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始终是教师掌控着课堂。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状况,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标,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改变角色,为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引导,就是在学生遇到问题、障碍时,教师能够提示思路,指明作答方向,但要做到引而不发,指而不明。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不能在课堂上“居高临下”,而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其参与活动的行为方式在于观察、倾听、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调控课堂的教学设计,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要避免“一言堂”,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倾听学生的心声。其实,倾听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是师生心灵火花的碰撞。交流的方式也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学生交流,也可以用表情、动作来交流,哪怕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点头,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引导、参与和倾听,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愉悦的关系更便于师生之间交流、探讨。
自主学习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要有自觉的意识,主动的行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做到: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途径。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去说。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疑问,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发现、总结,教师的示范不能替代学生的创作。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这是每个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可是,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的很多教师不能放开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担心有问题遗漏掉,因而,设计细之又细,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用什么句式、用哪些词语都进行了充分预设。可谓步步为营,天衣无缝。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又进行了严格的操作,恐怕就显得过于死板,就等于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要学生按照自己的那一套去做,学生没有丝毫的发挥余地。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回答问题稍微偏离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就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思路上。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时间,也没有主动创新的余地,怎么谈得上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平平淡淡,没有一点应有的活力和灵气。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为学生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挥情境,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一、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新奇又陌生。如果学得好,钻得进去,则兴趣盎然;如果学得不好,则兴趣大减。所以,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英语课堂充满着感情色彩,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英语情境法。适宜的情境是学生爱学的有效环境,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教材中的What colour is it?时,我课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物品,讲授时,不断展示给学生。这些物品有特色,又直观,学生会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这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竞赛法。课堂不能是平淡的,不然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开展读单词、背课文等比赛,给学生创造出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感也就消失了,学生就会振作精神,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主动开放的学习空间,下放学生学习的权利
教师要启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表现自己。要给学生选择英语学习内容的权利,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给学生参与英语课堂评价的权利。每个人的性格是独有的,教师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开设英语角、英语广播台等活动,为课堂教学创设课外空间,使英语能走进学生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创造精神。
(责编 张亚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引导,就是在学生遇到问题、障碍时,教师能够提示思路,指明作答方向,但要做到引而不发,指而不明。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不能在课堂上“居高临下”,而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其参与活动的行为方式在于观察、倾听、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调控课堂的教学设计,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要避免“一言堂”,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倾听学生的心声。其实,倾听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是师生心灵火花的碰撞。交流的方式也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学生交流,也可以用表情、动作来交流,哪怕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点头,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引导、参与和倾听,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愉悦的关系更便于师生之间交流、探讨。
自主学习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要有自觉的意识,主动的行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做到: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途径。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去说。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疑问,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发现、总结,教师的示范不能替代学生的创作。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这是每个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可是,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的很多教师不能放开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担心有问题遗漏掉,因而,设计细之又细,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用什么句式、用哪些词语都进行了充分预设。可谓步步为营,天衣无缝。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又进行了严格的操作,恐怕就显得过于死板,就等于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要学生按照自己的那一套去做,学生没有丝毫的发挥余地。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回答问题稍微偏离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就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思路上。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时间,也没有主动创新的余地,怎么谈得上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平平淡淡,没有一点应有的活力和灵气。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为学生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挥情境,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一、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新奇又陌生。如果学得好,钻得进去,则兴趣盎然;如果学得不好,则兴趣大减。所以,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英语课堂充满着感情色彩,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英语情境法。适宜的情境是学生爱学的有效环境,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教材中的What colour is it?时,我课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物品,讲授时,不断展示给学生。这些物品有特色,又直观,学生会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这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竞赛法。课堂不能是平淡的,不然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开展读单词、背课文等比赛,给学生创造出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感也就消失了,学生就会振作精神,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主动开放的学习空间,下放学生学习的权利
教师要启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表现自己。要给学生选择英语学习内容的权利,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给学生参与英语课堂评价的权利。每个人的性格是独有的,教师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开设英语角、英语广播台等活动,为课堂教学创设课外空间,使英语能走进学生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创造精神。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