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与“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充分突出教学过程的“四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
  
  1.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克服片面性。目标应包括中心目标,即单元主要训练项目,教学时必须得到落实;一般目标,即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必须顾及到;常规目标,即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必须有机渗透。其次要考虑它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抽象性。同一篇文章,编入不同年级不同单元,它在教材中的位置变了,目标也就不一样。为此,要从大纲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上述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才全面合理。
  2.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目标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在于是不是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做到主次分明。教学重点的确定,主要依据教材而定。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而定,含义深、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地方就是难点。特点,按照课文本身的分析,主要指语言文学方面的表现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应抓大放小,这里的大,指的是重点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难点,以及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可见,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优化教学结构。对确定好的教学内容,还要把它安排到一定的结构中,使之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力求做到优化结构的四个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2)结构简练实用;(3)训练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读、思、议、练相结合;(4)训练密度大,效率高。这也就是说,一要突出训练这条主线;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教学层次内容的安排都要循序渐进,内容安排也要合理。突出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4.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就应采用“举一”授法、“反三”用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对于一个单元中不同课型课文的教学,就要运用“渗透、巩固、提炼、实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对含义比较深奥的句段或课文,用朗读法见效就慢,学生可能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了,但还是不理解其意,这类课文就宜用提问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兴趣,指点思考的方法等。对语言优美、情感性强、语句不那么深奥的课文则可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上是讲主要方法的择优化组合,通过板画、实物、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效率的直观、高效。
  
  二、充分突出教学过程的“四让”
  
  1.让学生多读书。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标”强调:“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新教材有个特点,在低年级就安排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重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教学,必须彻底摒弃那种串问串答,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书应该是学生读懂的,而不应是教师讲懂的。”说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读。不仅在课始时重视感知性的读,课中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还应让他们读书再思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多读,通过自读、引读、个别读、品读、表情读、分角色读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记忆,使读能得法,真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2.让学生练议说。议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知的深化。课堂上碰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尽可能管好自己的嘴,“撬开”学生的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分析议论,解释争辩,总结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议说”的方法一般在同桌议说、小组议说、全班议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议题,指导有效的议说方法,要让学生明白议什么,怎样议,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要使学生想说、敢说,还要积极引导后进的学生敢说、会说、争着说。
  3.让学生动笔。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时眼、脑、口、手并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解程度,强化记忆。动笔读书,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一要指导学生会使用各种固定符号去读书,学生边阅读边标记,熔读、思、记于一炉,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二要指导学生做好语文课堂笔记。从三年级起,我要求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开始只要求学生照黑板上的内容抄写,后来还要求他们把教师和同学口述的重要问题也记下来,或在课文的空白处批注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还有利于当堂理解和课后复习巩固。三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练习,不必多讲,学生对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阅读,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读思练同步进行,一步一个脚印。四要指导学生读中学写,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极好的习作范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习作方法,把读写融为一体。如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对课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评论以及其他阅读体会、感受等,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读书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圈、画、点、注,做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动笔读书,把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整体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
一、关于阅读教学中段的训练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段训练得扎实,可以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篇的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段训练得不扎实,容易造成人们常说的在中年级出现的塌腰现象,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真考察了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语文教学成效不显著的原因很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语文训练中忽视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段的训练。事实正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以往的很长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
摘要: 语文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断更新,要取得教学实效,必须注重课堂提问。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强调“巧问”,随机提问,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精问 巧问 生成性 思维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
摘要: 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
忘了在哪一年哪一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语言应注意如下八戒:一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二戒颠三倒四,文理不通;三戒满口术语,故作高深;四戒滥用辞藻,华而不实;五戒不懂装懂,模棱两可;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八戒陈词滥调,冷饭重炒。我想,这教师语言八戒尤其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语文学科的属性特殊,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人文气息,唯有通过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