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己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在中学生物的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的形成,与此同时也大大地推动了中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概述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和教学过程的规律而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方法。它通过形声、媒体、软件的运用调控着教学的全过程,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全方位信息处理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的科学。从理论上来说,生物课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与实际紧密联系,其教学内容常伴有观察和实验,这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上的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宏观与微观、直观与抽象、快与慢、虚与实的转化,能够将课本知识体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拓宽和加深,这对于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利與弊
(一)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的生理过程有着较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在课堂上很难进行连续的观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靠教师绘声绘声的讲解,然而这仍不能让学生将整个生理过程化为动态的想象过程,学生很难产生动态性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将生物漫长的生理过程变得快速且短暂,更具体形象。如在《光合作用》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对教师单纯的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产物等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消化。在程溪中学听课中发现高老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的光合作用,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中有许多抽象的知识,若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对生物的构造,生物学的复杂过程及行为等理解并掌握。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通过视频动画等效果,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的形态及其变化过程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
《有丝分裂》这一节内容是生物必修一中的重难点,本节内容所要表现的是真核细胞内抽象的变化过程,由于其进程缓慢,传统的语言描述、挂图解释或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方式都只能让学生看到有丝分裂中各个时期的静态形态,难以使学生对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福清一中高二生物老师王小慧利用flash动画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出现、怎样移动和排列、如何分裂分配、如何消失以及细胞核、纺锤体等结构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把课本中抽象的文字描述和静态图像转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可见的动态过程,并且可以人为地控制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使得难点内容容易化。
如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讲解中,采用传统的教学过程,不论是利用挂图讲解还是直接用言语描述,都难以将这些微生物体积小、形态各异、生殖快等特征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思维,难以理解微生物的微观性,使得微生物相关知识显得更加的晦涩难懂,直接影响了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学习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微观的知识宏观处理,使得内容生动知识,便于学生吸收理解,从而克服这个困难。在讲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时,可以主要采用放大的图片(比如普通显微镜相片和电子显微镜相片)向学生展示其真实的形态结构。
(二)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步的走进课堂,已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但笔者发现,在好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论上什么性质的课程,都喜欢采用课件的形式。因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课件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轻松许多。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习惯坐着上课,照“件”(课件)宣科,实际上将自己降格为一名电脑操作员,也使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成乏味的“报告式教学”。如此一来,教师在整堂课中往往会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光忙于记笔记,完全没有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没有将课件中的知识点理解吸收。
由于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故有些教师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的制作上,注重课件的动画效果、背景、动态图等等,只一味的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而忽视课件的“内在美”,从而顾此失彼,没能使多媒体技术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四、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如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动态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呢?王颖在现代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研究中表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技术方面的因素。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性质选择多媒体技术
新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新知识,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知识结构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的过程,因此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复习课上,会有大量的习题及各阶段的重难知识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重难点更加突出,并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对于实验课,当生物实验中对于实验技术要求过高或者学校的实验设备不能支持等原因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才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理论。
(二)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出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的条件和结论后,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再带领学生去推理和演算。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内容是必修二中的重难点。在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该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然后通过板书推理讲解自由组合的过程。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生物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但不论运用哪种教学技术都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避免一味的追求运用多媒体手段而影响了讲课的正常思路和重难点的传授方法。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生物教师要合理的控制课件的播放速度,对知识点的讲解要具有引导性,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总结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给教学带去了生机,并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能代替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在认真推敲分析生物学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才能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己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在中学生物的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的形成,与此同时也大大地推动了中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概述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和教学过程的规律而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方法。它通过形声、媒体、软件的运用调控着教学的全过程,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全方位信息处理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的科学。从理论上来说,生物课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与实际紧密联系,其教学内容常伴有观察和实验,这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上的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宏观与微观、直观与抽象、快与慢、虚与实的转化,能够将课本知识体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拓宽和加深,这对于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利與弊
(一)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的生理过程有着较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在课堂上很难进行连续的观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靠教师绘声绘声的讲解,然而这仍不能让学生将整个生理过程化为动态的想象过程,学生很难产生动态性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将生物漫长的生理过程变得快速且短暂,更具体形象。如在《光合作用》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对教师单纯的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产物等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消化。在程溪中学听课中发现高老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的光合作用,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中有许多抽象的知识,若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对生物的构造,生物学的复杂过程及行为等理解并掌握。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通过视频动画等效果,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的形态及其变化过程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
《有丝分裂》这一节内容是生物必修一中的重难点,本节内容所要表现的是真核细胞内抽象的变化过程,由于其进程缓慢,传统的语言描述、挂图解释或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方式都只能让学生看到有丝分裂中各个时期的静态形态,难以使学生对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福清一中高二生物老师王小慧利用flash动画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出现、怎样移动和排列、如何分裂分配、如何消失以及细胞核、纺锤体等结构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把课本中抽象的文字描述和静态图像转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可见的动态过程,并且可以人为地控制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使得难点内容容易化。
如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讲解中,采用传统的教学过程,不论是利用挂图讲解还是直接用言语描述,都难以将这些微生物体积小、形态各异、生殖快等特征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思维,难以理解微生物的微观性,使得微生物相关知识显得更加的晦涩难懂,直接影响了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学习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微观的知识宏观处理,使得内容生动知识,便于学生吸收理解,从而克服这个困难。在讲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时,可以主要采用放大的图片(比如普通显微镜相片和电子显微镜相片)向学生展示其真实的形态结构。
(二)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步的走进课堂,已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但笔者发现,在好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论上什么性质的课程,都喜欢采用课件的形式。因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课件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轻松许多。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习惯坐着上课,照“件”(课件)宣科,实际上将自己降格为一名电脑操作员,也使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成乏味的“报告式教学”。如此一来,教师在整堂课中往往会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光忙于记笔记,完全没有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没有将课件中的知识点理解吸收。
由于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故有些教师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的制作上,注重课件的动画效果、背景、动态图等等,只一味的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而忽视课件的“内在美”,从而顾此失彼,没能使多媒体技术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四、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如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动态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呢?王颖在现代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研究中表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技术方面的因素。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性质选择多媒体技术
新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新知识,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知识结构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的过程,因此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复习课上,会有大量的习题及各阶段的重难知识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重难点更加突出,并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对于实验课,当生物实验中对于实验技术要求过高或者学校的实验设备不能支持等原因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才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理论。
(二)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出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的条件和结论后,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再带领学生去推理和演算。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内容是必修二中的重难点。在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该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然后通过板书推理讲解自由组合的过程。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生物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但不论运用哪种教学技术都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避免一味的追求运用多媒体手段而影响了讲课的正常思路和重难点的传授方法。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生物教师要合理的控制课件的播放速度,对知识点的讲解要具有引导性,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总结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给教学带去了生机,并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能代替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在认真推敲分析生物学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才能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