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游走在世界的另一端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远的复活节岛
  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乘坐波音737到复活节岛要飞4小时,旅游季节一周9班飞机,每天上岛离岛人数在200人左右。从GOOGLE EARTH上看复活节岛长得很像美国的B-2轰炸机,三边分别长16、18、22公里。岛上有许多死火山,最高的500多米,没有河流。
  适合现代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有岛的一角上几平方公里的面积,近年人们种了些树,盖了些房(没有超过两层的),打了深井取水,其他绝大部分都是砂石野草荒滩,除了放养些牛马羊外别无生机。岛上居民全靠为世界各地前来猎奇的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生,维持着脆弱的社会平衡。
  智利政府规定岛外人不得定居岛上,除非与本岛人通婚;岛内人不得无故离岛,除非去大陆看病。复活节岛号称地球的肚脐,首要原因是在地理上远离任何大陆,孤立地处在茫茫太平洋中央,因此空气格外新鲜,是个自然洗肺的好地方。抬头看天上云朵,丝毫毕现,有如尽在眼前,不由大喜自己视力倍增。岛上阳光浓烈,即使抹上防晒霜,三天下来旅友们也都个个晒得像煮熟的龙虾。
  石像散布在全岛各处,有近200个在环岛海岸边,400—600年前被古人树立起来,曾经被台风或海啸推倒,又被今人重新树立。有400多个已经在采石场雕塑完成但还没来得及运送到海边或者被遗弃在通往海边的路上。另有200多个未完成的雕像,散布在遍布全岛的9个采石场里。许多石像经过几百年的岁月销蚀,已经面目模糊,但也有许多石像仍然保留完好如初,头像栩栩如生。
  虽然采石、雕塑、运送在古时候(大约相当于我国的明代)艰险重重,又没有金属工具,耗费人力和时间巨大,但毕竟是力所能及。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当年岛上的人要做这些石像,又因为什么石像的制作和安放过程被终止了。行前曾临时抱佛脚,读了几本有关的学术书籍和论文,结合实地观察,我现在比较信服的解释是这样的:在石像诞生的那个时代,复活节岛还有着极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全岛为热带森林所覆盖。岛上居民来自两次较大规模的移民,一次是来自远在4000公里外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一次是来自近4000公里外的南美大陆。至于这些移民是主动寻找新生活还是被动漂流至此现在已不可考。这比同时期的郑和下西洋难多了,郑和是沿着海岸线和岛屿航行,而复活节岛的先民是完全在大洋里航行。岛上最盛时期人口曾经达到近十万,分成若干部落甚至演进出若干王国。为了体现王权和生存竞争,岛民开始建造复杂的建筑。不知哪个聪明人开始利用岛上的石料,雕塑和树立起第一座石像,或者是体现威权,或者是祈求祖先保佑,或者是兼而有之。于是其他部落或王国群起而效之,几百年下来,岛上的石像就蔚为大观了。然而,随着树木逐渐被砍伐殆尽,岛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据考古发现,复活节岛上居民原来是以渔业为主,但树木消失后,无法再造渔船,渔业难以为继,岛民只好拆除岛上建筑造船。几十年前考古学家从岛上最后一条渔船的残骸上发现了23块破碎的船板,上面刻满了的复活节岛的文字,显然是从旧日的宫殿上拆来的木材。这些碎片散存于各国的博物馆中,至今未能解读,而他们的复制品,今天是岛上旅游纪念品店的热卖物。等这些船也用尽了,岛民只好改为以农业为主。过度的开垦又破坏了岛上植被,农业也难以为继,于是岛上人口大减。到了100多年前,岛上只剩下1万人左右,而南美大陆已经进入了繁荣的殖民地时代。于是,这1万多人被统统抓到其他地方去做奴隶。由于对岛外的病患毫无抵抗力,岛民大量死亡。等到奴隶主发了慈悲心,允许岛民重返复活节岛的时候,回到岛上的只剩300多人了。一座荒凉的孤岛,一部断裂的历史,一份破碎的文明,与近千座巨大的石像对比,使得石像的来历变得神秘,变得没说法,变得外星人故事四处传播。
  自以为复活岛之旅还了儿时的一个心愿,解了一个心中之谜,仅此一站就不虚南美一行。
  
  失衡的智利
  我们是2月12号下午出发的,离春晚开播相差不到30小时。2月26号深夜我们离开智利,距8.8级大地震相差也不到30小时。
  对智利这个国家产生印象还是1973年。智利的左派民选总统阿连德上台后大搞国有化,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得罪了过去的既得利益集团,经济和社会都频临崩溃,被当时的军队总司令皮诺切克为首的右翼势力武装政变所推翻。当时的参考消息相当详尽地报道了智利政变的情况,当智利总统府被数千名军队包围,阿连德身边只有几十个文员、随从和秘书。年过花甲,教授出身的阿连德手提冲锋枪,率领众人坚守总统府拒不投降,直至战死。全球一片哗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当然支持阿连德,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很尴尬,骨子里反对阿连德,但他是合法选举出来的总统,所以一方面公开谴责加制裁,一方面和政变者暗通款曲。皮诺切克政变上台,总统一干就是17年。一方面狠抓经济,偏袒豪门,吸引外资,经济发展上堪称南美第一;一方面大举镇压反对派。直到90年代还政于民,但他还是又当了整整8年的军队总司令,做影子总统,维护以军队为核心的利益集团的地位。前两年皮诺切克去世的时候,没有国葬,只有最高礼节的军葬。
  一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我就急切地想找找当年的痕迹。问问导游,没有相关的纪念馆,只有游览市容走到总统府时,发现门前的广场上有一尊阿连德的塑像。塑像不算太大,不算太显眼,但它是广场上唯一的一座塑像。十分诡异的是,这塑像既不是面对也不是背靠总统府,而是安放在广场的一个角落,背靠的是国家司法部大楼。从过去的媒体报道上看,智利人民对阿连德和皮诺切克的态度是分裂的,一半人歌颂阿连德,一半人怀念皮诺切克。当然,可以想象,穷人和知识分子是前者,军人、上中产阶级和各种权贵利益集团是后者。
  智利这个国家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失衡的。从地图上看,智利大概是世界上最苗条的国家,南北长度超过4200公里,东西宽度仅仅90—400公里;西边全是高山,东边全是海岸;北边干旱,全年无雨,南边多雨,全年降雨量超过5000毫米。在巴西和阿根廷经历了飞机误点,丢行李,飞4个小时不给饭吃的遭遇后,一上智利的飞机就令人精神一振。飞机是簇新的波音,准时起飞,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也有酒有饭,机组人员职业素养很高,一副欧美发达国家的气派。
  首都圣地亚哥的基调是欧洲式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空气中弥漫着威权式社会所特有的那种味道。高速公路两旁都是整齐的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庄园,恍惚之间还以为到了法国或意大利。但真遇到问题时,一切又变得非常拉美了。我们这次南美行最惨重的损失就发生在智利。在游览海滨度假胜地瓦尔帕莱索时,中午在市中心下车吃饭。大家除了把护照和一些细软随身携带外,其他零碎都放在了旅游大巴上。正在痛饮美酒,大嚼海鲜的当口,忽听导游急报我们的旅游车被洗劫了。冲到车上一看,除了车后行李箱中的大件行李还在外,大家放在座位上的背包,衣物,相机,购买的纪念品等等被一扫而空。没想警察来了之后,只让交个损失清单,连旅行车都没上去查看就扬长而去。按导游的说法,在智利财物丢失后,基本上就不用想找回来了。不知她是说警察无能呢,还是说警匪一家。
  智利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失衡的,分裂的,爱恨交加的。复活节岛那梦幻一样的场景相信永远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够复制,而公权力不彰,贫富悬殊,社会分裂也是这个国家挥之难去的阴影。观看随后而来的大地震的相关报道,更加相信智利需要一次真正的、全面的、制度性的现代化改革,而不是停留在现在的失衡状态中。
  
  巴西的魅力
  说到巴西,中国人往往会联想到足球、桑巴舞。其实,巴西的魅力远不止于足球和桑巴。就以国土面积来说,8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世界第5,仅比中国小10%,如果按可耕种或可利用土地来说,远比中国大得多。
  一条世界最大河流亚马孙河流量比排名其后的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加起来还要多。淡水河谷的铁矿世界闻名,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居然超过了沙特居世界第一。南美其他国家都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和制造业,而巴西不仅有很像样的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钢铁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其他南美国家被外债压得头抬不起来,而巴西的外汇储备有2000多亿美元。所以,巴西名列金砖四国之列还真不是凑数。
  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人挤楼多,和上海差不多。还是前首都里约热内卢特色鲜明,依山傍海,贫富悬殊的景象令人震撼。除了所有游客都不能免俗要拜访一圈的山顶基督巨像,以及出了贝利等一连串足球巨星的足球场以外,品尝巴西烤肉和观看狂欢节也都是预定节目。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是,因为富人占据了海岸线上大多数地盘,穷人只好向山坡甚至山岭上发展。所以,抬眼望去,城市高处尽是贫民窟,甚至供奉基督巨像的山峰上贫民窟也是触目皆是。
  巴西狂欢节名扬全球,碰巧在我们抵达巴西的第2天开始,连续大闹3天。过去我总纳闷,像巴西这样的国家,没有总政文工团,那么大场面怎么组织?这次抵近观察才知道里约的狂欢上档次的核心队伍是由城里12所桑巴舞学校组成的,互相PK,连跳3天决胜负,有一个严肃复杂的评选程序。其他外围就是由公司、机构和市民组织的桑巴和表演队伍了。各个街区还有自发的群众狂欢,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同样热闹疯狂。节日期间,600万人口加上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凑热闹的游客一起疯狂,音乐、舞蹈、喧嚣、毒品、烟酒……绝对称得上遍地风流。
  向往已久的亚马逊河及其数百万平方公里流域上的热带雨林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的河面上漫游,到印第安人部落观赏土风歌舞,漫步热带雨林,还是穿行当地人的船屋聚集地,河边垂钓食人鱼,都让人眼界大开。
  真正让我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是前往巴西阿根廷边界观赏伊瓜苏大瀑布。如果从瀑布宽度、地形复杂度、水的色彩和观赏方便性等方面看,伊瓜苏大瀑布可排世界第一。它宽度超过3000米,大小瀑布几十个,形成一个瀑布群。地形曲折,既可远观,亦可近赏(近到2—3米)。水分白、黄、灰、红几色,混流而下,色彩斑斓。
  短暂的巴西之旅使我印象深刻,巴西的未来不可限量。在所谓金砖四国中,如果仅仅拿国土开发潜力相比,巴西远超中国和印度,足以与俄罗斯比肩。如果考虑到国际政治环境、竞争态势、内部政治和安全因素,巴西应该居发展潜力综合排名第一。
  
  火热与冰冷的阿根廷
  刚刚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迎接我们的导游就在车上介绍说,了解阿根廷就要知道阿根廷人性格中著名的“三慢”:傲慢、浪漫、散漫。果然,在我们短短的旅途中,处处领教了这三慢。
  在我们走过的南美4国中,巴西和秘鲁人和我们原来心目中想象的南美人长得差不多,皮肤颜色比较深,个子比较小,而阿根廷和智利人则比较白,比较高大。阿根廷号称南美最白的人,95%的人口是白种人,所以心理优越感特别强烈。
  布市靠阿根廷北部,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夏天。过去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还是靠读关于庇隆总统和比他更有名的第二任夫人艾薇塔的故事有一点模糊感觉。在我的坚持下,导游带我们参观了总统府,看到了因艾薇塔宣讲社会改革而出名的阳台。接着我们又走访了离市中心不远的贵族公墓,那里是号称有欧洲贵族血统的80多个家族墓葬的聚集地。说来好笑,贵为总统,在阿根廷现代史上影响排名第一的庇隆总统因为出身贫寒,死后没资格葬在此地。而曾沦为舞女从而结识庇隆,后来成为总统夫人的艾薇塔却因为身具某破落贵族的血统,死后得以独自葬在这里的家族墓地中。她的确名不虚传,死了五十多年,至今墓旁鲜花不断,特意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在距培养出马拉多纳、梅西等球星的博卡俱乐部球场不远的卡米尼托街,一百多年前诞生了如今风行全球的探戈舞。这个地区属老港口,当年主要聚集着海员和妓女,四处矗立着用各色船用油漆粉刷的低矮房屋。探戈开始是充满色情低俗情调的街头和酒吧舞蹈,主要是在妓女和嫖客之间展开。由于充满刺激和活力,久而久之就传播开来,并被社会主流改造,升华和标准化,最后流行于全世界。而那些色彩斑斓的高墙矮屋,也竟成为一种文化特色,融入到南美艺术特有的浓烈风格之中。
  阿根廷之行的重头戏是南下小城卡拉法特,游览冰川国家公园。在飞往该地的途中,我们领略了阿根廷人的傲慢与散漫。先是飞机起飞误点5小时,终于在午夜抵达目的地后,机场人员又面无表情地傲然宣布,所有乘客的行李并没有随机运来,言语中毫无歉意。多年来,我在不同国家乘坐飞机没有一千次也有八百次,还从来没听说过一架飞机把200多人拉走了,却不装大家的行李。因为布市的气温高达30多度,大家都穿的很单薄,而这里夜间的气温却只有3度左右,第2天还要零距离观赏冰川。机场经理承诺第二天一早布市飞来的第一班飞机将在10点钟把大家的行李送到,但没有任何人相信他的承诺。等到了预定的中餐馆吃上晚餐的时候,听老板说,阿根廷航空公司拉人不拉行李的事经常发生,不过最终行李还是会送来的。大家只好互相拆借衣物,连餐馆老板娘也跑回家去找来几件御寒衣服借给几个冻得发抖的旅友。事实证明,行李是第2天下午3点才送到我们居住的旅馆,如果我们相信机场的承诺,留在旅馆傻等,冰川就看不成。
  我是头一次观赏冰川,不禁为佩里托莫雷诺冰川的壮观所激动。同行旅友中有见多识广的地理科学家,多次考察过国内外的各种冰川。按他们的说法,这个冰川就其高度、宽度和可接近度,应该是世界第一,最适合游客观赏。它水面高度30—60米,宽度800多米,长达100多公里,每天增长2米,不时发生崩塌,充满了变化和活力。适逢全世界都在为气候变暖担忧,直接感受一下冰川的魅力,思考一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很有味道的。
  
  被忽视的秘鲁
  动身来南美之前,我的期待主要在智利的复活节岛,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等节目上,没想到,真正称得上美不胜收,流连忘返的却是旅程的最后一站——秘鲁。
  秘鲁拥有我们一直期待的完整,浓郁的南美文化,也许叫做印加文化更确切。不像其他几个国家,基本上被欧美化,天主教化或是混合化,本土文化已经被稀释,边缘化或碎片化了。秘鲁的白人不到1%,主要都是本土人或是本土人与白人的混血后代。猛看上去,秘鲁人,特别是安第斯山脉里的印加人,长的和我们藏族人非常像。秘鲁的华人也很多,据说有40多万,而华裔与本地人的混血儿竟高达200万。
  抵达利马后,只睡了一夜就再乘一个多小时的飞机直奔印加文化发源地和核心,地处海拔3600多米的古城库斯科。库斯科是我们整个南美之行的最大惊喜,以至于还没离开,就有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多位旅友发誓要在将来重返古城,多住些时日细细品味。
  这个城市有百万以上的人口,保护的极好,仍然保持近千年以来的基本城市结构和布局,主要街道连起来像一只飞奔的美洲豹。中心广场四周布满了教堂、博物馆和数以百计的餐馆、酒吧、精品店,极有品位,极其时尚,而又协调古雅。
  高原上的空气当然很好,就是一时阳光一时雨的变化有点让人难以适应。由于过于迟钝,我居然一点高原反应也没有,玩得兴致勃勃,古柯茶、玉米酒之类也是来者不拒。这里是玉米的发源地,其颗粒比我们常见的要大好几倍,吃起来倒是一个味道。所有的餐馆都有当地乐队助兴,特色是以印加古乐器排箫之类的管乐为主。旅馆里都是数字电视,上网速度也很快。城市里到处都是印加古国的遗迹,并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淹没。
  印加文化兴起于12世纪,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元明时期。三百多年间印加古国留下了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当时的练兵场、太阳神庙,还是印加峡谷中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古遗址,还有世界闻名的马丘比丘和印加古道,都证明当年的人口兴旺、社会发达。唯一比较奇怪的是印加帝国直到15世纪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一直没有文字产生,只有所谓的结绳记事这种在其他文明中只有公元前几百年才会使用的初级办法。
  在印加峡谷的深处,我们在一个极有品位,菜肴丰盛的餐馆吃午餐。导游说,其实,印加峡谷的当地土著是非常贫困的,这种高档餐厅完全是为游客服务。可见,在地理环境不好,靠劳动致富无门的地方,特色旅游业是一个出路。
  对我来说,秘鲁之行的重头戏是观赏纳斯卡地画。小时候,在我极为有限的知识积累中,智利的复活节岛、埃及的金字塔和秘鲁的地画是一辈子非去不可的地方。纳斯卡远距利马9小时的车程,是我们此行最艰苦的跋涉。看地画只有在天上看,于是坐上了这辈子第一次的6人座小型螺旋桨飞机。为了让坐在飞机两侧的游客都能看清地画,驾驶员在飞到每幅重要地画上空时都会做S型盘旋。
  纳斯卡地画不愧为世界奇观之一,即使是同行旅友中疑心最重的人从天上下来后也衷心表示不可思议。在散布在350平方公里的荒漠上众多地画中,最大的直径超过180米,一般的也有50—70米。地画形象各异,图画线条都是在沙砾地面上深达几十厘米的沟壑,也有少数刻画在岩石上。画作主题有各种动物如猴子、飞鸟、海豚、蜘蛛等;有各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和更加复杂的集合图形等;更有不可思议的如外星人形象、飞行物跑道等。虽然认为是古人而不是外星人所作的越来越多,但考古学界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现在纳斯卡地画已经成为国家公园,寻常人等是不可以进入这350平方公里中胡乱走动的。
  由于时间所限,秘鲁值得一看的自然奇观和文化景观我们只看到很少的一部分。过去对秘鲁知之甚少,过于轻视,所以安排不当。希望有一天可以再访这个伟大的国家,深入体会一个古老文明的魅力。
其他文献
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摩尔斯密码作为一种通信信号代码,通过不同排列顺序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当今世界石油价格不论多么风谲云诡、跌宕起伏,一旦活动于其中的特点、规律,即“到底
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登录酷咖网(kuka.hnjy.com.cn),提前知道答案。“每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成名前都很潦倒,伽利略是这样,爱因斯坦是这样,我也是这样。”这段话是笛生的开场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掌管和使用着大量的国家资产,拥有人、财、物等方面的支配权力,负有管好、用好
奶奶养着一只大花猫,只小我四岁,算是老猫了。  小时候住在老家,我总是喜欢没事逗弄它,捏捏耳朵,摸摸脚掌,给它顺顺毛。老猫的胡须很长,看起来好像上了年纪的老人,稳重而慈祥。  那时我自以为与老猫算是熟人,可它从来都不会主动来找我。当听到我温柔地轻唤它时,老猫只会在我靠近时用余光扫一眼,然后悠悠起身,伸个懒腰离我而去。  这只猫真奇怪,我想。  那天,外地的姑姑想把奶奶接去她那,带奶奶四处转转。奶奶
期刊
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主要涉及三方,即用地方、被占地方和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国土管理部门.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三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影响项目计划进度或是社
在1982年至2005年,美国一次能源自给率从91.1%持续下降至69.2%的历史最低点,但从2006年开始,美国一次能源自给率又开始回涨,2011年已恢复至78%。随着页岩气这一“博弈改变者
[作品展示]rn吃青rn春雨如丝,寒凉沁骨.rn刚刚从班上群里得知,这次月考排名竟然如此狼狈!我的内心滴落着凌乱的雨,郁闷、纠结、懊丧.长久地站在窗前发呆,似乎不知今夕何夕.而
大多时候,我愿意把生活过成童话的样子。我愿意把自己作为酣睡于娇嫩花瓣里的拇指公主,愿意让自己在白日梦里朝着右手的方向到永无岛,和彼得·潘一起做永不长大的孩子,愿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