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课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数学教学应当基于课程视野来设计。以课程超越课堂,必须回归到课程的逻辑起点去反思“谁来学”“学什么”“怎样学”三个问题。数学实验课程,可让儿童数学教学从“驭人之术”走向“成人之美”。
  【关键词】课程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当下的数学教学,渐渐呈现出了一种精致化的教学取向。细化的教学目标、程式化的教学流程、精细化的细节处理使得教学越来越精细流畅。然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却呈现出一种“被学习”的无奈与窘迫。课堂教学的过度精细,其本质却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放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完全被教师驾驭,没有真正参与课程,更没有设计课程、创造课程。数学教学如何从“驭人之术”转变为“成人之美”,一个重要的思路是:以课程的理念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当我们回归到课程的原初起点时,我们不禁要问:“谁来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当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儿童的数学学习时,我们就有可能突破制约数学教学改革的瓶颈。
  一、谁来学——课程视野下数学学习主体考量
  学习当然是学生的学习,这似乎是一个自明的问题。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学习主体的被遮蔽、被遗忘和被缺席的现象。一些教师从“自我”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而没有能够关注儿童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是高估儿童的数学认知就是低估儿童的数学认知,以至于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仍然在教,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还在教,学生需要教师讲的教师偏偏没有讲。如此,虽然教师以为自己教了,其实并没有教,至少在学生的意义上教师没有教。“教”与“学”自说自话、形如路人。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相遇问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8册),在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画图、列表整理出题目的信息,学生按照直观的示意图列出了算式,解决了问题之后,就给学生出示了“追及问题”,硬生生地概括出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和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并且将两种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应该说,教师的设计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导致了学生只是表象性地认识了相遇问题,没有对相遇问题的特征作深度思考,因而学生在运用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时很茫然,显得不知所措。其实,如果教师放慢教学的脚步,引导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特征作深度考量,学生解决问题时就能游刃有余。如在相遇问题中,甲乙双方的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为什么?生活中的相遇问题都是这样的吗?你准备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吗?等等。只有能够自行概括出数量关系,学生才能对相遇问题有着精准的把握。教学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画图、操作等。
  再如,另一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由于教师低估了儿童的操作能力,在课堂上一再教儿童什么是对折、怎样对折,导致儿童在探究圆的特征时采用的都是清一色的“对折法”,对于“参照法”“推理法”甚至“测量法”都毫无涉猎。学生的数学探究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全班交流中进行小结提升。同样是执教《圆的认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在教学中用一个大问题——“长方形的大小由长和宽决定,正方形的大小由边长决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积极的数学探究之中。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了半径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进而通过半径的意义过渡到半径的特征。学生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如测量法、对折法、推理法、旋转法(即用量角器画半径)、参照法(即用线去量),等等。学生的探究过程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过程。
  二、学什么——课程视野下数学学习内容考量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张奠宙说:“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基于学生立场,笔者认为,其实“学生学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常常混淆数学课程知识与数学教材知识,将教材知识误解为课程知识,其结果是教学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呆板。课程知识是什么?课程知识是数学的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等。教材知识是什么?教材知识是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等。显然,儿童应该学习的是课程知识。但教学中教师“教教材”的现象屡见不鲜。诚然,教材永远是教学最为核心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最好的载体,但却不是唯一的资源,也不是唯一的载体,更不能被捧为圣经、奉为圭臬。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样本、一个引子。
  例如《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6册)。教材上的例题3出示了一幅情境图:小朋友到超市购买冷饮,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由于带了单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直接运用了教材例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将0.8元转化成8角、0.6元转化成6角,由于8角大于6角,进而得出0.8元>0.6元。笔者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改编,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简化、同时去掉单位,即让学生比较0.8和0.6。这一改动,让例题具备较强的张力和召唤力,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经验被激发起来了。有学生将小数后添上单位进行比较,如0.8米是8分米、0.6米是6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有学生画图比较,他们有的用长方形表示“整数1”,将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和6份,显然0.8大于0.6;有学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通过数轴,学生直观地发现0.8大于0.6。有学生化成同分母分數进行比较,如0.8是十分之八、0.6是十分之六,十分之八大于十分之六,所以0.8大于0.6。应该说,教材的改变让学生突破了既有的框架,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解决经验主动地解决问题,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人类实践的智慧结晶,教材是永远的核心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功用。但无可否认,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数学教学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必对教材顶礼膜拜。要消除教材的权威主义,超越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感受。教师要树立数学课程开发意识,以数学课程目标为指引,对数学教材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补充、删减甚至另起炉灶,进而创造更适合儿童、更匹配儿童学情的数学课程。
  三、怎么学:课程视野下数学学习方式考量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生所谓的“钟摆现象”:一是教师教的越位,二是教师教的缺席。无论是教师教的越位还是教的缺席都是教师对学生认知把脉的偏差。换言之,教师没有能够立足于儿童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或是低估了儿童,或是高估了儿童。为此,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从儿童出发,理解儿童、顺应儿童。进而能够理性地对待儿童的数学探究方式、认知方式,教师对儿童“应该怎样学”,应该“学到怎样的程度”等都要有理性的认识。儿童的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是,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应该不是“灌输式”“填鸭式”“机械式”的,而应该是有意义的。数学教学不能沦落为少数“精英”展示的舞台,让其他学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应当研究、发掘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
  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6册)。在学生会读写小数后,笔者让学生运用各自方式建构小数的意义。于是有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0.3元,有学生用操作的方法表示0.3元;有学生画的是线段图,有学生画的是长方形图,有学生画的是圆;有学生用学具操作,有学生用小棒操作,有学生剪纸操作……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深度比较、建构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和操作,仅仅可以表示03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有学生认为可以表示0.3米,在表示的过程中线段更适合,因为0.3米是长度单位;有学生认为可以表示0.3天,有学生却认为不可以用0.3天表示,因为将1天平均分成3份没有意义,但有学生立即反驳,认为只要将1天平均分成10份,不需要具体表示每一份是多少小时,所以3份就是0.3天……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操作、讨论和交流中建构着小数的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对小数意义的深度探究,学生发现小数中也有“满十进一”的写数规则。
  数学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让学生与课程处于积极互动之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教学必须还学于生,在动手实验中让课程与学生经验有效对接,从而让学生不断地适应课程、创生课程。
其他文献
教贵于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情感的交流。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认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1.我的网名叫守护神  这是一个兴起网名的时代,无论之前的QQ,后来的微博,还是当下的微信,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名,你可以任意起,不受年龄性别学历地域的约束,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我也起了个网名,叫“守护神”。我之所以起了这样一个“高大上”的网名,并不是为了炫耀我有什么超人的本事,也不是为了在网上泡几个女青年,主要是为了彰显我的职业和终极理想。我的职业是人民警察,我的终极理想当然与神探与除暴安良有关,
【摘要】在球类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来源于比赛,而后要能服务于比赛。这样学生所学的各种技术才能更有效地转变为技能,灵活运用到球类比赛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为锻炼身体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如果纯粹是为了完成体育课的任务而进行教学,那么这种课是无效的,学生不能成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高效地学好技术动作,让每课之间前后衔接最后成功转化为学生的运动技
[摘要]课程即生活,儿童在学校中的一切经历都是课程。西平小学运动会从“创想”出发,多学科、多视角联合进行课程研发,运动会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运动组成,而是儿童生活、生命的高度融合和表现。  [关键词]课程化设计 运动会 儿童生命融合  2016年4月29日,春风和煦,阳光灿烂,西平小学校园内一场盛况空前的运动会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笑容。创意无限、别开生面的运动会,注定将
【摘要】部分学习科学家认为:学习即知识建构。他们提出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身心理表征,并由此做出推断的过程。思维导图是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思维工具,既能帮助师生进行思维整理,又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重组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认知结构,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好帮手。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依据和支撑,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知识
【关键词】统编教材 双线组元 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  “双线组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之一,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选择文本内容和安排教材编写体例,既坚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理念,又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意识。其中,语文要素的编排,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突破和创新,把必需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应该养成的语文素养,在单元导语
【摘要】众所周知,单词是语言的素材,只有发音正确才可以顺利地进行交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读音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正因为如此,课堂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单词读音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围绕小学英语单词读音教学(自然跟读、跳跃跟读、弹性跟读、回声跟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然跟读 跳跃跟读 弹性跟读 回声跟读  在小学阶段,英语单词的学习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单词就不能有效地进
[摘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阅读教学对学生终生学习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乏味的教学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学中缺乏建立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缺乏研究。教师应该直面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课堂研究、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阅读 学生主体 情境  阅读,就是读书,是对文字或信息进行感观认知的一种行为方
[摘要]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借助网络资源优势,拓展节日文化的外延,组织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底。  [关键词]文化 传统节日 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于2012年诞生于重庆市融汇国际温泉城,学校系重庆市沙坪坝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占地32.4亩,建制36个教学班。学校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重庆市最美书屋授牌学校和沙坪坝区第一个人工智能课程基地学校。学校以办学理念“融知汇行,养正涵能”为引领,形成了“雅正包容,开放创新”的文化精神,为培养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知行合一、雅正创新的“完整儿童”和“精彩儿童”奠定基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