地去学。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教师把学习、生活、人生中所涉及到知识讲给学生听,让他们觉得这一门课“确是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例如,语文这一学科,在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知道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学的课程。语文学得好对自己终身部是有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书信,应用写作,电脑运用到的五笔和智拼打字法等。英语是国际交流用得最广的语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英语就更加重要。懂得英语,出外旅游时可与外国朋友交谈.知道外国的一些产品说明.还能较好地掌握电脑的操作系统。这样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感到这些学科知识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会激起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兴趣产生了。如果不注意加以培养.就会枯竭。所以还需要作为媒介的所任课教师随时激发培养.做到环环相连、次次如是,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每一学科的兴趣会倍加浓厚,教学的整体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者通联:557104~省雷山县达地中学)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王建华、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它不仅能给儿童提供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可能.而且可以借助美感的心理力量,丰富儿童对美的情绪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锻炼积极性,帮助他们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的掌握,促进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熟悉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及其美的因素,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充分发挥教材美育因素作用的基本保证。
现行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舞蹈、体操教材,可以培养学生韵律美、节奏美、形态姿势美;走、跑、跳、投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动作美;游戏教材,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要求的组织,培养学生的行为美、精神美等。教师只要认真地加以挖掘,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美的教育,将美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
二 有机地配以音乐和舞蹈
在体育课中,必要时可以穿插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和美感,还有利于调节情绪、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动作.思想性强的乐曲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练队列队形时.过多地重复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往往不高。若教师事先在场地上划出各种形式新颖的图案,如螺旋形、梅花形、扇形等,在教师清晰洪亮的口令中配以节奏欢快的音乐伴奏,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奋性,振作精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如一节课的结束部分,以优美抒情的音乐伴随学生做游戏或歌舞,学生就会愉快地尽情地把自己的律韵和优美的姿态表现出来,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锻炼和放松,心理上也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的目的。
三 创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优美的环境具有稳定情绪,产生积极学习意识的功能。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的操场上进行,场地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物质因素,也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求美的观点来设计和安排。如设备要完好整洁,布局合理美观:标志线清晰准确。图形优美悦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学生临场时,不仅有一种美的感受,而且会产生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能在“移情”的作用下激起浓厚的兴趣和练习欲望.为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利用正确优美的示范进行教育
从心理、感情的因素来讲,人在欣赏美的事物时,身体内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着欣赏对象所表现的各种姿态,产生相应的感受。如跳山羊的第一次示范。教师若示范得体,动作准确,熟练优美,轻松自如,能给学生建立优美的形象,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既能消除恐惧心理,又能激发学生有一跃而过的决心。如果示范动作马虎,拖泥带水,学生不仅难以学到优美的动作,甚至产生抑制心理,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通联:222500~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