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推理中的常规关系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n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我们提出,语用推理是以常规关系为逻辑参数的非单调逻辑推理。语用推理是常规关系与缺省推理的互动过程。受话人要理解话语,就需要激活其缺省预设,将话语置于一个被所激活的、具体的常规关系。被激活的常规关系被嫁接到句子中语义空缺的位置上,加上语境补充了相关信息,便推论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关键词] 语用推理 缺省逻辑 常规关系
  
  1.引言
  语用推理不同于逻辑推理,但语用推理中蕴含着逻辑推理的因素。语用推理是以常识为基础的一种推理形式,在多种可溯之因中寻求一种具有最佳关联的解释。徐氏关于含意本体论的研究认为,话语的含意是对话语所表现的事物间常规关系具体内容的解读。在语言交际中;常规关系既有利于理解话语、扩展话语的信息;也有助于运用最小极限化的语言来表达受话人所需的信息。正是话语里指称对象与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常规关系话语含意的推导才变得如此容易把握。常规关系,作为客观世界中一事物自身或同他事物的关系,被人类语言交际所利用,成为一种语用策略,大大减轻了语用推理的负担,加速了含意的推导。那么,语用推理中缺省逻辑与常规关系的关系到底如何?
  2. 常规关系:推理中的逻辑先设
  常规关系是事物间经常性、规约性地建立起来的关系。常规关系是在人们的记忆中储存下来的,在人们的知识库里通常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话语中就不点自明”[1]。徐盛桓教授指出,常规关系是事物自身的关系,为语言的表达所利用;从话语的理解特别是含意推导来说,常规关系被提炼为‘常规范型’,在话语中体现为含意或称隐性表述的具体内容,对语句的显性表述做出阐释或补足,使话语得以理解为相对完备的表达,达至交际的理解[2]。
  语言是系统地基于人类认知的。人类的认知结构必然会表现在语言上,换句话说,语言必然会表现人类的认知结构[2]。认知科学认为,语言同外部世界并不直接一一对应,语言的结构与功能都积淀了人类的经验,语言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通过人的认知作为中介的,过程大体是:外部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范畴——语言符号。徐盛桓教授还把常规关系看作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人类的认知工具。常规关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就是常规关系是语用推理中认知系统符号运算工作的一种工具。这一假设,是基于认知科学研究中的一种认识:人们之所以能在不完备的前提下进行推理获得合理的认识,是因为利用了已有的知识、信念、经验,成为获得新认识的参照工具。客观世界自主的规则和关系以及人世间自为的规则和关系形成了对语言运用的基本制约,因而语言的规则和它所表示的关系是客观事件的规则和关系通过人们认识投射到语言运用中来形成的。这涉及“世界—认知—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世界图景通过人类认知的投射,成为语言设计的总体参照和语言运用的总体理据,既是把握语法形式形成的总体理据,又是理解语义内容表达的总体理据;而世界图景可以通过常规关系来把握,这就是说,世界事物自身的常规关系通过认知的投射,为语言的表达所利用,成为形成语言表达方式和理解语言表达内容的理据[3]。这就是为什么要设定话语所涉及的对象和事物之间所形的关系是常规关系。
  常规关系在语言运用中有更大的一般性,即语言运用总是要依靠常规关系的。因此,徐盛桓把运用常规关系看作是语言交际的逻辑先设,认为常规关系“是话语中所表达的各种关系的本源,因而是人们语言运用的一般前提,是达至相互理解的普遍基础”[2]。语用预设是推理中认定的前提,是理解、使用语言的重要依据,是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来的话语的先决条件,体现了语言使用者与语句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认为语用推理中的常规关系便是以语用预设的形式存在。从认知语境的角度研究预设,实质上就是将自然语言置于一定语境中,把预设看作实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基于这种知识,发话者才有可能说出某一话语,而受话者才有可能正确理解话语;也正是基于这种共有知识,才能判断某项言语行为是否恰当和有效。在话语交际的过程中,语用预设是保证信息有效传递的必要条件[4]。在交际中,发话人和受话人能否将谈话顺利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设的“共知性”,即预设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交际双方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发话人才能说出某一话语,而受话人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一话语,话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发话人在话语交际的最开始总会把一些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发出,预设信息一旦为受话人所认同,话语交际便顺利进行,预设信息便作为交际双方的共有信息而延续下去。同时随着交际的进行,预设信息会引发新信息,而新信息被对方接受又会作为预设信息而存在下去,这样预设信息会不断增加,即交际双方的共有信息会不断增加,语境因此不断扩大[5]。同时,因为交际双方拥有共有信息即预设信息,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判断交际双方的话语是否得当,即语句的“适切性”。适切的话语容易被受话人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使话语交际顺利地进行下去。
  3. 常规关系推理
  语用推理从本质来说是一种非单调逻辑的推理。非单调逻辑设定,在推理系统中加入了新命题或增删了一些条件或假设时,就要考虑新命题、新条件、新假设同原有知识的不相容性,并对推理结果作调整。Lehmann[6]提出了“常规关系推理系统”的概念,即以常规关系为逻辑参数进行缺省推理的逻辑系统。既然用不完备的前提得到所需要的结论是人类智力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那么人们的话语也就离不开这样的重要特征,即必然是在不完备的前提下被运用的,这就要用不完备的前提对话语进行推理。关于这种在不完备前提下的语用推理,其实Grice 在谈到含意的特性时已经提及,如含意的不确定性、可取消性和非规约性[7]。常规关系是启动信息原则乃至量原则推导过程的手段,又是理解会话蕴涵的“符号”。扩展话语内容,找出特定的理解过程就是理解语句中可能传递的常规关系的内容,并可用来填补句中字面义与其特定理解之间的语义空缺。作为言语交际的前提,一个已得到认同的常规说法在交际中总是成立的,不受“侵扰”,除非另有说明。人们就是根据这样的默认的前提来理解交际中的话语的。这也就是新格氏语用推导机制所说的:没有说情况是这样,情况就不是这样;说出来的话语是用一个简单的说法表示一个常规的情况;非正常(有标记)的表示法表示的是非正常的情况[8]。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显性表述和常规关系(隐性表述)等进行推理,迅速确立最为相关的逻辑参数。即以最小的心理处理投入获得最佳认知效果,从而推导话语所传递的交际意图。要使常规关系逻辑参数的选择获得最佳关联,听者所选取的常规关系必须具备最佳关联性。在这一过程中,听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演绎推理。也就是说,听者应把言语刺激当作输入信息,并从中调用相关的缺省预设,当然也包括逻辑信息、词汇信息、和百科知识等与之相匹配,并采用演绎规则对它们进行综合加工,最终获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进而选定关联性最佳的信息[5]。缺省预设的诸多命题中成为“首选优先”的一个命题的选择常常并不是能通过话语语境来推断的。这要靠受话人能动地把握关联性常规关系,调用认知思维,推断出潜在的与所听内容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内涵来。在这一推理过程中,听者就需要激活其缺省预设,将思维对象置于一个被话语所激活的具体的常规关系。受话人通过情境思维建立起思维对象在特定时空中的种种联系,这些联系又表征为对思维对象的初始认知方式。受话人还要通过认知思维将直观的、简单的命题集综合起来,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说话者的意图。显性表述激活缺省语境根本在于最佳关联性,即显性表述所提供的诸多信息中,与缺省语境一系列预设中最为关联或存在最佳关联者将被激活。于是,被激活的缺省预设的命题就成为了下一步语用推理的“首选的优先”。
  4. 结语
  人们能在不完备的前提下进行推理获得合理的认识,是因为利用了已有的知识、信念、经验,即常规关系。常规关系本来是事物自身的关系,在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中被卷了进来,成了认知工具。人们不具备完备的世界知识,也能做出合理的推论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缺省推理的介入。缺省推理使得人们能够从少于足够可得结论的证据出发,在可导致相反结论的信息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可行性推理。
  语用推理就是以常规关系为逻辑参数进行的非单调逻辑推理。语用推理是常规关系与缺省推理的互动过程。受话人要理解话语,就需要激活其缺省预设,将思维对象置于一个被话语所激活的、具体的常规关系。显性表述依靠最佳关联激活常规关系,被激活的常规关系就成为了语用推理的最重要的依据。受话人依据所听到的信息和被嫁接到句子中语义空缺的位置上的常规关系,结合语境,就能补充相关信息。受话人通过激活机制在上下文的概念成分之间发现照应关系,便推论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参考文献:
  [1] 刘青. 论常规关系及其规约性[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
  [2] Jackendoff. R.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 MIT Press. Chapter 6: focus and presupposition.1972.
  [3] 唐红芳. 论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4] 徐盛桓. 论常规关系[J]. 外国语,1993,(6)。
  [5] 徐盛桓. 含意本体论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a,(3)。
  [6] 徐盛桓. 话语的含意性[J]. 外语研究, 1996b,(3)。
  [7] 徐盛桓. 含意本体论论纲[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1)。
  [8] Reiter R. A logic for default reasoning [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80.
其他文献
[摘要] 世博精神是一座堪与世博会媲美的精神富矿,在学校里、在大学生中传承和发扬世博精神,大力弘扬世博精神,更好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借世博会召开的契机,一方面要延续和弘扬世博精神;另一方面也启发了世博精神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全面、客观、理性分析目前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世博精神推动校园建设的途径和形式,进一步探索世博精神对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摘要]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还要有一支素质好的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干部队伍,他们是有效、生动地开展学生工作的生力军;同时,学生干部也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高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建立、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干部队伍 作用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高等院校要能够跟得上时代步伐,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现代大学理念,提出了四个符合中国实际要求的现代大学理念,同时提出了高校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内容。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制度 创新    大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百余年,但现代大学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大学正处于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森林采伐,放牧过渡,天然植被大量垦殖的现象日益加重.人类面对严重的生态退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规模浩大的生态建设正在全
[摘要] 我国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替代“教师专业”,导致教师教育的师范特色不强,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背道而驰。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对学生的教师技能的培养,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数量和课时比例,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培训,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学校讲台上亲自实践。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教育 专业化    一、我国教师教育专业
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结合大同煤矿集团下的电气化铁路,给出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的方法。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
[摘要] 大学辅导员工作中,“绳索”是建设和谐班级的前提:可从制度建立与完善、抓好班、团干部建设,营建良好的班风学风、辅导员严于律己,垂范尽责三个方面做起;“青草”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手段:要真正关爱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激发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青草”与“绳索”并用,共同构建和谐班级。  [关键词] “绳索” “青草” 和谐 班级    伊索寓言《驴子和驴夫》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摘要]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Klinefelter’s syndrome )、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XYY综合征(supermale)、XXX综合征(superfemale)是遗传学教学中经常引用的性别畸形疾病,本文重点对上述4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分析及诊断治疗进行了论述。另外,对46,XY女性和46,XX的男性的性别畸形产生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摘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准,同时也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未来医德医风的好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荣辱观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有关解剖学教学中实施荣辱观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 医学生 荣
0.引言rn审计目的是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任何类别审计的共同目的.而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既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又是审计活动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