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言为心声”,作文理应成为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放歌。只有让作文教学关爱并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无愧于语文教学所赋予它的重任。因此,作文这种直抒胸臆最具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必须是以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必须是情感主体关心自我存在的自由显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应当注重个体生命原生态的展示,既没有多少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做到实情实抒,实话实说,这便是作文中的原生态教学。
原生态教学,即作文教学本来的、自身固有的生存面貌和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所有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作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换句话说也就是“写真实生活,传真实情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作文中的原生态教学呢?
一.让教学回归自然
让教学回归自然,就是指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拥有独立写作的权力,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的教学模式压抑闭塞了太多的自由心灵。比如,我在教学《离骚》时,不少同学都赞同屈原沉江示忠骨的行为,记得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不同意,试问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何以爱国家?对于屈原这样一个满腹诗书的人来说,他也完全可以像孟子那样周游列国,是金子总有发光的地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葬送在一帮愚昧的人手里呢,就算游说不成,但他也至少可以像陶渊明、李白那样在看尽官场仕途的黯淡后树起文学的大旗。”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不得不佩服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的确,在我国优秀的古文化中,有太多这样的教导:孟子的大丈夫之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似乎都在告诫我们头可断,血可流,惟有气节不可丢,可是屈原一代文豪,仅为了向一个昏君、一帮小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就魂逝汨罗江,静心想想,如果说屈原的行为可钦可敬,那这钦这敬中也饱含了几多的酸楚与苦涩。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当我们逆境扬帆时,为什么不学学急流,即使遇上暗礁,迂回后照样可以分流直下。
《失街亭》的教学中,在分析“街亭失,谁之过”后,我设置了马谡和诸葛孔明黄泉上灵魂对白,很多学生陷入了孔明“多智而近妖”的大众印象中,都极力的寻找孔明斥责之言,马谡忏悔之辞,而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街亭的丢失,应该归咎诸葛亮,马谡不应承担斩首之罪。虽说马谡多以自幼饱读兵书自居,也曾向孔明献‘攻心计’,成功平定南方叛乱,献‘离间计’,顺利离间曹睿君臣,且与丞相彻夜促膝长谈,商讨军事,但是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应该非常明白街亭地势之重要,马谡纸上之军师,并且当时众将也多次恳劝,应重用魏延、王平等人,可孔明仍旧违众拔谡,我认为他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大托大之嫌,认为自己分兵五路,就算马谡能力不及,也有其他四路兵马补救,司马懿再精明也挡不过他的神机妙算,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招不慎,导致蜀国北伐的满盘皆输。”暂且不讨论这个学生答案的含金量,至少他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这勇气就值得我们称赞,现在太多学生的思想被无形的笼子所束缚,而使他们的思想千篇一律,似乎一说春蚕蜡烛就是老师默默的奉献,一说战胜挫折成就辉煌就是张海迪、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文章没有一丝的灵气,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跨越知识的海洋,飞向无际的苍穹。
二.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就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某次月考,一考生写《印刻心底的成功》,讲述上初中时,自己耍聪明将一百元假币在烧烤摊用掉,结果烧烤店的老头想到一张假币换掉了自己好几个星期的风餐露宿和省吃俭用,越想越气,最后心脏病突发死亡,这引起了作者深深的责备与忏悔,她写道:“那一次成功的经历,带给我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无尽的后悔与愧疚,那滋味是那般的苦涩,令我至今难忘,那一次的成功的经历也时时刻刻警示着我,老老实实的做人,否则就会折磨着你的身心,令你痛苦难熬。”作者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太多极富表现力的呻吟,而是用平淡的言语叙述自己幼年时候的真实故事,尽管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情节,但是字里行间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抽心的良心煎熬,也许没有那次的真实经历,她永远无法体会到生活艰难人家的不容易,更无法对成功理解得这么深刻。其实,作文无须太多雕琢的成分,“清水出芙蓉”有时往往更给读者强烈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因为它可以让人读到真实的生活原态,感觉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事情,没有艺术的虚构性和巧合性,同时提倡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经历,不仅便于他们驾驭文章的脉络,更便于他们表情达意,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真实的心灵世界和富于个性特色的价值判断,从而体现出原生态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三.借助亲情,聚焦心灵
亲情是天性,它是最诚挚和实在的,是最具生态特性的,同时,它也是需要彼此不断地沟通,不断地理解,加强情感联系的。为此,我们尽可能多的借助教材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让他们学会理解长辈,学会真诚待人,关心他人,这样的练笔最“聚情”,最“用心”,是原生态的。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同心理:当一种不幸降临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母亲心里的创伤可能是最多的,往往是双重的打击。因为她是母亲,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如此命运的玩弄呢?自己的痛苦可不必说,重要的是说服孩子勇敢地面对人生,接受命运的挑战,让孩子明白在困境和逆境中同样能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这个说服的过程是艰难的,很有可能是对母亲发脾气或者采用躲避的态度对待。这时的母亲看到孩子这样的状况,心如刀绞,她为自己难过,也为孩子难过,但看到孩子自我封闭的态度,母亲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能让“我”在自己的思考中来度过这段人生的转折和落差期,也许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物质上的关怀和默默地祝福与等待,这种等待是艰难的,更是一种心理的煎熬,但母亲却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每天在家门怀着忐忑的心情目送“我”离开,用“我”的心理角度想着“我”想做的事情,想着“我”是如何来重新认识自己,如何使自己来正视对轮椅上的生活的看法,如何说服自己适应轮椅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想着“我”的努力过程的痛苦,准备好接受“我”做出傻事的心理准备,用人类最虔诚的心祈祷“我”的平安,祝愿“我”的努力的成功,仅此而已,但却又是如此的艰辛啊。
又如高考优秀作文《父亲,我爱你》: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母亲为我们祝福,我永远不愿失去你!
一篇字字情、声声泪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来令人感叹嘘唏。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父亲,一个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溃,急遽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万箭穿心,痛心疾首,她详细地哭诉往事,希冀唤起父亲面对挫折时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顶起生活的蓝天。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尤其是文中那些对父亲深情的呼唤,一声声,一句句,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
借助亲情,聚焦心灵,让学生在亲情的感悟中挖掘心底的呼声,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笔端,把最真切的情感诉诸笔端,那么我们考场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更不会出现小小年纪老气横秋的沧桑。生命的鲜花原本就是五彩缤纷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花儿含苞待放时就打上了冬季的寒霜,更不能将春季的绿叶过早的变成秋季的枫叶,毕竟学生的天空四处芳香扑鼻,为此我们呼唤个性,呼唤生命,呼唤作文的原始生态。
李玲,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本文编校:老 猛
原生态教学,即作文教学本来的、自身固有的生存面貌和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所有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作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换句话说也就是“写真实生活,传真实情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作文中的原生态教学呢?
一.让教学回归自然
让教学回归自然,就是指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拥有独立写作的权力,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的教学模式压抑闭塞了太多的自由心灵。比如,我在教学《离骚》时,不少同学都赞同屈原沉江示忠骨的行为,记得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不同意,试问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何以爱国家?对于屈原这样一个满腹诗书的人来说,他也完全可以像孟子那样周游列国,是金子总有发光的地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葬送在一帮愚昧的人手里呢,就算游说不成,但他也至少可以像陶渊明、李白那样在看尽官场仕途的黯淡后树起文学的大旗。”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不得不佩服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的确,在我国优秀的古文化中,有太多这样的教导:孟子的大丈夫之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似乎都在告诫我们头可断,血可流,惟有气节不可丢,可是屈原一代文豪,仅为了向一个昏君、一帮小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就魂逝汨罗江,静心想想,如果说屈原的行为可钦可敬,那这钦这敬中也饱含了几多的酸楚与苦涩。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当我们逆境扬帆时,为什么不学学急流,即使遇上暗礁,迂回后照样可以分流直下。
《失街亭》的教学中,在分析“街亭失,谁之过”后,我设置了马谡和诸葛孔明黄泉上灵魂对白,很多学生陷入了孔明“多智而近妖”的大众印象中,都极力的寻找孔明斥责之言,马谡忏悔之辞,而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街亭的丢失,应该归咎诸葛亮,马谡不应承担斩首之罪。虽说马谡多以自幼饱读兵书自居,也曾向孔明献‘攻心计’,成功平定南方叛乱,献‘离间计’,顺利离间曹睿君臣,且与丞相彻夜促膝长谈,商讨军事,但是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应该非常明白街亭地势之重要,马谡纸上之军师,并且当时众将也多次恳劝,应重用魏延、王平等人,可孔明仍旧违众拔谡,我认为他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大托大之嫌,认为自己分兵五路,就算马谡能力不及,也有其他四路兵马补救,司马懿再精明也挡不过他的神机妙算,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招不慎,导致蜀国北伐的满盘皆输。”暂且不讨论这个学生答案的含金量,至少他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这勇气就值得我们称赞,现在太多学生的思想被无形的笼子所束缚,而使他们的思想千篇一律,似乎一说春蚕蜡烛就是老师默默的奉献,一说战胜挫折成就辉煌就是张海迪、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文章没有一丝的灵气,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跨越知识的海洋,飞向无际的苍穹。
二.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就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某次月考,一考生写《印刻心底的成功》,讲述上初中时,自己耍聪明将一百元假币在烧烤摊用掉,结果烧烤店的老头想到一张假币换掉了自己好几个星期的风餐露宿和省吃俭用,越想越气,最后心脏病突发死亡,这引起了作者深深的责备与忏悔,她写道:“那一次成功的经历,带给我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无尽的后悔与愧疚,那滋味是那般的苦涩,令我至今难忘,那一次的成功的经历也时时刻刻警示着我,老老实实的做人,否则就会折磨着你的身心,令你痛苦难熬。”作者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太多极富表现力的呻吟,而是用平淡的言语叙述自己幼年时候的真实故事,尽管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情节,但是字里行间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抽心的良心煎熬,也许没有那次的真实经历,她永远无法体会到生活艰难人家的不容易,更无法对成功理解得这么深刻。其实,作文无须太多雕琢的成分,“清水出芙蓉”有时往往更给读者强烈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因为它可以让人读到真实的生活原态,感觉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事情,没有艺术的虚构性和巧合性,同时提倡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经历,不仅便于他们驾驭文章的脉络,更便于他们表情达意,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真实的心灵世界和富于个性特色的价值判断,从而体现出原生态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三.借助亲情,聚焦心灵
亲情是天性,它是最诚挚和实在的,是最具生态特性的,同时,它也是需要彼此不断地沟通,不断地理解,加强情感联系的。为此,我们尽可能多的借助教材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让他们学会理解长辈,学会真诚待人,关心他人,这样的练笔最“聚情”,最“用心”,是原生态的。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同心理:当一种不幸降临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母亲心里的创伤可能是最多的,往往是双重的打击。因为她是母亲,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如此命运的玩弄呢?自己的痛苦可不必说,重要的是说服孩子勇敢地面对人生,接受命运的挑战,让孩子明白在困境和逆境中同样能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这个说服的过程是艰难的,很有可能是对母亲发脾气或者采用躲避的态度对待。这时的母亲看到孩子这样的状况,心如刀绞,她为自己难过,也为孩子难过,但看到孩子自我封闭的态度,母亲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能让“我”在自己的思考中来度过这段人生的转折和落差期,也许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物质上的关怀和默默地祝福与等待,这种等待是艰难的,更是一种心理的煎熬,但母亲却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每天在家门怀着忐忑的心情目送“我”离开,用“我”的心理角度想着“我”想做的事情,想着“我”是如何来重新认识自己,如何使自己来正视对轮椅上的生活的看法,如何说服自己适应轮椅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想着“我”的努力过程的痛苦,准备好接受“我”做出傻事的心理准备,用人类最虔诚的心祈祷“我”的平安,祝愿“我”的努力的成功,仅此而已,但却又是如此的艰辛啊。
又如高考优秀作文《父亲,我爱你》: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母亲为我们祝福,我永远不愿失去你!
一篇字字情、声声泪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来令人感叹嘘唏。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父亲,一个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溃,急遽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万箭穿心,痛心疾首,她详细地哭诉往事,希冀唤起父亲面对挫折时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顶起生活的蓝天。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尤其是文中那些对父亲深情的呼唤,一声声,一句句,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
借助亲情,聚焦心灵,让学生在亲情的感悟中挖掘心底的呼声,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笔端,把最真切的情感诉诸笔端,那么我们考场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更不会出现小小年纪老气横秋的沧桑。生命的鲜花原本就是五彩缤纷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花儿含苞待放时就打上了冬季的寒霜,更不能将春季的绿叶过早的变成秋季的枫叶,毕竟学生的天空四处芳香扑鼻,为此我们呼唤个性,呼唤生命,呼唤作文的原始生态。
李玲,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本文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