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论文中,关于有效复习字音字形的文章难得一见。或许因轻视使然,或许是繁琐所致,但其作为近几年高考语文的常考必考点,可谓举足轻重。我结合自己的复习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完善自我——“知耻而后勇”
字音字形题可谓开卷之题。这种位置安排既体现了语文试卷在难易程度上的阶梯状分布特点,又凸显了语文以辨音识字作为第一要义的工具性学科的意义。
如何还原语文的工具性学科意义?以怎样一种方式还原?确实是个难题。而上这样的复习专题课,要挑战的东西实在太多,最根本的一点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陋习。客观来讲,这种陋习是在现实的土壤里滋生的。当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错别字却充斥其间;当瞩目国内外大事时,我们听到的播音却错误频出;当漫步街道商场时,路标广告里的简化字不规范字大行其道。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余对字音字形不规范乃至错误的使用现象已由不习惯到习惯。我们如何在几天的复习时间里,让学生十拿九稳地咬准字音,中规中矩地使用汉字?
我们可以做的,是借高考复习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端正规范使用汉字的态度,从完善自身、塑造自我的高度对待汉字的使用问题。因此,我明确提出“让学生树立以咬不准字音、识不准汉字为耻辱”的教学目标。意在从现象探原的层面上而非单纯从应试的角度还原语文在根本上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意义。复习之初,我就让学生收罗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如“抄(炒)饭”、“补胎冲(充)气”、“另(零)售店铺”、“化工(公)司”、“名(明)信片”、“侯(候)诊室”、“爱(艾)滋病”、“照象(相)馆”……五花八门的错别字令学生眼花缭乱又捧腹大笑。在加入他们的讨论的时候,我又引导他们“炮轰”所谓的“星”们、“腕”们、“超女快男”。诸如,“命运多舛(chuǎn)”的“舛”字在他们口中却成了“桀(jié)”,“莘莘(shēn)学子”的“莘”字在他们口中则成了“辛(xīn)”,连续剧《潜伏》的“潜(qián)”念成了“qiǎn”,“不孚众望、七月流火、差强人意、美轮美奂”等成语的使用更是严重地背离了它们的原意。能与“星”们、“腕”们较劲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复习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学生轻松会意的笑声当中,正式进入了字音字形复习专题课的操作阶段。
二、有的放矢——“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已往经验,我们在复习这一考点的时候,会特意精选、组合一些套题,这些套题涉及了字音字形的方方面面。我们自以为工作做得很细,学生应该学得很扎实,但我们在检测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生遗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
有实效,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也才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的时候做到防微杜渐。而课堂要有实效,“广撒网”是不行的,唯有“精施肥”,做到有的放矢。我将复习的切入点确定在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上。分析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很少不在这上面下工夫。如以“咸、单、尃、真”为声符,组成了“碱箴喊减感”、“阐弹禅惮殚”、“缚薄簿膊博”、“滇嗔缜填慎”四组形近字,要求学生选出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为了引导学生对多音字、形近字给予足够的重视,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两个相关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叫做“自找自查”,要求学生在有关字音字形的训练题中,根据自身掌握的实际情况,查找出各不少于10例的多音字、形近字,而罗列的这些多音字、形近字恰恰是自己很容易遗忘,或是自己不易识别把握的。并要求学生组成词,在笔记本上详实记录下来。第二个环节叫做“互查互纠”,即以同座两人为单位,综合两人的劳动成果,形成互补,在汇集的基础上,以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同座间的相互检查与纠正。进而将这种相互之间的检查与纠正拓展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青年人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他们纷纷使出自己的“撒手锏”,以难倒对方为能事,课堂气氛十分好。
三、激发热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方向盘,切入点是变速器的话,那么授课方式则是提供动力的油门,而兴趣就是油门里面的催燃剂。尤其是高三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如果不强调趣味,甚至漠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则很难在备受学生青睐的数理化学科前立足。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积极主动地担当起了“导演”的角色,努力营造竞赛氛围,其中让学生讲成语典故来纠正错别字的方式就很吸引学生,如学生讲“逢人说象(项)”:“项”指唐朝人“项斯”,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来就用来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还有学生讲“默(墨)守成规”与墨子,“子虚无(乌)有”与司马相如《子虚赋》,“鸠占雀(鹊)巢”与《诗经》,“名落深(孙)山”与一个名叫孙山的秀才赶考的故事有关。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在知识性趣味性的竞赛讲解中,既牢固记住了正确字,又解决了不少成语考题的问题,还培养了写作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学生在自豪、自叹、喜悦、悲伤、亢奋、落寞的情绪更迭中,不断提升自己求胜、求知的欲望。这種意图通过“自找自查”、“互查互纠”、“互问互答”几个教学环节得以圆满实现。学生始终在一种竞赛的热烈氛围中保持着精神情绪上的亢奋状态,自身潜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掘。
字音字形的复习彰显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在这样一种情景氛围当中,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想课堂本身具有的复习内容了。达到目的而不拘泥于目的,甚至超越目的,这是高考音形专题复习给我的启示。
一、完善自我——“知耻而后勇”
字音字形题可谓开卷之题。这种位置安排既体现了语文试卷在难易程度上的阶梯状分布特点,又凸显了语文以辨音识字作为第一要义的工具性学科的意义。
如何还原语文的工具性学科意义?以怎样一种方式还原?确实是个难题。而上这样的复习专题课,要挑战的东西实在太多,最根本的一点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陋习。客观来讲,这种陋习是在现实的土壤里滋生的。当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错别字却充斥其间;当瞩目国内外大事时,我们听到的播音却错误频出;当漫步街道商场时,路标广告里的简化字不规范字大行其道。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余对字音字形不规范乃至错误的使用现象已由不习惯到习惯。我们如何在几天的复习时间里,让学生十拿九稳地咬准字音,中规中矩地使用汉字?
我们可以做的,是借高考复习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端正规范使用汉字的态度,从完善自身、塑造自我的高度对待汉字的使用问题。因此,我明确提出“让学生树立以咬不准字音、识不准汉字为耻辱”的教学目标。意在从现象探原的层面上而非单纯从应试的角度还原语文在根本上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意义。复习之初,我就让学生收罗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如“抄(炒)饭”、“补胎冲(充)气”、“另(零)售店铺”、“化工(公)司”、“名(明)信片”、“侯(候)诊室”、“爱(艾)滋病”、“照象(相)馆”……五花八门的错别字令学生眼花缭乱又捧腹大笑。在加入他们的讨论的时候,我又引导他们“炮轰”所谓的“星”们、“腕”们、“超女快男”。诸如,“命运多舛(chuǎn)”的“舛”字在他们口中却成了“桀(jié)”,“莘莘(shēn)学子”的“莘”字在他们口中则成了“辛(xīn)”,连续剧《潜伏》的“潜(qián)”念成了“qiǎn”,“不孚众望、七月流火、差强人意、美轮美奂”等成语的使用更是严重地背离了它们的原意。能与“星”们、“腕”们较劲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复习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学生轻松会意的笑声当中,正式进入了字音字形复习专题课的操作阶段。
二、有的放矢——“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已往经验,我们在复习这一考点的时候,会特意精选、组合一些套题,这些套题涉及了字音字形的方方面面。我们自以为工作做得很细,学生应该学得很扎实,但我们在检测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生遗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
有实效,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也才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的时候做到防微杜渐。而课堂要有实效,“广撒网”是不行的,唯有“精施肥”,做到有的放矢。我将复习的切入点确定在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上。分析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很少不在这上面下工夫。如以“咸、单、尃、真”为声符,组成了“碱箴喊减感”、“阐弹禅惮殚”、“缚薄簿膊博”、“滇嗔缜填慎”四组形近字,要求学生选出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为了引导学生对多音字、形近字给予足够的重视,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两个相关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叫做“自找自查”,要求学生在有关字音字形的训练题中,根据自身掌握的实际情况,查找出各不少于10例的多音字、形近字,而罗列的这些多音字、形近字恰恰是自己很容易遗忘,或是自己不易识别把握的。并要求学生组成词,在笔记本上详实记录下来。第二个环节叫做“互查互纠”,即以同座两人为单位,综合两人的劳动成果,形成互补,在汇集的基础上,以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同座间的相互检查与纠正。进而将这种相互之间的检查与纠正拓展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青年人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他们纷纷使出自己的“撒手锏”,以难倒对方为能事,课堂气氛十分好。
三、激发热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方向盘,切入点是变速器的话,那么授课方式则是提供动力的油门,而兴趣就是油门里面的催燃剂。尤其是高三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如果不强调趣味,甚至漠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则很难在备受学生青睐的数理化学科前立足。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积极主动地担当起了“导演”的角色,努力营造竞赛氛围,其中让学生讲成语典故来纠正错别字的方式就很吸引学生,如学生讲“逢人说象(项)”:“项”指唐朝人“项斯”,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来就用来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还有学生讲“默(墨)守成规”与墨子,“子虚无(乌)有”与司马相如《子虚赋》,“鸠占雀(鹊)巢”与《诗经》,“名落深(孙)山”与一个名叫孙山的秀才赶考的故事有关。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在知识性趣味性的竞赛讲解中,既牢固记住了正确字,又解决了不少成语考题的问题,还培养了写作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学生在自豪、自叹、喜悦、悲伤、亢奋、落寞的情绪更迭中,不断提升自己求胜、求知的欲望。这種意图通过“自找自查”、“互查互纠”、“互问互答”几个教学环节得以圆满实现。学生始终在一种竞赛的热烈氛围中保持着精神情绪上的亢奋状态,自身潜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掘。
字音字形的复习彰显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在这样一种情景氛围当中,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想课堂本身具有的复习内容了。达到目的而不拘泥于目的,甚至超越目的,这是高考音形专题复习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