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把握是教学反馈的着力点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反馈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式与重要手段。考察教育实践不难发现,有些教学反馈对教与学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甚至严重地妨碍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的教学反馈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高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本刊策划此专题,以理性思考、案例剖析、主题评论等三个板块刊发有关教学反馈的一组文章,希望能为读者搞好实际教学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借鉴。
  
  司机驾车,须注视前方,关注两侧,根据路况调整方向,变更速度,从而使车安全、平稳地驶向既定目标。教师教学,犹如司机驾车,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握好处理教学信息的速度、信度和效益,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一、速度: 快捷捕捉信息
  
  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多向传递、多向交流的过程,其中诸多信息是口口相传,稍纵即逝。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就难以准确把握和科学评判教学信息,难以有效发现和及时运用教学资源。若如此,学生的兴趣点捕捉不了,动情点发现不了,疑难点感觉不了,模糊点体察不了。因此,欲提高教学效率,须重视教学信息的快速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须专心倾听,细心体察,对教学信息及时把握,快速分析,准确判断,即时运用。学生漫不经心,也许是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需采取对策,加大力度,增强刺激;学生东张西望,也许是课堂学习显得紧张,他们感到疲劳,需稍事调整,适当放松;学生眉头紧皱,也许是学习内容难度过大,他们力不从心,需平缓坡度,降低难度……这样,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就能为获取和运用教学资源创造条件。
  获取教学信息,目的在于把握学情,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快捷高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须构建课堂信息反馈的快速通道,让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反光镜,借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回音壁,借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例如,课堂提问是下达教学指令、获取学习信息的重要方法,教师问与学生答、学生问与老师答、学生问与学生答,都要构成通畅的渠道。发现答题卡壳,就要科学分析,采取对策。如果是难度偏大,就要进行细化,降低难度,平缓坡度;如果是思路偏窄,就要通过发散,开阔空间,拓展背景;如果是过于抽象,就要进行实化,提示思路,接通渠道;如果是过程仓促,就要以退为进,抓好铺垫,补上不足。总之,教师须时刻关注学生,细心体察学生,以学生的状态评判教学的效果,以反馈的信息调控教学的进程。
  
  二、信度: 真实获取信息
  
  所谓信度,就是信息反馈要真实可信。无论是课堂现象的了解,还是课堂本质的把握,都是客观课堂的真实反映。唯有如此,教学调控才具备了可靠的依据,效益追求才具备了基本的前提。否则,信息失真,调控必然无的放矢;反馈失实,教学必然高耗低效。
  不少教师追求教学的得心应手,热衷于课堂的热热闹闹,优等生成了课堂亮相的常客:提问,他们支撑门面,看起来滔滔不绝,殊不知静坐一旁的却是大多数;朗读,他们占尽风头,看起来情真意切,殊不知冷落一边的总是难开口;表演,他们独霸舞台,看起来神采飞扬,殊不知很多同学都成了看客……而教师却陶醉于斯,沉醉其中。这样的课堂,面向少数,丢了多数;徒有其表,丧失真实,结果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为保证反馈信度,须突出全面,防止以偏概全。
  欲保证反馈信度,教师要俯视课堂,让每个学生成为反馈的信息源,反馈的点要多、面要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亮相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共同提高的机会。在学困生展示时,既要让其享受成功,提供动力;又要让其叙说疑惑,帮助成长。在优等生展示时,既要让其展示才智,予人启发,又要让其暴露不足,共同探究。这样,学生既能在欣赏别人中得到启示,又可在帮助别人时自我提高。
  为保证信息反馈的全面,须借助笔头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反馈之所以比其他学科显得容易,重要原因在于动笔练习。学生做得正确与否,教师巡视和学生互查即刻便知。其他学科可进行借鉴,像语文教学,就可让学生围绕问题,静心读书,动手画画,动笔写写,或巡视行间,个别指导;或分层抽查,引导点评。这样,就能保证学习的全员参与,反馈的全面涵盖。
  欲保证反馈信度,尚须察言观色,细致入微,善于全面捕捉信息,并具体分析,准确判断。这是因为,仅看现象,往往难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易使判断失实,调控失策。比如,朗读是检查学生语言感悟的重要形式,但感悟的深与浅、偏与全、正与误,仅从朗读时学生的神情、语气、节奏等往往难以准确评判。不少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情真意切,而让他们表述自己的感悟却面露难色。因此,指导朗读,须与语言表达有机融合,借助朗读想象形象,感受语言,强化感受,并借助表述描述形象,叙谈感受。这样,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语言感悟的水平,把语言感悟引向全面、准确、深入。
  
  三、效度: 高效处理信息
  
  教学反馈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的提取和运用,促进教学的调整和优化,让课堂教学沿着高效快捷的轨道行进。因此,教师须全面把握信息,并做到深度透视,精心提取,有效运用,让其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既促使预设目标的达成,又致力于生成目标的实现,寻求信息反馈的效度。
  教学目标,是反馈的依据,调控的归宿。面对各种教学信息,教师要快速梳理,准确分类,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要及时排除无效的信息干扰,使教学始终指向教学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一旦发现学生“没有目的”地东拉西扯,“兴趣盎然”地闲谈,可及时叫停,采取对策让教学走向目标,追求教学反馈的高效。例如,针对“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一句,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虽发言踊跃,但多数仅讲句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兄弟俩的职业,显得就事论事。教师便可以这样引导:“兄弟俩以打猎为生,最后竟让从头顶飞过的大雁飞走了。知道了这些,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学生有的说:“你们以打猎为生,经验肯定丰富,也许有百发百中的本领,为什么连大雁也打不着呢?真是不可思议!”有的说:“以打猎为生,箭法一定很好,可以说箭起雁落,你们怎么没有打到头顶的大雁呢?”有的说:“你们啊,还兄弟俩呢?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肯定很多,而且离你们很近,兄弟俩不是两道城墙吗?竟然没有打着,太不应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当学生感悟肤浅时,教师须及时点拨,带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借助对话,以把握课文的整体思路,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使学生在与人物的对话中,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潜藏在语言文字后的深刻含义。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出现种种困惑,有些困惑仅靠学生间的互相启迪难以解决。如果教师抓住重点,及时引领,或简单讲解,突破难点;或铺路搭桥,构筑联系;或指点迷津,提示思路,学生则可茅塞顿开。过度的等待,只能带来无谓的消耗。
  课堂信息反馈和教学资源运用应体现学科的本质特征,丰富教学内涵。不追求表面的热闹,而要实质的精彩;不追求现象的顺畅,而要过程的扎实。比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须指向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既要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借助想象构筑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感悟语言情感,又要重视语言表达,引导借助言说描述语言形象,叙述语言情境,抒发自我情感。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语言解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如《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结尾写道:“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来往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教师让学生自读感悟,并借助朗读读出感受。在指名朗读中,不仅要学生读出真情,还要他们阐述原因。学生有的说:“在‘我’对生活失去信心时,明明走进了‘我’的生活,从这个天真可爱、充满笑声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孩子这么小,眼睛看不见,可她还是快快乐乐的,她能够做到,难道‘我’不能做到吗?可见,明明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要把作者对明明深深地想念和真诚的感谢之情表达出来。”有的说:“‘我’腿伤以后,心情灰暗无比,而明明的言行感染了‘我’,感动了‘我’,使‘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我’得好好感谢感谢这个孩子。”……在朗读中追问点拨时,可引导学生将抽象情感物质化,情感依附具体化,促使学生具体、形象地感悟作者真诚的感激、思念和祝愿,无限的温暖、憧憬和向往。这样,通过信息的捕捉和运用,教师促使学生的感悟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肤浅到深刻,其信息反馈就是有效的,教学调控就是实在的。
  课堂时时敞开着教学资源的大门,但它们是动态的,稍纵即逝,须即时捕捉;是原始的,良莠混杂,须沙里淘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察微观细,善于发现,还要巧点妙拨,点铁成金。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困惑中开掘潜在的资源,从他们的闲谈中搜寻闪光的珍珠,以转化教学资源,催生教学精彩。例如,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时有学生提出:“既然竺爷爷多次看花,为什么没有弄清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呢?”“连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都难以弄明白,还想研究其他什么吗?”“为搞清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请小孩帮忙。为什么自己没抓住机会呢?”……上述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内容理解的粗浅和对人物感悟的片面,这时须引导他们仔细阅读,深入感悟。为此,教师引导再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对上述问题有了正确理解。有的说:“竺爷爷是从外面回来的。可能他有事到远方去,错过了观察时间。等他从外面回来,杏花已开了四朵。”有的说:“竺爷爷工作很忙,其他工作比弄清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可能要重要得多。因此,错过观察时机很正常。”有的说:“竺爷爷工作繁忙,像观察杏花开放这样的事很多。可见,为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他付出了很多心血!”这样,原本似乎没什么价值的问题,通过梳理运用便指向了学习目标,浅显转化成了深刻,干扰演变成了资源。(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其他文献
探讨时间:2010年12月9日晚参与人员:薛晖、娄底初中音乐国培班辅导老师及学员薛晖:老师们好!今天晚上我们就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在线探讨.关于音乐教学问题的探讨,
教学内容:1.欣赏《青蛙合唱》2.学唱《爱唱什么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歌声,并能够学会在大自然中发现美。2.聆听《青蛙合唱》,感受音的高低
歌唱方法是否正确,情绪是否到位,对声乐的学习、作品的理解、创造及表演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基础,而“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中只有做到了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大力发展音乐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时代的需要、社
作物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凡低温促进作物发育的作用称作“春化作用”。冬性油菜通过春化时对低温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环境不能满足它对低温的要求,其发育就受
碾米品质直接影响生产者和加工部门的经济利益,它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三项指标,重点是整精米率,都以愈高愈好。 尽管成熟期的环境、收获及贮藏过程对碾米品质有很大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信息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基础上获得信息反馈。因此,反馈是教学流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者从中观照教的效果,调控教学行为;学生从中检测学的质量,完善学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的反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紧密型的学习共同体在和谐的反馈情境中形成
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
【片段回放】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我在复习巩固阶段出示了一组估算习题,学生思考一阵后便举手回答:42-7的结果是30多;37-9的结果是20多;65-4的结果是60多……8个学生都答对了。我一边表扬一边追问:“啊!你们估算得很好,真不简单!你们是怎样估算的呢?”话刚说完,一个快嘴的“尖子生”轻声地答道:“我们先算一下,再估算,当然正确。”我不禁大吃一惊,继而冷静地追问:“哦?你们都是这样
江苏省金湖县常年有5万亩棉花,以前棉花收获后,都是套种小麦,效益较低,且成熟期的小麦由于植株较高,影响来年棉花移栽苗生长。2004年以来,我们示范了棉田套种大蒜,大蒜亩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