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的“兴趣”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活跃,感情丰富,运用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思维,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呢?结合教学实践,本人对培养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本身要幽默风趣,以悬念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揭示新课。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友,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学生才是新课程的全面参与者,教师只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相应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大纲的课程,设立一些学习的小组,互帮互助地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而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加以适时点拨、引导,也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把学生当做朋友,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我在教授《失街亭》这节课时,是这样做的:
  1 上课前,我先展示出一张幻灯片,上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照,刘备、孙权、曹操的照片轮流切换。与此同时,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在教室里回荡。一下子,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呢?
  我先请几名同学复述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要求用整齐的句式表述出来,可以相互合作。之后明确它是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这样,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又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两个关键人物是谁?联系情节来看,街亭最终失守,从写马谡和诸葛亮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由此我们评价一下马谡和诸葛亮这个两个人物形象。
  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都会成倍增长。
  三、利用多媒体,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类靠视觉感受到的东西比凭听觉感受到的东西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更为深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据相关实验表明,听只能记住知识的15%,看可以记住知识的25%,听和看结合起来就能掌握知识的65%,同时记忆的保持率也明显提高。多媒体的特点是真实可见的,能够增强课堂的感染力。现在社会,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网络传媒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传媒方式,如果我们老师不与时俱进,只是一味的借助于书本,想以纸上不动的文字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既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又能加深记忆,还可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为教学锦上添花。如坚持播放名著电影《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先让他们被名著中的离奇情节精彩场面吸引住,再引导他们阅读文本。在校阅读课期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选看课文中节选的部分,增强他们阅读课文文本的趣味。只是在“他们忽略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提醒一下,他们弄错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纠正一下,他们遗漏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补充一下,不过如此而已。”这是叶圣陶先生早也阐明的阅读教学的精要。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学科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就能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从而让兴趣这朵春花催生出学习的秋实,让兴趣之光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海波《浅谈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
  [2]李梅《新课改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3]鲍美玲《从视觉和触觉上感知物理突破难点》[M]科技信息
其他文献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也称为“绿色保险”,其标的是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方面有利于贯彻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自2007年以来,我国一直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但该险种推
在西藏,我们的藏族小学生要做到快乐地朗读一篇汉语课文,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藏族小学生存在着汉语学习的特殊性,如:学习的语言较多(藏语、汉语、英语),汉字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文章句读读不好等诸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快乐中培养藏族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营造快乐氛围,调动朗读的兴趣  针对藏族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就得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读书的机会,多读,读好,读中培养兴趣,在读中悟,在
匆匆忙忙地起床,慌慌张张地出发……是职场后浪青年们的常态.他们经常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也都是随便点一份外卖打发掉;想要晚上好好吃一顿吧,又得令加班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历史最悠久、充满生机的、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如何挖掘汉语言文字的美,让小学生爱上汉字,喜欢学习母语呢?这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尤其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识字中感受美。  一、营造情景,享受汉字的情趣美  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这一课,新课导入时,我就
期刊
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日益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为社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影响面广,影响力深,亟待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中
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生活中的人们阅读习惯常见的形式是默读,我们很少见过谁在公共场所或图书馆中高声朗读的,因为这会影响其他人。另外,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言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就是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默读也是独立阅读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不出声、不指读、速度快,便于集中注意力,独立思
期刊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社会效益降低、公平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导致人民群众没有得到广泛的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由此可见,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是一种特定场景下(高考)限时完成的一项任务,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智力活动,是人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维按隐晦抽象的题目要求,用多年来练就的语文“功力”巧妙表达出来的行为。恢得高考已有30多年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和理念,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又一种重要途径,就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符合小朋友活泼好动,思维能力活跃的特点,把合作与交流看成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于他们性格方面的培养大有裨益,为以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小学作为孩子们进入中国式教育的环境,接受科学文化学习的第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是需要教师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好品读与读写两个结合的文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品读结合,感悟阅读真谛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品为辅,品读结合。读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读促品,品读交融。品就是品味,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读,属于语感实践;品,属于语感分析。把语感实践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