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教育走向生本”的郭思乐教授曾经说过:教有限而学无限,教有形而学无形,只有依靠学生的学才能优于教师的教。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知识不是教会的,是建构的,建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用心使用知识的过程。大家都知道,知识必须转化为“熟练技能”才有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致力于真正教会学生建构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了有用,学了有益。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的是弘扬人文精神,坚持实施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关注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自己能否对语文这门学科进行琢磨。也就是则重于让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语文的状态。
我在教学中做得最多的一点是:让学生做他们能够做的事。
一、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习,让学生作主
学习语文,要掌握基础知识,生字生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我在讲新课前,总喜欢把每篇课文的生字生词,作为预习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不懂的弄懂。上课时,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不管对象一视同仁地要去识几个同样的字、释几个同样的意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的厌烦情绪。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就要注重督促落实,字词关一定要过。
二、课文学习内容的整理,让学生作主
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同个体的阅读体会是不同的,关注度也是不同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课文的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整理的结果在堂上交流时在小组中发言,然后由小组推荐好的在堂上宣读。如果他们理解得不到位、不准确,可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修正、补充。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意识,又在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在教七年级第一册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生字词的学习这一块,学生除了弄懂课后注释的生字词外,还有不少同学注意到“颤抖”这个词的意义和“落”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课文内容整理这一块,学生有关心“我”的最后胜利的,有对小伙伴们的“开溜”和杰利的表现提出异议的,还有对“我”的父亲指导“我”走下悬崖表示极大认同的,这些整理出来的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出一点生活哲理。所以,当学生把整理出来的一些感悟展示出来时,还有同学把它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而在《故乡》一文的词语探胜中,学生在体会“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一句中的“横”字,比较好的理解是:横是平躺着的形象,远远看去死气沉沉,没有一些向上的景象,与“萧索”、荒凉的意境十分和谐。有一个学生概括出,从画画的角度看,房子低矮,又靠着地平线,这样看远处的房子,所以给人“横”的感觉。说明鲁迅写作很客观,用词很准确。还有一个学生根据方言的意思进行理解,说这个“横”字用拟人手法,突出村子的懒散、无聊的特性。学生的这种理解虽然浅了一点,但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值得肯定。当然,不能忽略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随意解释。不同的人对同一语文形式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对文本可以任意解释。忽视了文本的规定性去作空中楼阁式的建构,文本就成了一种可以随意扭曲的东西,语文课就会可悲地成为一门没有标准的课。因此,如果发现学生在整理学习内容时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好把关工作,进行修正,纠偏。
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作主
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单元的未尾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为了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这个学习栏目里,我让学生作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开展语文活动,选择了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自己根据学习内容来收集整理资料,以备在堂上进行展示。由于让学生自己选择,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大,结果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这个综合性活动中,有学生根据广告及短信进行修辞方法的学习,极大地拓展了活动的内容,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又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戏曲大舞台”综合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十分感兴趣,因为当地的粤剧私伙局都有活动,有个别学生的亲戚也有参加,所以,他们找来粤剧唱段、黄梅戏唱段、京剧唱段来作比较,还饶有兴致地学唱“唱脸谱”,最后以该节目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文艺演出。
四、单元课文的自读篇目,让学生作主
新教材的内容多,如果都由老师去精讲,是不够时间的,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每单元精讲一两篇,自读两三篇的方法,自读的课文注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一篇文章学什么,由学生小组讨论后确定,目标定好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的要点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4课那两首散文诗,学生确定的学习目标是朗读;师生共同商定的学习要点是朗读的要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是,学生先背诵,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班上分小组朗读,选出优胜者在班里竞赛,评委也由学生担任。这样,自读课文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学得很有趣味。
除了以上的几个内容,我还注意在精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学习。象八年级下册的《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文章,释词、译句等内容及三篇课文的共同点我都采用让学生自我完成的方式来处理,当学生有了能做而又可做之事时,他们的学习动力是无庸置疑的。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的是弘扬人文精神,坚持实施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关注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自己能否对语文这门学科进行琢磨。也就是则重于让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语文的状态。
我在教学中做得最多的一点是:让学生做他们能够做的事。
一、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习,让学生作主
学习语文,要掌握基础知识,生字生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我在讲新课前,总喜欢把每篇课文的生字生词,作为预习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不懂的弄懂。上课时,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不管对象一视同仁地要去识几个同样的字、释几个同样的意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的厌烦情绪。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就要注重督促落实,字词关一定要过。
二、课文学习内容的整理,让学生作主
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同个体的阅读体会是不同的,关注度也是不同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课文的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整理的结果在堂上交流时在小组中发言,然后由小组推荐好的在堂上宣读。如果他们理解得不到位、不准确,可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修正、补充。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意识,又在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在教七年级第一册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生字词的学习这一块,学生除了弄懂课后注释的生字词外,还有不少同学注意到“颤抖”这个词的意义和“落”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课文内容整理这一块,学生有关心“我”的最后胜利的,有对小伙伴们的“开溜”和杰利的表现提出异议的,还有对“我”的父亲指导“我”走下悬崖表示极大认同的,这些整理出来的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出一点生活哲理。所以,当学生把整理出来的一些感悟展示出来时,还有同学把它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而在《故乡》一文的词语探胜中,学生在体会“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一句中的“横”字,比较好的理解是:横是平躺着的形象,远远看去死气沉沉,没有一些向上的景象,与“萧索”、荒凉的意境十分和谐。有一个学生概括出,从画画的角度看,房子低矮,又靠着地平线,这样看远处的房子,所以给人“横”的感觉。说明鲁迅写作很客观,用词很准确。还有一个学生根据方言的意思进行理解,说这个“横”字用拟人手法,突出村子的懒散、无聊的特性。学生的这种理解虽然浅了一点,但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值得肯定。当然,不能忽略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随意解释。不同的人对同一语文形式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对文本可以任意解释。忽视了文本的规定性去作空中楼阁式的建构,文本就成了一种可以随意扭曲的东西,语文课就会可悲地成为一门没有标准的课。因此,如果发现学生在整理学习内容时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好把关工作,进行修正,纠偏。
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作主
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单元的未尾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为了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这个学习栏目里,我让学生作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开展语文活动,选择了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自己根据学习内容来收集整理资料,以备在堂上进行展示。由于让学生自己选择,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大,结果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这个综合性活动中,有学生根据广告及短信进行修辞方法的学习,极大地拓展了活动的内容,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又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戏曲大舞台”综合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十分感兴趣,因为当地的粤剧私伙局都有活动,有个别学生的亲戚也有参加,所以,他们找来粤剧唱段、黄梅戏唱段、京剧唱段来作比较,还饶有兴致地学唱“唱脸谱”,最后以该节目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文艺演出。
四、单元课文的自读篇目,让学生作主
新教材的内容多,如果都由老师去精讲,是不够时间的,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每单元精讲一两篇,自读两三篇的方法,自读的课文注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一篇文章学什么,由学生小组讨论后确定,目标定好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的要点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4课那两首散文诗,学生确定的学习目标是朗读;师生共同商定的学习要点是朗读的要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是,学生先背诵,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班上分小组朗读,选出优胜者在班里竞赛,评委也由学生担任。这样,自读课文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学得很有趣味。
除了以上的几个内容,我还注意在精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学习。象八年级下册的《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文章,释词、译句等内容及三篇课文的共同点我都采用让学生自我完成的方式来处理,当学生有了能做而又可做之事时,他们的学习动力是无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