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品德教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点。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囿于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虽然通过学习懂得许多道理,但是很难运用这些道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新时期的小学品德学科应该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促进德育教育的生活化,让品德学科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利用品德学科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品德+;大德育课程;小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91-02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小学中高年級开设的一门旨在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当中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教学应该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教师应该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构建理论结合实际的大德育课程,在课程教学当中关注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品德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用课本上学到的抽象的道德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现实生活当中做出正确的善恶判断,在真实生动的道德体验当中获取个体的道德认知,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一、构建品德+大德育课程,教师要引导德育主体走进生活
  在小学高年级品德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通过学生这一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传统德育教育囿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实道德本来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且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的。离开现实生活的品德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丧失其应有的活力。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堂,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生活当中,引导德育主体----小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当中真正领略道德的内涵,更加懂得在生活当中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比如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粒粒皆辛苦”,为了让小学生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堂上的说教,让小学生了解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蔬菜之类的来源,引导他们深入自家周边的农贸市场、菜市场去走访那些劳动者,了解他们的辛苦,教师还可以带小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食品加工厂等地方参观,了解自己所吃的蔬菜、水果、方便食品等的种植、采摘、生产过程,有的小学生跃跃欲试参加劳动,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他们自然会尊重劳动者并树立爱惜粮食的观念。
  二、构建品德+大德育课程,教师要让品德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品德教师,要避免教学内容泛化的不良现象出现,教师要做到德育生活化,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新版的小学品的教材还有相关课外读物都具有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品德教学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世界出发,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社会,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在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小学高年级的品德课程还应该将德育活动作为载体,在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在活动当中完成道德行为的构建。品德教育还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构建大德育课堂的助推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在“生活中讲规则”单元的学习当中,为了让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不同的地方存在的规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多媒体出示不遵守规则导致事故发生的图片,如在学校当中因为不遵守学校制度导致踩踏事故的图片、十字路口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事故的图片、公交车站台不遵守秩序排队上车导致拥挤踩踏事故的图片等,并让小学生搜集到的生活当中不同的规则讲述出来,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当中懂得了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规则,并且了解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公交车站台等车)指名几个学生进行表演,学生自觉的遵守等车的规则,这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构建品德+大德育课程,教师要运用贴近实际生活的德育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的品德教学当中,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改的践行者,教师应该转变满堂灌输的单一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方法,成为小学生品德形成过程当中的引导者,做小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助手。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懂得理论,并且在生活实践当中滋养自己的德行。教师应该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例如进行“我们生活的地球”部分内容教学时,在了解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最容易了解的环境问题作为他们的实践调查内容,让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并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居民乱扔垃圾;颜色乌黑散发着刺鼻气味没有鱼虾的河水;甚至有人随意践踏草坪等行为都被小学生记录下来,在实践调查过程当中,他们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不仅树立了环保意识,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还在生活当中做环保的小卫士。
  总而言之,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体会、领悟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在高年级的品的教学当中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让德育教育真正起到提高小学生自身品德修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国莉.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浅谈[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1):389-390.
  [2]杨俊羚.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0):92.
  [3]张书芹.浅谈小学品德教育的生活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7):308-309.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
期刊
黏膜免疫系统是由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和乳腺黏膜内的淋巴组织组成的,占据了机体淋巴组织的大部分。机体95﹪以上感染发生在黏膜部位,防治黏膜感染在人类健康中占举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沉淀中积攒了丰富而又优秀的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教学在人文素质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人文素质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学;人文素质;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育形式下,体育游戏活动在学生锻炼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并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全面锻炼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游戏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
黑黑的皮肤,瘦小的身材,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要小很多。这就是上学期我们班转来的一名同学——王斌。看到他一副弱小的样子,我把他安排到第一排的座位上。  一天,我批改他的作业,发现错误很多。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的辅导订正,由于时间较长占用了他的电脑课。事后,一名同学向我反映,说王斌画画骂老师,于是我来到他的座位看到了那幅画,他画了一个人上面画了个叉,写道:x老师去死。我真的很生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
【摘要】“立德树人”,旨在先立德、后树人,在当今这个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不断创新提升来适应时代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对我国自古以来教育理念的总结及传承,以此来建立适应我国的科学教育体系。本文将通过对“立德树人”必要性的探讨,提出有关“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建立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录入标准,及时处理错误数据;提高馆员专业能力、强化其责任意识.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和精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资源。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和思政资源加以充分挖掘,创新教育工作的载体和路径,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促进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本文就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和
【摘要】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般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一些事情上会显得很自卑,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内心十分孤僻,性格内向者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远远低于那些性格活泼者。班主任对于内向型学生,平时要多关注他们,多于他们进行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积极的引导他们,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多于人交往,顺利完成学业,因此班主任针对性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