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存在一些观点、材料滞后于时代、未能很好体现生活变化和新课标的要求等弊端,亟须修订完善。为此应与时俱进,及时修订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更新过时的材料和数据,增加时效性。
[关键词]教科书思想品德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思想品德课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不容否认,一些思想品德教科书存在落后于社会形势等弊端,亟须修订完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为例,试就其中的不足与修订意见略陈个人管见。
一、未能更好地体现生活和新课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是“一标多本”, 这对打破单一教科书的垄断,更好地适应各地的教学实情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就河北省来说,就存在教科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但是多年来教科书版本未能及时修订、更新,不能体现当前社会和教学的变革。
1.观点、材料滞后于时代
笔者现在教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属于教科版,2007年6月第一版,距离今天已将近九个年头,鲜有修订。这九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层出不穷,这些都未能及时体现在教科书中,观点、材料滞后比比皆是。
如,第四課《走向小康》引述的材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引“全民小康”的资料来源于2003年的《南方日报》,当时还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目标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五课《财富之源》引用了2003、2004、2005年甚至更老的资料,时效性不强。第十课《聚焦两会》引用的是2003年“两会”期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须知,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这些过时的资料既不能反映当下的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业已脱离中学生日常的生活,对一线教师的授课实在不利。教师不得不去寻找补充最新的一些资料,来弥补教科书的缺陷,如依法治国、崇尚宪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 未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
现行的这本教科书依据的是思想品德旧的课程标准编制,众所周知,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早已出版施行。而教科书未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新课标进行修订就是最大的弊端。
如新课标规定:“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这一规定在这本教科书,甚至整套初中教科书里都难觅踪影,这对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料,若没有教师的适时补充,对学生参加考试以及今后走向社会都极其不利。
又如新课标指出:“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重要的规定在教科书中更是难觅踪迹,尤其是在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我们急需对学生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进行引导。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各地评价教学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是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教科书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实令人遗憾。
二、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弊端,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修订这本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把近年来一些党的大政方针及时予以补充,更新有关论述,剔除陈旧过时的材料和数据,以便与时俱进,增加时效性,方便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授课。
当然,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注定修订后的教科书都具有滞后性。因为教科书至少要使用一学期,而这一学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太大了,理论上讲,教科书修订出版之时就是其落伍之时。这样带来的频繁修订也将不胜其烦。
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探讨这样的修订方式:对一些不太受时政影响的基础理论,可重新修订成册成套,确保稳定使用几年不用修订;对一些时政知识可以单独修订成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有新的修订本,这样有利于解决在独自成套的教科书中无法频繁修订的问题,对应考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时政知识,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和所感知的社会生活脱节。
以上所言,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和思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克服自身弊端修订后的教科书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教科书思想品德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思想品德课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不容否认,一些思想品德教科书存在落后于社会形势等弊端,亟须修订完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为例,试就其中的不足与修订意见略陈个人管见。
一、未能更好地体现生活和新课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是“一标多本”, 这对打破单一教科书的垄断,更好地适应各地的教学实情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就河北省来说,就存在教科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但是多年来教科书版本未能及时修订、更新,不能体现当前社会和教学的变革。
1.观点、材料滞后于时代
笔者现在教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属于教科版,2007年6月第一版,距离今天已将近九个年头,鲜有修订。这九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层出不穷,这些都未能及时体现在教科书中,观点、材料滞后比比皆是。
如,第四課《走向小康》引述的材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引“全民小康”的资料来源于2003年的《南方日报》,当时还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目标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五课《财富之源》引用了2003、2004、2005年甚至更老的资料,时效性不强。第十课《聚焦两会》引用的是2003年“两会”期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须知,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这些过时的资料既不能反映当下的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业已脱离中学生日常的生活,对一线教师的授课实在不利。教师不得不去寻找补充最新的一些资料,来弥补教科书的缺陷,如依法治国、崇尚宪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 未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
现行的这本教科书依据的是思想品德旧的课程标准编制,众所周知,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早已出版施行。而教科书未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新课标进行修订就是最大的弊端。
如新课标规定:“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这一规定在这本教科书,甚至整套初中教科书里都难觅踪影,这对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料,若没有教师的适时补充,对学生参加考试以及今后走向社会都极其不利。
又如新课标指出:“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重要的规定在教科书中更是难觅踪迹,尤其是在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我们急需对学生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进行引导。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各地评价教学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是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教科书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实令人遗憾。
二、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弊端,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修订这本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把近年来一些党的大政方针及时予以补充,更新有关论述,剔除陈旧过时的材料和数据,以便与时俱进,增加时效性,方便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授课。
当然,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注定修订后的教科书都具有滞后性。因为教科书至少要使用一学期,而这一学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太大了,理论上讲,教科书修订出版之时就是其落伍之时。这样带来的频繁修订也将不胜其烦。
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探讨这样的修订方式:对一些不太受时政影响的基础理论,可重新修订成册成套,确保稳定使用几年不用修订;对一些时政知识可以单独修订成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有新的修订本,这样有利于解决在独自成套的教科书中无法频繁修订的问题,对应考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时政知识,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和所感知的社会生活脱节。
以上所言,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和思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克服自身弊端修订后的教科书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