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积累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审视古诗词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古诗词的意蕴,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转变古诗词阅读教学视角
高中古诗词相比初中,在难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分值较少,因此部分教师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所松懈。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古诗词阅读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接触古诗词、走近古诗词。部分高中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难以深入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层涵义以及佳词妙句的魅力,自然也体会不到作品表达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认识偏差也是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问题之一。在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对古诗词进行刻板的讲解,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把古诗词优美的韵律、绝妙的意境分解得支离破碎,每个字词都要拓展很多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对学生古诗词阅读赏析水平的提高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古诗词中的佳词妙句和绝妙意境生动形象表现出来,变刻板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使抽象的词句形象地融入学生的内心。如在一个小雨天气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诵读《一剪梅·舟过吴江》的名句“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学生肯定会被教师的诵读所吸引,教师可以趁势引入这首词,让学生感悟当时季节下作者传递出的春愁。
二、丰富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
兴趣好像划船的船桨,能够带你驶向知识的海洋;兴趣好比一双翅膀,带你在古诗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因此,为使古诗词阅读课能够顺利开展和进行,教师应当首先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一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起,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阅读中去,才能使古诗词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到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去,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古诗词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再利用丰富、准确的语言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诗词的意境当中,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涵义。
如在阅读赏析杜甫的《琵琶行》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和《妆台秋思》的视频,使学生在优美的琵琶声中,真切地体会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和演奏琵琶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美。通过对琵琶曲的欣赏,学生更容易把文学描写与真实感受融合在一起,对诗中的情景描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对于探究诗词内涵的强烈欲望,提高了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三、营造古诗词阅读教学意境
从字面上理解,“意”是人的情感意念,而“境”是指境界,是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古诗词中,“意”不能简单直白地表达,而需要借物抒情,而“境”不能是纯粹的客观物象,需要借助“意”来触发。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结合统一的艺术画面,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意境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情景再现来实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进入到诗人当时的场景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在古诗词阅读中对内容和主题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动听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荷塘月色》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体现诗中描写溪亭日暮、藕花深处、惊起鸥鹭和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深处的动画场景,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仿佛在晚霞满天的盛夏黄昏、古道旁的亭台、清澈的溪水和盛开的荷花之中,看到诗人和朋友驾一叶小舟,饮酒赏景、沉醉忘返的场景,使学生因优美的画面而陶醉。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李清照描写快乐少女生活的词句和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和她那些灵动的作品,使学生对于诗词意境的感悟更加形象透彻,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学的精华充分、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应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深刻涵义及思想,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224500)
一、转变古诗词阅读教学视角
高中古诗词相比初中,在难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分值较少,因此部分教师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所松懈。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古诗词阅读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接触古诗词、走近古诗词。部分高中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难以深入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层涵义以及佳词妙句的魅力,自然也体会不到作品表达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认识偏差也是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问题之一。在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对古诗词进行刻板的讲解,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把古诗词优美的韵律、绝妙的意境分解得支离破碎,每个字词都要拓展很多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对学生古诗词阅读赏析水平的提高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古诗词中的佳词妙句和绝妙意境生动形象表现出来,变刻板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使抽象的词句形象地融入学生的内心。如在一个小雨天气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诵读《一剪梅·舟过吴江》的名句“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学生肯定会被教师的诵读所吸引,教师可以趁势引入这首词,让学生感悟当时季节下作者传递出的春愁。
二、丰富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
兴趣好像划船的船桨,能够带你驶向知识的海洋;兴趣好比一双翅膀,带你在古诗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因此,为使古诗词阅读课能够顺利开展和进行,教师应当首先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一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起,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阅读中去,才能使古诗词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到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去,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古诗词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再利用丰富、准确的语言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诗词的意境当中,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涵义。
如在阅读赏析杜甫的《琵琶行》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和《妆台秋思》的视频,使学生在优美的琵琶声中,真切地体会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和演奏琵琶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美。通过对琵琶曲的欣赏,学生更容易把文学描写与真实感受融合在一起,对诗中的情景描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对于探究诗词内涵的强烈欲望,提高了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三、营造古诗词阅读教学意境
从字面上理解,“意”是人的情感意念,而“境”是指境界,是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古诗词中,“意”不能简单直白地表达,而需要借物抒情,而“境”不能是纯粹的客观物象,需要借助“意”来触发。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结合统一的艺术画面,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意境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情景再现来实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进入到诗人当时的场景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在古诗词阅读中对内容和主题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动听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荷塘月色》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体现诗中描写溪亭日暮、藕花深处、惊起鸥鹭和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深处的动画场景,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仿佛在晚霞满天的盛夏黄昏、古道旁的亭台、清澈的溪水和盛开的荷花之中,看到诗人和朋友驾一叶小舟,饮酒赏景、沉醉忘返的场景,使学生因优美的画面而陶醉。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李清照描写快乐少女生活的词句和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和她那些灵动的作品,使学生对于诗词意境的感悟更加形象透彻,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学的精华充分、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应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深刻涵义及思想,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2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