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年龄在3—7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文章阐述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提出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浅谈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阶段年龄在3—7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相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重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幼儿的“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这说明幼儿的“健康”,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第二,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差。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条件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前提和条件。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心理知识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产生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
2、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何况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创设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基本前提。
3、创造爱的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脸、小手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是主要途径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简单之和,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园日常工作融合才会获得高效益。
1、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中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取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各年龄班、平行班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这样正好可以弥补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不足。
3、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
4、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体育运动促进幼儿的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及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有效方法。
(三)家园共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共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影响和教育。以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共育黑板报、共育桥、家长调查问卷、家访、教育与家长交流、宣传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教师要尽量避免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对幼儿心理的不良影响有些是可以尽量减轻或避免的,如我们在准备教材时,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觉。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加强对自身心理的调节。即加强自身的修养,“以理制情”:合理地进行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注意工作方法。首先要注意对幼儿说话的语气。语气,是一种言语表情,是反映情绪和态度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蹲下来,脸对脸,目光对目光”、“商量式”的语气。宽松、温馨的气氛,使小朋友个个开朗、开心。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愿每位幼教工作者(家长)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浅谈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阶段年龄在3—7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相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重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幼儿的“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这说明幼儿的“健康”,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第二,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差。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条件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前提和条件。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心理知识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产生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
2、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何况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创设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基本前提。
3、创造爱的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脸、小手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是主要途径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简单之和,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园日常工作融合才会获得高效益。
1、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中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取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各年龄班、平行班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这样正好可以弥补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不足。
3、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
4、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体育运动促进幼儿的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及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有效方法。
(三)家园共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共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影响和教育。以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共育黑板报、共育桥、家长调查问卷、家访、教育与家长交流、宣传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教师要尽量避免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对幼儿心理的不良影响有些是可以尽量减轻或避免的,如我们在准备教材时,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觉。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加强对自身心理的调节。即加强自身的修养,“以理制情”:合理地进行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注意工作方法。首先要注意对幼儿说话的语气。语气,是一种言语表情,是反映情绪和态度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蹲下来,脸对脸,目光对目光”、“商量式”的语气。宽松、温馨的气氛,使小朋友个个开朗、开心。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愿每位幼教工作者(家长)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