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指导力是校长专业化程度重要指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前提条件,是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校长教学指导力的提升要立足中小学第一线,要从教学实践或教学管理实践中来。“共同体”建设是一种媒介或一个平台,在这个媒介或平台上,让校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现教学指导力的不断提高。
一、抓好基地校建设,实施区域典型带动工程
抓好基地校建设是培树典型的过程,是让优秀校长做“教学指导力”示范或榜样,发挥带动或辐射作用。在基地校建设过程中,学校需要专业支持,校长也要主动追求教学指导力的提升。
1.做好基地校参谋工作,为成员校提供典型经验
为了做好基地校建设工作,每学期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地校,进行全面听课,准确掌握基地校教学实际情况,撰写教學工作诊断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基地校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促进了基地校快速发展。同时,以基地校为辐射点,不断地为“共同体”提供好的做法或经验,带动成员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培养区域兼职教研员,共同打造名优骨干教师
根据实际需要,教师进修学校聘请优秀业务领导为兼职教研员,共同开展跟踪教学、观课议课、专题培训等活动。专门制定“兼职教研员与教师共同研修成长计划”,即兼职教研员与共同体骨干教师(3至5人)每学期共研一个课题(专题)、共写一篇论文,每月共讲一节课、共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学期末由学科骨干教师出汇报课和专题发言,兼职教研员进行学期工作总结。业务领导的教学指导能力水平是校长教学指导力的集中体现,这关系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3.基地牵头自主发展,扎实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共同体”实行自主管理,每个“共同体”由基地校牵头,召开通过学期联席会议,共同制定 “共同体学期活动计划”,策划与设计区域教研活动,也调动了区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共体围绕“专业技能”考核验收工作,自主开展区域性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围绕“优质课”教学验收和复检,结合“问题研究”,积极开展研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共同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和经验成果。
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从学校到“共同体”,再从“共同体”到学校,解决问题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1.课题挂帅,实现科研引领
校长科研能力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宽,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校长科研能力,我们实施了“共同体”课题带动计划,每个“共同体”将科研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都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确定了研究课题。同时,由基地校牵头实施,发挥科研课题研究引领作用。经过几年实践,我们利用区域教师的人力优势,实现了科研活动区域化,形成了区域研究合力;通过“共同体”活动促进了校长相互切磋、交流合作,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教育科研水平。
2.主题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问题趋动”策略,通过“共同体”活动破解各成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难问题。“共同体”根据教学共性问题,确定学年教研主题,制定主题教研活动方案,通过“专家组”的论证后,然后组织实施。主题教研是“共同体”协作的活动形式,也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模式:问题——学习——探索——总结。校长也在实施主题教研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促进业务领导团队化,加强研究型组织建设
“共同体”工作重在形成一种教学指导的合力,优化区域优质教育人力资源;“共同体”工作是自主发展的一条途径,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线性干训模式。它的优势是区域内优秀业务领导自己拧成一股绳,自我主体意识被激活,这对提升教学指导力意义深远。
1.加强区域教研组建设
发挥“共同体”名优教师作用,是校长教学指导力延伸和外拓的一种手段。校长教学指导力在于“用人”,在于人尽其才,个自发挥作用。加强区域教研组建设,是校长教学指导力的高端体现。共同打造区域教研团队,也是对校长教学指导力的严峻考验。“共同体”将学科骨干教师调动起来,成立“区域学科教研组”,形成了研究合力,科学有效地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
2.开展跨校结对子活动
为提升校长教学指导力的广度,各共同体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全天侯教师、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的帮带作用,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各共同体开展了“跨校结对子”活动。师生共研一个课题、共上一节课、共写一篇论文,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四、以区域联动为渠道,积极推广经验成果
“共同体”不单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为满足教学工作实际需要、立足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学校联合体。
1.开展教学共研活动
为解决共同体遇到的共性问题,打破了“共同体”单打独斗的局面,各共同体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从深层次调动校际之间和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区域研究深度。
2.召开网络视频会议
为促进共同体间的成果交流,降低活动成本。进修学校向各基地校下放双向视频系统的管理权,由共同体建立网络视频会议。联手各校业务领导共同开展了网络小学科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试卷分析等活动。共同体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进行了交流经验成果,同时解决了小学科集体备课难的问题。由于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各校间合作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共同体”建设这一平台,为校长教学指导力提升营造自主成长空间,用实战代替说教,用演练代替空谈,打破干训工作自上而下的线性结构,建立起了一个开放的、实践的、互动的、合作的、自主的、理性的校长专业发展模型,在校长教学指导力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开创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褚宏启、杨海燕等著:《走向校长专业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林 森:《教育家办学导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使命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李元昌:《如何做好主题教研工作》专题讲座稿(2012年)
一、抓好基地校建设,实施区域典型带动工程
抓好基地校建设是培树典型的过程,是让优秀校长做“教学指导力”示范或榜样,发挥带动或辐射作用。在基地校建设过程中,学校需要专业支持,校长也要主动追求教学指导力的提升。
1.做好基地校参谋工作,为成员校提供典型经验
为了做好基地校建设工作,每学期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地校,进行全面听课,准确掌握基地校教学实际情况,撰写教學工作诊断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基地校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促进了基地校快速发展。同时,以基地校为辐射点,不断地为“共同体”提供好的做法或经验,带动成员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培养区域兼职教研员,共同打造名优骨干教师
根据实际需要,教师进修学校聘请优秀业务领导为兼职教研员,共同开展跟踪教学、观课议课、专题培训等活动。专门制定“兼职教研员与教师共同研修成长计划”,即兼职教研员与共同体骨干教师(3至5人)每学期共研一个课题(专题)、共写一篇论文,每月共讲一节课、共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学期末由学科骨干教师出汇报课和专题发言,兼职教研员进行学期工作总结。业务领导的教学指导能力水平是校长教学指导力的集中体现,这关系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3.基地牵头自主发展,扎实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共同体”实行自主管理,每个“共同体”由基地校牵头,召开通过学期联席会议,共同制定 “共同体学期活动计划”,策划与设计区域教研活动,也调动了区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共体围绕“专业技能”考核验收工作,自主开展区域性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围绕“优质课”教学验收和复检,结合“问题研究”,积极开展研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共同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和经验成果。
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从学校到“共同体”,再从“共同体”到学校,解决问题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1.课题挂帅,实现科研引领
校长科研能力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宽,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校长科研能力,我们实施了“共同体”课题带动计划,每个“共同体”将科研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都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确定了研究课题。同时,由基地校牵头实施,发挥科研课题研究引领作用。经过几年实践,我们利用区域教师的人力优势,实现了科研活动区域化,形成了区域研究合力;通过“共同体”活动促进了校长相互切磋、交流合作,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教育科研水平。
2.主题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问题趋动”策略,通过“共同体”活动破解各成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难问题。“共同体”根据教学共性问题,确定学年教研主题,制定主题教研活动方案,通过“专家组”的论证后,然后组织实施。主题教研是“共同体”协作的活动形式,也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模式:问题——学习——探索——总结。校长也在实施主题教研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促进业务领导团队化,加强研究型组织建设
“共同体”工作重在形成一种教学指导的合力,优化区域优质教育人力资源;“共同体”工作是自主发展的一条途径,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线性干训模式。它的优势是区域内优秀业务领导自己拧成一股绳,自我主体意识被激活,这对提升教学指导力意义深远。
1.加强区域教研组建设
发挥“共同体”名优教师作用,是校长教学指导力延伸和外拓的一种手段。校长教学指导力在于“用人”,在于人尽其才,个自发挥作用。加强区域教研组建设,是校长教学指导力的高端体现。共同打造区域教研团队,也是对校长教学指导力的严峻考验。“共同体”将学科骨干教师调动起来,成立“区域学科教研组”,形成了研究合力,科学有效地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
2.开展跨校结对子活动
为提升校长教学指导力的广度,各共同体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全天侯教师、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的帮带作用,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各共同体开展了“跨校结对子”活动。师生共研一个课题、共上一节课、共写一篇论文,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四、以区域联动为渠道,积极推广经验成果
“共同体”不单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为满足教学工作实际需要、立足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学校联合体。
1.开展教学共研活动
为解决共同体遇到的共性问题,打破了“共同体”单打独斗的局面,各共同体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从深层次调动校际之间和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区域研究深度。
2.召开网络视频会议
为促进共同体间的成果交流,降低活动成本。进修学校向各基地校下放双向视频系统的管理权,由共同体建立网络视频会议。联手各校业务领导共同开展了网络小学科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试卷分析等活动。共同体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进行了交流经验成果,同时解决了小学科集体备课难的问题。由于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各校间合作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共同体”建设这一平台,为校长教学指导力提升营造自主成长空间,用实战代替说教,用演练代替空谈,打破干训工作自上而下的线性结构,建立起了一个开放的、实践的、互动的、合作的、自主的、理性的校长专业发展模型,在校长教学指导力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开创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褚宏启、杨海燕等著:《走向校长专业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林 森:《教育家办学导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使命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李元昌:《如何做好主题教研工作》专题讲座稿(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