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动手参与—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设计合理的合作实践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才能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本文概述了“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优势,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二、“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鲜明的表现象,进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现代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最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就是动手操作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伊始,利用旧知的复习或者其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题,随之抛出问题,或者学生自主从已知的内容中发现问题,在动手操作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揭示解决问题的学具,而应该由学生自主思考,针对这次的问题,哪个学具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动手操作中的动手就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学具与方法。基于此,学生也方可真正地体验到动手操作这一教学过程是自身是“主体”的,教师是引导人,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最终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学习质量。
  (二)表达性
  带解说的任务去实践。即让学生要表达清楚“我要做什么,我是怎样做的。”如果只停留在动手实践,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实践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将表象的整理、加工、归纳的思维过程进行综合、表述、传递,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过程。动手操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体现出的创新就涵盖了教师本身“主导性”的创新,以及学生层面的“主体发散性”创新。所谓的“导”,主要包含了方法上引导、逻辑上的组织与学习的协调,并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动手操作学习过程中创新主要表现出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工、归纳的思维过程进行结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三)合作性
  “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教学的优劣和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进行的参与程度与合作性是息息相关的。“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对此,参与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动手,合作动手,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有很大帮助。在合作阶段中不断积累经验,特别是学生之间能够从合作中分享到彼此的数学动手学习经验。故而,合作性是“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小学课堂教学中无法或缺的重要特征。
  三、“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原则与优势
  (一)“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原则
  动手实践教学方法是现代小学教学课堂所重点提倡的理念,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方法。一旦教师把课堂变为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新知采取灌输性教学方法,便会引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能知道知识的结论,而对于过程没有任何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知识的思考过程,才能真正的将知识写入孩子心里,获得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动手实践教学教学活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中把学习方法的决定还给学生是实现高效动手实践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动手实践教学的开展首先是动手,那么怎么动手,用什么学具或者方法辅助动手学习就是要重视的。对此,教师要把学具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决定权还给学生,因为教师在年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能力与学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要善于主动进行自我角色换位,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的认知为基准,思考学生对学具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需求。教师的换位思考能够最大程度了解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过程以及接受过程的程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实现动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石,而创建自主课堂的重点在于教师是否能真正的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选择的解决方法,让每个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方法得到别人的认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自己成为主体,自主解决问题时,更需要别人的认同和欣赏。教师学会适时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有层次的展現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小组内进行方法讨论与优化,都是让学生感受自己创造新知,自己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每一个孩子对于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转化为学习的动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动手实践教学中,适时给学生的解决方法点评,优化方法;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二)“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
  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手实践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权与非常宽松选择权,学生能够更为自主的解决问题,并完全参与其中。在动手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之间方法探究,在交流上也满足的学生的“表现欲”。
  其次,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实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也给教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积极的一种学习氛围。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也许会面临各种不能预测的情况抑或是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难题,对此,教师该如何正确地进行引导与解答,这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动手实践教学法的持续推进与教学经验的持续性积累,教师更能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同时教师各项能力往往也会收获不同层面地提高。我可以肯定,动手实践教学也可以很好地推动数学教师向研究型、反思型的角度上迈进。   最后,推动优质的师生关系形成。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和“学”的上下关系,更多的是以一种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探讨伙伴的身份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动手实践点;方可创设出生动、和谐、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可以在每节课上,都有主动参与,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态参与其中,以这样参与其中的心情体验数学的奇妙,通过数学去发散想象思维与创造。毋庸置疑,在自主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创建的“自主课堂”更可以推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与各方位全面的优质发展。
  四、“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成功的解决问题,一直都是学生想要展现自己的一种形式,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更能让学生对学习有积极态度,同时将自己的想法讲解给同学,更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一套七巧板你能找到多少个直角?每个学生都有一套七巧板,大家自己主动寻找七巧板的直角,在观察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是按照先找形状寻找直角,有的孩子是按照形状的大小寻找直角;汇报时学生将自己的方法汇报给全班,并说出自己这样找直角的优势;遇到跟自己方法一样的情况,下面的同学连连点头,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之后我要求小组合作,用一套七巧板拼直角,看能拼出多少个直角?小组间的活动开始了,一组组举起小手来,当答案一一汇报出来,听到可拼出来的数字在变化,学什么放下小手,自己又开始拼摆观察起来;最后升级到两套三角板,能拼出多少个直角?每一个孩子都在小组内主动说着自己的想法,汇报的孩子一边拼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听的同学,认真的观察别人找直角的优点,自己的不足。经过这样一节课的动手操作,学生们了解了七巧板的特点,而且听的摆的特别认真,40分钟没有一分钟一个孩子走神。这样的活动设计,在充分把握了小学低段教学教材的特点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除此之外,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活动
  例如,运用动手实践教学法在教学二年级上“进位加”过程中,具体实施为:发给学生100根小棒和几根皮筋,了解题目要求是“35+37=”,自主动手解决这道进位加法题目;学生读题后,必然要考虑先把小棒表示出35和37,那么学生分别绑6捆小棒,表示一个十;然后学生考虑“7+5”的结果,7+5=12,12里面的10就可以捆成一捆,这一捆在放的时候,自然就明白要放在十位上。动手实践解决了35+37=72。这样充满了过程中教學,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了进位加法,还可以进一步活跃思维,提高了数学能力。同样,退位减法教学中,也是同样的给学生小棒,考虑“51-36=”,发现个位的1不够减6,学生通过之前的进位加法捆小棒,第一时间就有了拆一捆小棒的想法,将退位减的算理自主就说的很清楚。。
  (三)通过多种动手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运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6、7、8、9的乘法口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自己探究“6的乘法口诀”课程,每个孩子根据自己喜欢的动手点,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都是多少。有的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同学利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利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可以说是各展其能;自主探究了“6、7、8、9的乘法口诀”分别是多少,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了知识,得到的结论自己记忆的清楚,更清楚结果的产生过程,这对乘法口诀的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乘法练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念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每个学生由于个人学习方式以及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在小组动手实践时,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学生会学习的更快乐,也就是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自己动手实践得到的方法或者结果,更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总之,“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理念,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我国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更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课堂活起来,从而让学生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宁阳县实验小学党委秉承“尚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仰圣尚仁爱,望岳敢争先”的实小精神,以“尚美党建”为引领,唱响“走在前,做模范”。不断丰富和拓展党建工作内涵,让鲜艳的党旗在校园内高高扬。  一、党建主题教育,筑牢思防火墙  党委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员学习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通过观看灯塔党建在线专题节目、参观“使命担当"红色展馆,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
期刊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一个个话题,一个个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儿童在与教材“对话”中实现情感、能力、和知识的动态建构。教材的这种设计思路和架构,在留给任课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的同时,也成为横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坎,给课程实施带来的了难度。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及课程目标,就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并结合校情、生情和时代精神,实现对文本的再创。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
期刊
让真实的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是未来学习的新样态—让学习与生活发生关联,从真实社会、生活中学习。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树立全纳理念。保师附校构建“以生活现象为主题”,开放的超学科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学习,始于问题学习。让孩子们带着兴趣、问题去生活中寻找答案,让学习自然发生。  保师附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运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之變,通过超学科“大思政”让党史教育可思
期刊
好的班级就像美丽的大自然,有挺拔的大树,有芬芳的鲜花,有活泼的小鸟,还有静静流淌的小溪,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有的样态和其他成员共融共生,整个班级的生态系统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而我就是他们的幸福守护者。  一、耐心等待,陪伴成长  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和尊重。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就是要耐心的陪伴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唤醒每一个孩子的信心。  这学期,我中途接手了一个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校长。”的确,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第一发言人、责任人,其既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又是服务师生的贴心人,其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发展水平层次。因此,校长不但要顶天立地,以身作则,同时还要擅长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一、做“顶天立地”型的校长  1.校长要“顶天”  所谓“顶天”,是指校长要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学生在组内不用担心犯错误,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使自己得到更主动和广泛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学生单独自学或高度竞争下的学习效果好得多,因此我尝试在小组中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评
期刊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风雨兴其中;树无束缚,故能成其大,撑起一片天。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即自由生长。思想自由表达,精神自由生长,灵魂自由发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任性,不是毫无节制的放纵,更不是罔顾规律的驰骋。而是一种在自然规律、客观真理、道德法则的制约下,天性得以回归,兴趣得以延展,品位得以生成,美感得以超越,人格得以升华。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期刊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以问题引领教学板块,主问题、高阶问题在学习中体现出相当高的价值。但是,由于绝大部分问题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还是被动“接球”,学生的思维只是教师思维的模仿、后续、迁移,思维的发展依然受到桎梏,学生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问”是探求,“津”指渡口。“问津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让学生在
期刊
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个理论的提出与美国社会存在大量外来移民的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使来自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在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在知识、情感、社会等方面有更加优秀的表现,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目标
期刊
一、一个场景引发思考:  我观摩了22届市学生艺术节舞蹈展演活动,在某校的演出楼举办,学校的硬件环境真是没的说,剧场外的大厅干净明亮、剧场内的红色地毯、红色座椅舒适宽敞。活动间隙去了一次洗手间,所见场景与外部环境截然不同,我随手拍了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这个场景。洗手池子上满是沾着粉底、口红等痕迹的用过的湿纸巾、纸巾,假睫毛、皮筋、卡子也散落到了地上……其实两个大垃圾桶就在我拍照时站立的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