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于2012年诞生于重庆市融汇国际温泉城,学校系重庆市沙坪坝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占地32.4亩,建制36个教学班。学校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重庆市最美书屋授牌学校和沙坪坝区第一个人工智能课程基地学校。学校以办学理念“融知汇行,养正涵能”为引领,形成了“雅正包容,开放创新”的文化精神,为培养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知行合一、雅正创新的“完整儿童”和“精彩儿童”奠定基础。
“融”本义指“用鬲(li)烹饪食物,炊气上升,使食物熟透”,引申义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液体”;“汇”本义为“盛器”,引申义为“积聚、收集和集中涌现”;“融汇”为“融合、汇聚”之义,蕴含古与今的融汇、中与外的融汇、知与行的融汇、身与心的融汇、学与创的融汇;“融汇”一词具有万源归宗、万象归一、万法趋同的哲学气象,其阴阳相生、大道至同、开合互易、万法归一的意蕴正好暗合融汇沙小的教育观和方法论。“融汇教育”办学主张具有以下几点核心内涵:
(1)融汇教育是学兼中外的教育。学兼中外要求顺应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国际视野培养初具世界感知的完整儿童,以中国情怀培养初具中国烙印和灵魂的精彩儿童。
(2)融汇教育是德业双修的教育。德业双修要求学校以全人教育为目标,育人既要重视德性养成,又要重视心智成长,应提出德术并重、身心共健的要求,更好地立德树人。
(3)融汇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知行合一倡導学校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校通过建构与实施完整而精彩的学校课程来弥补当前学校教育重“知”轻“行”的普遍问题。
(4)融汇教育是雅正创新的教育。雅正创新要求教育既要倡导学有标准而又要鼓励创新。《毛诗序》释“雅”为“正”,“正”即“标准”之义。好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试错创新。
综上所述,“融汇教育”就是融汇中外、融汇身心、融汇知行、融汇学创的全人教育,它是学校办学风格的最高追求,是校长创建学校品牌的理念之魂,是学校培养拥有世界多元文化视界、具有中国文化烙印、能将知行有机结合、在任何时空情境下都能创造幸福生活的未来人才的理想愿景。
办学主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是教育思想在办学认知上的映射,是办学者对人、对教育、对学校的本质认识。“融汇教育”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生产物质活动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二是人才能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三是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这种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每个素养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对依据核心素养来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了挑战。核心素养最终需要落实到学校中,并通过学校的办学实践使学生获得。
“融汇教育”以融易课程、融知课堂、融慧教师等概念为体系,共同构成融汇沙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建构理念先进、内容统整、实施高效的“融易课程”是践行“融汇教育”主张的关键行动。
1.课程理念学兼中外
课程即“跑道”。不管课程是“静止的状态”还是“动态的生成”,建构并实施有逻辑统整感并能自我进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是“融汇教育”不懈的追求。“融易课程”正是统合了拉尔夫·泰勒的现代经典课程原理与小威廉.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理论,既重视基于育人目标的课程顶层设计,又高度重视师生等参与主体对于课程的再创造,开启了封闭与开放、结果与过程、先验与生成的课程融合实践。
2.课程体系融合统整
“易”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和不易,“融易课程”尊崇不易的规律、以简易的方式紧跟变易的时代,它遵循课程即经历、课程即情怀、课程即养成、课程即生长的理念,建构并实施了以国家学科课程群为“1”,学校特色课程群为“0”的“1添0”课程体系,该体系将学校整体课程与学校的“融汇文化”对接,建构了以融易语文、融错数学、融译英语、融耀音乐、融真科学、融冶体育等为体系的学科课程群和基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知行合一、雅正创新”为目标的校本特色课程群,学校每年提供给学生必修和选修的本校课程达80门,让培养完整而精彩的融汇儿童成为可能。 3.课程实施融汇嵌入
融易课程的实施方式独具特色:一是打造“嵌入式”空间,学校将纸质图书、电脑、平板等物资嵌入配置到每个楼道、教室和功能室,为师生学习提供便利;二是整合“嵌入式”时间,对每天、每周、每月、每期、每年的学习时间进行“嵌入式”设计,如40分钟的每节课都嵌入安排学生“课前3分钟”,每周都嵌入安排两个半天拓展课程社团选修,每个月都嵌入安排主题课程活动节等;三是拓展“嵌入式”实施渠道,坚持融知课堂主渠道,辅以融熠社团、融慧研学、融优学科、融暖节日、融雅仪式等实施方式,让每一个融汇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建构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是“融知课堂”肩负的历史使命。
1.全面更新教学观念,引领课堂深度转型
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堂”变成“学堂”是课堂转型的首要前提。“融知课堂”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的应试主导、被动学习、知行分离的典型问题,倡导教与学多向互动、知与行融合互嵌、学与创多维衍变的课堂。因此,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融知课堂”已经成为“双主嵌入”和“教学互易”的课堂,是“以学为本”和“知行合一”的课堂,是“试错合作”和“雅正创新”的课堂,“融知课堂”的实践使学校师生全面更新教学观念,成功实现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的课堂转型。
2.建构融知课堂模式,提升学本教学水平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实践场”,也是师生成长的“培养基”,基于“知识建构”的课堂转型追求,学校于2014年开启了“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学本课堂实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成功建构并实施了具有“融汇教育”特色的“双主四学试错”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导标自学一试错互学一点拨展学一拓知探学的实践,让传统的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了师生的“对话场”,让传统的教学从“教本式”变成了“学本式”,让过去“知识式传递”的教育范式转变为“对话式实践”教育范式,通过倡导“试错创新,自主自励”的学本课堂文化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让儿童真正回归儿童,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
3.打造学本教学品牌,增强示范辐射能量
以学为本的“融知课堂”是师生以学为本的实践场域,基于“学本课堂”的整体转型,学校以市级课题“基于‘嵌入式’学习场域的学校整体变革实践研究”为龙头,开启了以“融知课堂”“嵌入式”教学变革为引爆点的学校整体转型,学校以学为本的融易课程“嵌入式”实施方式、资源聚合的“嵌入式”课程空间、双主互易的“双主四学试错”模式、扁平化的“嵌入式”学校管理等成为学本教学改革带来的系列成果而被众多媒体报道,并作为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交流,其以学为本的课堂改革示范效应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力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潜心育人、甘于奉献的教师梯队是学校推进品牌建设的重要支点。
1.顶层设计教师发展规划,分层分类定向成长
“融慧教师”是知识与智慧并存的教师,是师德与师能兼得的教师,是雅正与创新共有的教师。学校每三年进行一次学校教师发展规划的整体设计,以职初教师、成熟教师、专家型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进行精准的“结构性访谈”,帮助教师定位自己的发展阶段、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找准自己的素养缺陷,通过帮助制订适合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收获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2.建立融慧教师素养标准,对标对表生长评价
制订“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融慧教师”职业素养标准”,从“育德力”“课程力”“教学力”“科研力”“管理力”“协作力”“反思力”等七大方面拟定“融慧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将教师核心素养与自己的发展规划有效链接,鼓励教师参照“融慧教师”素养标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每年开展基于七大核心素养的专业能力大赛,然后评选出“融汇十佳金贝壳奖”“融汇十佳银贝壳奖”和“融汇十佳新秀成长奖”。
3.抓实抓强校本研修品牌,促进教师集群成长
学校以重庆市重点课题“嵌入教师日常工作情境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为引领,开展校本研修的深度转型。学校独具特色的“嵌入式”校本研修以营造“嵌入式”学习场域、重构“嵌入式”研修团队、聚焦“嵌入式”研修内容,创新“嵌入式”研修管理与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师的集群成长,经过近六年的实践,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学校教师群体成果累累:近三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市区级课题38项,在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各级论文成果评比、市区“卓越课堂”教学成果每年稳居全区前茅。
注:该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嵌入式’学习场域的学校整体变革研究”(课题编号:XH20188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郑伟.《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派纳,张华.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杨金林.让办学主张照亮学校前行的路[J]教育视界,2018(11)
一、“融汇教育”的核心内涵
“融”本义指“用鬲(li)烹饪食物,炊气上升,使食物熟透”,引申义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液体”;“汇”本义为“盛器”,引申义为“积聚、收集和集中涌现”;“融汇”为“融合、汇聚”之义,蕴含古与今的融汇、中与外的融汇、知与行的融汇、身与心的融汇、学与创的融汇;“融汇”一词具有万源归宗、万象归一、万法趋同的哲学气象,其阴阳相生、大道至同、开合互易、万法归一的意蕴正好暗合融汇沙小的教育观和方法论。“融汇教育”办学主张具有以下几点核心内涵:
(1)融汇教育是学兼中外的教育。学兼中外要求顺应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国际视野培养初具世界感知的完整儿童,以中国情怀培养初具中国烙印和灵魂的精彩儿童。
(2)融汇教育是德业双修的教育。德业双修要求学校以全人教育为目标,育人既要重视德性养成,又要重视心智成长,应提出德术并重、身心共健的要求,更好地立德树人。
(3)融汇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知行合一倡導学校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校通过建构与实施完整而精彩的学校课程来弥补当前学校教育重“知”轻“行”的普遍问题。
(4)融汇教育是雅正创新的教育。雅正创新要求教育既要倡导学有标准而又要鼓励创新。《毛诗序》释“雅”为“正”,“正”即“标准”之义。好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试错创新。
综上所述,“融汇教育”就是融汇中外、融汇身心、融汇知行、融汇学创的全人教育,它是学校办学风格的最高追求,是校长创建学校品牌的理念之魂,是学校培养拥有世界多元文化视界、具有中国文化烙印、能将知行有机结合、在任何时空情境下都能创造幸福生活的未来人才的理想愿景。
二、“融汇教育”的理论基础
办学主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是教育思想在办学认知上的映射,是办学者对人、对教育、对学校的本质认识。“融汇教育”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生产物质活动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二是人才能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三是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二)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这种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育学基础:中国学生发展核养理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每个素养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对依据核心素养来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了挑战。核心素养最终需要落实到学校中,并通过学校的办学实践使学生获得。
三、“融汇教育”的实践方略
“融汇教育”以融易课程、融知课堂、融慧教师等概念为体系,共同构成融汇沙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融易课程:让每一颗沙粒都熠熠生辉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建构理念先进、内容统整、实施高效的“融易课程”是践行“融汇教育”主张的关键行动。
1.课程理念学兼中外
课程即“跑道”。不管课程是“静止的状态”还是“动态的生成”,建构并实施有逻辑统整感并能自我进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是“融汇教育”不懈的追求。“融易课程”正是统合了拉尔夫·泰勒的现代经典课程原理与小威廉.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理论,既重视基于育人目标的课程顶层设计,又高度重视师生等参与主体对于课程的再创造,开启了封闭与开放、结果与过程、先验与生成的课程融合实践。
2.课程体系融合统整
“易”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和不易,“融易课程”尊崇不易的规律、以简易的方式紧跟变易的时代,它遵循课程即经历、课程即情怀、课程即养成、课程即生长的理念,建构并实施了以国家学科课程群为“1”,学校特色课程群为“0”的“1添0”课程体系,该体系将学校整体课程与学校的“融汇文化”对接,建构了以融易语文、融错数学、融译英语、融耀音乐、融真科学、融冶体育等为体系的学科课程群和基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知行合一、雅正创新”为目标的校本特色课程群,学校每年提供给学生必修和选修的本校课程达80门,让培养完整而精彩的融汇儿童成为可能。 3.课程实施融汇嵌入
融易课程的实施方式独具特色:一是打造“嵌入式”空间,学校将纸质图书、电脑、平板等物资嵌入配置到每个楼道、教室和功能室,为师生学习提供便利;二是整合“嵌入式”时间,对每天、每周、每月、每期、每年的学习时间进行“嵌入式”设计,如40分钟的每节课都嵌入安排学生“课前3分钟”,每周都嵌入安排两个半天拓展课程社团选修,每个月都嵌入安排主题课程活动节等;三是拓展“嵌入式”实施渠道,坚持融知课堂主渠道,辅以融熠社团、融慧研学、融优学科、融暖节日、融雅仪式等实施方式,让每一个融汇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
(二)融知课堂:让知行试错引领学生成长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建构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是“融知课堂”肩负的历史使命。
1.全面更新教学观念,引领课堂深度转型
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堂”变成“学堂”是课堂转型的首要前提。“融知课堂”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的应试主导、被动学习、知行分离的典型问题,倡导教与学多向互动、知与行融合互嵌、学与创多维衍变的课堂。因此,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融知课堂”已经成为“双主嵌入”和“教学互易”的课堂,是“以学为本”和“知行合一”的课堂,是“试错合作”和“雅正创新”的课堂,“融知课堂”的实践使学校师生全面更新教学观念,成功实现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的课堂转型。
2.建构融知课堂模式,提升学本教学水平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实践场”,也是师生成长的“培养基”,基于“知识建构”的课堂转型追求,学校于2014年开启了“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学本课堂实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成功建构并实施了具有“融汇教育”特色的“双主四学试错”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导标自学一试错互学一点拨展学一拓知探学的实践,让传统的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了师生的“对话场”,让传统的教学从“教本式”变成了“学本式”,让过去“知识式传递”的教育范式转变为“对话式实践”教育范式,通过倡导“试错创新,自主自励”的学本课堂文化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让儿童真正回归儿童,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
3.打造学本教学品牌,增强示范辐射能量
以学为本的“融知课堂”是师生以学为本的实践场域,基于“学本课堂”的整体转型,学校以市级课题“基于‘嵌入式’学习场域的学校整体变革实践研究”为龙头,开启了以“融知课堂”“嵌入式”教学变革为引爆点的学校整体转型,学校以学为本的融易课程“嵌入式”实施方式、资源聚合的“嵌入式”课程空间、双主互易的“双主四学试错”模式、扁平化的“嵌入式”学校管理等成为学本教学改革带来的系列成果而被众多媒体报道,并作为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交流,其以学为本的课堂改革示范效应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三)融慧教师:让团队协作助推集群成长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力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潜心育人、甘于奉献的教师梯队是学校推进品牌建设的重要支点。
1.顶层设计教师发展规划,分层分类定向成长
“融慧教师”是知识与智慧并存的教师,是师德与师能兼得的教师,是雅正与创新共有的教师。学校每三年进行一次学校教师发展规划的整体设计,以职初教师、成熟教师、专家型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进行精准的“结构性访谈”,帮助教师定位自己的发展阶段、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找准自己的素养缺陷,通过帮助制订适合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收获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2.建立融慧教师素养标准,对标对表生长评价
制订“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融慧教师”职业素养标准”,从“育德力”“课程力”“教学力”“科研力”“管理力”“协作力”“反思力”等七大方面拟定“融慧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将教师核心素养与自己的发展规划有效链接,鼓励教师参照“融慧教师”素养标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每年开展基于七大核心素养的专业能力大赛,然后评选出“融汇十佳金贝壳奖”“融汇十佳银贝壳奖”和“融汇十佳新秀成长奖”。
3.抓实抓强校本研修品牌,促进教师集群成长
学校以重庆市重点课题“嵌入教师日常工作情境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为引领,开展校本研修的深度转型。学校独具特色的“嵌入式”校本研修以营造“嵌入式”学习场域、重构“嵌入式”研修团队、聚焦“嵌入式”研修内容,创新“嵌入式”研修管理与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师的集群成长,经过近六年的实践,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学校教师群体成果累累:近三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市区级课题38项,在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各级论文成果评比、市区“卓越课堂”教学成果每年稳居全区前茅。
注:该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嵌入式’学习场域的学校整体变革研究”(课题编号:XH20188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郑伟.《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派纳,张华.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杨金林.让办学主张照亮学校前行的路[J]教育视界,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