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究一切色法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老板说,字典词典的市场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萎缩,“牛津英语词典”网络版每年有200多万人查阅,而1989年修订的新版本20年来不过卖出了3万套。
  
  当年上托福课,课间休息时,就看见我们的老师坐在那里读书,他捧着的是一本《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老师说,这词典不过七八万个词条,慢慢看总能看完。那时候网络还不怎么流行,手机也不普及,我的书包里总背着一本《牛津初阶双解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后来我又背了一本《牛津中阶双解词典》。再后来,我的手机下载了词典软件,遇到不认识的词就用手机查,电脑上也有金山词霸、灵格斯翻译等一堆词典,有不认识的字用鼠标一划,词义自动浮现,没有例句,解释极简明。再也不用翻厚厚的词典了。
  互联网上每年都有新词汇涌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不断有新词汇涌现,每年,“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什么新词,都值得媒体报道一番。有的词非常之难——wardrobemalfunction,这是“走光”的意思;有的可以望文生义frenemy——这是“友敌”,是尽管不喜欢,但表面上仍表现得很友好的一种关系。有的非常热门,如“呜呜祖拉”,有的非常冷僻,如“冷药丸”。2007年,WIKI一词选入“牛津英语词典”,词典主编说,我们一般要花几年的时间来追踪一个词、考察它的起源,WIKI原本是夏威夷的一个词,后来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概念,完全有资格入选“牛津英语词典”。这里所说的“牛津英语词典”,也就是简称OED的那个,十二卷本,目前正在进行第三版的修订。
  最近有消息说,修订完的OED也不会再出版纸质的印刷版了,现在OED的网络版每年的订阅费是200多英镑,一套实体的词典售价是700多英镑,一家网络词典Wordnik的创始人说:“我想让我年幼的儿子把纸质词典看作像八轨道磁带一样的老古董,一种因为用处不大而消亡的形式。”按照《OED的故事》中所记载,当年OED的编辑就采用过“集体智慧”这个方法,词典的例句是个复杂工程,需要极大的阅读量,编辑者100多年前的办法是征集“志愿者”,谁愿意读书,为词典提供例句都可以报名参与。“一支庞大的部队将手拉手地布满这个岛国,他们将拉开一面大网,把一切英语文献都收罗在内。”当年的办法是书信来往,编辑们要搞清楚一个纺织方面的术语,必须写信向纺织业的专业人士请教,为搞清楚一个安达曼群岛来的一个词汇,必须写信给当地的政府部门。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工程,OED从开始冒出编辑的想法,到第一册刊行,用了20多年的时间,如果那时候有互联网,主编先生肯定会利用互联网。
  动念头编辑词典的人,大多包含一个野心,那就是“穷究一切色法”,从当年凭借一己之力的约翰逊博士,到OED的早期编辑。我们的皇上也下旨编过字典,编过“四库全书”。还有一种人,想通过阅读“穷究一切色法”。萨特小说里有一位,好像要立志读完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日复一日地读到了L开头的。现实中的确有人,读完了全套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和OED,实体书能够看到其体量,不论是十二卷还是四十卷,都是“有限”的,读完一套书,也许要用十年乃至三十年,但你可以估算出其限度,而网络上的东西是“无限”的,我还没听说谁打算浏览维基百科的全部网页,互联网给人的感觉是“海量”的,也就从一开始就打消了你“穷究一切”的念头。
  牛津大学出版社当年出版OED时,泰晤士报的记者这样写道: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不曾承办过的最伟大的工程。如今,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老板说,字典词典的市场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萎缩,OED网络版每年有200多万人查阅,而1989年修订的新版本20年来不过卖出了3万套。我10年前买了一套20本的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一直打算有朝一日,将它通读一遍,变成一个渊博之人,10年来发現,我查阅它的需求越来越少了,它仅剩下装饰作用,在书架上最高的那一排。后人在回顾2010年时,肯定会注意到IPAD的出现,肯定会注意到电子书市场的风起云涌,但还有一种细微之处难以求解——那就是我们对知识、文化、书的看法,发生了一点儿变化。怎么变的?每个人自有各自的答案。
其他文献
“也不是说我牛或啥的,看了就看了,没看就没看。”3月16日傍晚,当笔者追问侯孝贤是否看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1993)与《侯孝贤访谈录》(1997)且有何观感时,这位台湾导演表示,没有看过日本青年导演是枝裕和与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向自己致敬的这两部纪录片。可能担心别人以为自己故作清高,侯孝贤进一步解释:“他们也没寄个碟给我。”安妮宝贝主编的《大方》杂志3月的创刊号上,恰好刊出
张江走过三条进藏线路,每一条线路赋予他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服饰让他兴奋。    陈逸飞、陈丹青、艾轩以及李伯安等画家画过西藏,并获得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中国当代美术题材上的开拓和情感上的深化,承载了深刻的人文思考与纯粹的理想主义情怀。上海职业画家张江也画西藏,画了十多年,这是对同时代画家的挑战呢,还是对西藏有着更深的感情?  将于10月15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张江油画
在未来,鄱阳湖中可能会建起一道绵延约2.8公里的拦湖大闸。  赞成者称这道大闸能改变枯水现状,反对者则称鄱阳湖将变为“死水一湖”。对于这个长江“绿肺”走向的博弈,从未因多年来的种种争鸣而停止。   在江西,这次旱涝急转的现实,也让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愿景,变得急切起来。     建闸声起    作为目前长江流域仅剩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汇聚了江西版图97%以上区域的水系,其入江水量,约为长江年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长春市街头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记者佯装旅客,向路过的人求助,请别人替自己看管行李,然后去上厕所。结果,30名市民中仅有8人愿意帮助记者。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不愿帮助记者的人,并不一定因为冷漠,更多的可能是有戒备之心,害怕被求助人给“坑”了。  以上的推测,被一份调查报告得到的数据证实,《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状况调查报告》在对中国7座城市的近2000名市民进行调查后得出结果:中国201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80后的儿时,唱着这首童谣洋溢着的是由衷的自豪感;90后的儿时,唱着这首童谣弥漫着的是怪异的陌生感;00后的儿时,这首童谣只能存活于网络搞笑版,呈现出的是挡不住的黑色幽默——“如今的一分钱,丢在马路边,还会有谁把它捡,不是不爱钱,只是面值小了点……”  一分钱命运跌转的尴尬同样出现在一元钱上,还有谁再能像当年那样饱含自豪地当众掏出济贫救困的一元
去河南延津采风。  去年的采风也在延津。延津乃黄河著名古渡口,当年官渡大战,河北名将文丑即被斩杀于此。  还是住“天香食府”。记得老板娘“李姐”很漂亮,但似乎是个讽刺,那“天香”的厕所一定是全国最臭的,像我这样“农” 过的人都喊臭,并坚决不用,可见臭得你是如何毁三观的——只要一低头,便是满目的白蛆和麻蝇,球状污纸乱滚,塔状秽物高耸,那恶臭,让你鼻腔崩溃,胸口刺痛,是一种极酽极厚的“隔世臭”。  今
今年2月间,新加坡爆发了1965年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集会,千余民众汇集到设有“演讲角”的芳林公园,抗议此前政府公布的人口白皮书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新加坡要吸引100万以上的移民,将总人口增加到690万。  这一人口白皮书引发的,不仅是千人的抗议行动,还有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因为通过当地报章发表不同看法,而使得自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中国新移民与新加坡工人党秘书长刘
转基因加速     打开电脑,在搜索中输入“转基因”一词,各种担忧内容会跃然纸上。当今世界,恐怕再没有几个科技词汇,像转基因这样惹得公众如此议论纷纷了。然而,议论归议论,转基因的发展仍然势不可挡。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测算,2011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 8% (1200 万公顷),达到了创纪录的 1.6 亿公顷。2012 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 16
虽然震中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日本东北,可在东京感到的震动却是来日25年来最大的,而且是三次,每次都是持续很长的横向晃动。和我谈话的三位日本人都听从酒店指示三次钻到桌下。我却因为体积太大没地方可钻!此刻满街都是人,各公司都让员工回家。如此强烈的地震东京却不见倒塌,也是对建筑结构和文化的一次考验。  地铁都停了,每一条大街两旁的人行道上,都是黑压压的人流在缓缓移动,不见头尾的巨大队伍,好像是全体国民开始一
红木家具也是奢侈品    据外媒报道, 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已经超过70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其实在2009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就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日前于北京举办的奢侈品市场发展趋势论坛上有专家预测:接下来的两三年内,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爆炸性增长只是中国巨大消费潜力的缩影。在刚刚结束的中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