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原有技术指标外,必须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增加合理布置公共交通、交通工程设计人性化、道路设施设计人性化、雨水收集人性化、生态道路以及透水人行铺装等新的道路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形势;城市道路;新的设计元素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展、城市路网的不断完善、道路交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出行方式的日益改变以及新形势下低碳和绿色出行要求越来越紧迫,驾驶员及行人对交通道路及其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产生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城市道路的景观功能、舒适功能、节能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除了要满足原有的技术规范之外,必须要随着新形式的发展增加新的设计元素和理念与之匹配。
1、合理布置公共交通
(1)公交线路布置原则
规划鼓励公交出行,规划期末形成相当比例的公交出行,公交线路网密度中心区达到4km/km2,外围地区达到2.5 km/km2。单程运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规划范围的公交线路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交通出行需求进行线路布置,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线路的走向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2)公交线路及站点规划
根据出行OD分析,规划将区内公交系统划分为城市级公交走廊及片区级公交线路两级,城市级公交走廊是东城区与其他功能片区联系的公交走廊。
规划公交站点按300—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设置,在公共中心区人流较为密集处加大公交站点密度,按照300米服务半径布局。公交站点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米;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米;在道路平面交叉口两侧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主干次干道沿线公交站点应设置为港湾式公交站点。
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人性化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主要是指借助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使得交通分离,交通流控制与调节、均衡布局,按交通流性质进行疏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创造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使道路的交通设计更趋人性化。同时路灯、护栏、候车廊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亮”,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更有效的组织交通。在居住区或是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等。
主要横向道路和道路相接的交叉口均设置交通信号灯和必要的交通指示标志设置引导标志。并以此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控制体系。信号灯管线要求每个路口四个方向的电缆管道呈“口”字形沟通。每组信号灯必须单独放线至信号控制箱,每个方向预留一根四芯线。在道路完成基层摊铺后即可进行信号灯预埋钢管的施工,以避免后期信号灯埋管施工对道路面层的破坏。交通信号灯可结合当地交通控制系统规划,采用单点控制或区域控制系统。同时采用最新型的能够实现远程弱电控制的LED交通信号灯,以取代传统的强电控制下的交通信号灯。
3、道路设施设计的人性化
道路沿街设施主要是为城市的主体服务的,因此必须体现其人性化关怀的一面。
(1)道路绿化设计方面,人行道行道树主要布置高大乔木为主,在满足城市绿化景观要求的同时,可以给行人提供遮荫蔽凉。
(2)道路与休闲广场的有机衔接
在城市用地高度紧张的今天,市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的绿地、景观太少,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压抑感。因此在新建道路时,拟在道路的交叉口附近设置小型或是微型的生活广场,既可充分利用城市用地,又能满足人们一定的休闲健身要求。
(3) 道路沿线人行道设置休息座椅,并与高大乔木和花坛结合,使人们在休息的同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坐椅、路灯、电话亭、垃圾桶等设施的有机结合,给人们提供了小憩休息的空间,让本来枯燥的城市道路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4、雨水收集的人性化理念
鉴于目前的城市道路在暴雨时积水现象比较普遍,给行人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建议新建的雨水管网设计在已有规划资料的基础上,需对管径进行重新的复核,同时吸收新加坡等海边国家的有效经验,对雨水口进行加密,由常规的30-40米一个雨水口,增密为20米一个雨水口,以便保证在暴雨情况下能迅速收集雨水。
5、“生态道路”的设计理念
积极推广道路设计采用生态排水的设计方法,其特点为:
1、路面雨水经汇流过滤进入绿化带;
2、行道树树池相连,树池内种植灌木形成连体树池,为慢性交通创造良好的绿化环境;
3、雨水管设置在绿化带内
6. 加大推广人行道铺装的透水结构和透水性面层材料的运用
应用具有孔梯度结构、透水、保水及装饰等功能的生态道路、广场砖具有显著的意义。生态透水砖虽呈多孔结构,但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磨度,产品有多种外观颜色可以选择,根据施工场所的差异,可营造出格调高雅,绚丽多彩的城市景观,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起居环境。
在雨水天气,雨水可快速经透水砖渗入地下,以充分补充日趋紧缺的城市地下水资源。在晴朗的气候下,蓄积在砖中的水分,可通过蒸发作用,平衡地表温度的变化。实地测试结果表明,透水砖路面在冷季与其它路面相比具有较高的气温和较高的相对湿度,而在热季,则有着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具有减轻温室效应的效果,从而有着较好的环境功能。由于产品表面粗糙,透水性高,即使是在雨天,行人也不会因此而滑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生态透水砖的应用,可使45%以上的自然降水全方位渗入地下,能解决定点灌溉给水率低,润湿土体积小的问题,从而降低土壤内的含盐量,行道花草树木的生理生化作用也得到了加强。另外,城市降尘绝大部分来源于裸露在地面的尘土及大气尘埃,这些降尘又大多浮于路表面。由于透水砖的空隙和透水性,部分降尘可随之渗入地下,使道路扬尘明显减少,对净化大气起到了积极作用。生态透水砖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城市建设在住宅、道路、广场、公园、植物园、工厂区域、停车场、花房及轻量交通路面等铺设方面,提供更加完美的选择。
生态透水砖具有透水保湿之功能,可广泛铺设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住宅区等。该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环保性:具有多孔结构,确保自然降水部分渗入地下,滋润大地,净化环境。
舒适性:透水率高,所积蓄的水分,通过蒸发作用,平衡地表温度的变化,减轻温室效应。在太阳照射下,地下水分变成蒸气与空气中漂浮的污染物颗粒结合,使之坠落,从而达到空气清晰。
色 彩:有多种外观颜色,根据施工场所,可制造出格调高雅的城市景观。
高强度:表面莫氏硬度为8,整体强度大于100mp。
安全性:由于表面粗糙,耐磨性系数为207,保水性、透水性高,路面不积水,即使是雨天步行者也不会滑倒。
混凝土透水砖:采用多孔性高强度混凝土制品。所有原材料均施以淘洗工序,含泥量≦1.0‰,空隙率10%~25%,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3.0MPa ~5.0MPa,透水系数1.0mm/s~10.0mm/s,具有所有透水砖的环保和功能特点,且开发成本较小,经济性较优越,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好,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综上所述,混凝土透水砖具有很多不可代替的优势,值得在市政道路新建工程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形势;城市道路;新的设计元素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展、城市路网的不断完善、道路交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出行方式的日益改变以及新形势下低碳和绿色出行要求越来越紧迫,驾驶员及行人对交通道路及其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产生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城市道路的景观功能、舒适功能、节能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除了要满足原有的技术规范之外,必须要随着新形式的发展增加新的设计元素和理念与之匹配。
1、合理布置公共交通
(1)公交线路布置原则
规划鼓励公交出行,规划期末形成相当比例的公交出行,公交线路网密度中心区达到4km/km2,外围地区达到2.5 km/km2。单程运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规划范围的公交线路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交通出行需求进行线路布置,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线路的走向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2)公交线路及站点规划
根据出行OD分析,规划将区内公交系统划分为城市级公交走廊及片区级公交线路两级,城市级公交走廊是东城区与其他功能片区联系的公交走廊。
规划公交站点按300—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设置,在公共中心区人流较为密集处加大公交站点密度,按照300米服务半径布局。公交站点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米;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米;在道路平面交叉口两侧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主干次干道沿线公交站点应设置为港湾式公交站点。
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人性化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主要是指借助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使得交通分离,交通流控制与调节、均衡布局,按交通流性质进行疏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创造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使道路的交通设计更趋人性化。同时路灯、护栏、候车廊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亮”,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更有效的组织交通。在居住区或是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等。
主要横向道路和道路相接的交叉口均设置交通信号灯和必要的交通指示标志设置引导标志。并以此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控制体系。信号灯管线要求每个路口四个方向的电缆管道呈“口”字形沟通。每组信号灯必须单独放线至信号控制箱,每个方向预留一根四芯线。在道路完成基层摊铺后即可进行信号灯预埋钢管的施工,以避免后期信号灯埋管施工对道路面层的破坏。交通信号灯可结合当地交通控制系统规划,采用单点控制或区域控制系统。同时采用最新型的能够实现远程弱电控制的LED交通信号灯,以取代传统的强电控制下的交通信号灯。
3、道路设施设计的人性化
道路沿街设施主要是为城市的主体服务的,因此必须体现其人性化关怀的一面。
(1)道路绿化设计方面,人行道行道树主要布置高大乔木为主,在满足城市绿化景观要求的同时,可以给行人提供遮荫蔽凉。
(2)道路与休闲广场的有机衔接
在城市用地高度紧张的今天,市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的绿地、景观太少,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压抑感。因此在新建道路时,拟在道路的交叉口附近设置小型或是微型的生活广场,既可充分利用城市用地,又能满足人们一定的休闲健身要求。
(3) 道路沿线人行道设置休息座椅,并与高大乔木和花坛结合,使人们在休息的同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坐椅、路灯、电话亭、垃圾桶等设施的有机结合,给人们提供了小憩休息的空间,让本来枯燥的城市道路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4、雨水收集的人性化理念
鉴于目前的城市道路在暴雨时积水现象比较普遍,给行人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建议新建的雨水管网设计在已有规划资料的基础上,需对管径进行重新的复核,同时吸收新加坡等海边国家的有效经验,对雨水口进行加密,由常规的30-40米一个雨水口,增密为20米一个雨水口,以便保证在暴雨情况下能迅速收集雨水。
5、“生态道路”的设计理念
积极推广道路设计采用生态排水的设计方法,其特点为:
1、路面雨水经汇流过滤进入绿化带;
2、行道树树池相连,树池内种植灌木形成连体树池,为慢性交通创造良好的绿化环境;
3、雨水管设置在绿化带内
6. 加大推广人行道铺装的透水结构和透水性面层材料的运用
应用具有孔梯度结构、透水、保水及装饰等功能的生态道路、广场砖具有显著的意义。生态透水砖虽呈多孔结构,但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磨度,产品有多种外观颜色可以选择,根据施工场所的差异,可营造出格调高雅,绚丽多彩的城市景观,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起居环境。
在雨水天气,雨水可快速经透水砖渗入地下,以充分补充日趋紧缺的城市地下水资源。在晴朗的气候下,蓄积在砖中的水分,可通过蒸发作用,平衡地表温度的变化。实地测试结果表明,透水砖路面在冷季与其它路面相比具有较高的气温和较高的相对湿度,而在热季,则有着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具有减轻温室效应的效果,从而有着较好的环境功能。由于产品表面粗糙,透水性高,即使是在雨天,行人也不会因此而滑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生态透水砖的应用,可使45%以上的自然降水全方位渗入地下,能解决定点灌溉给水率低,润湿土体积小的问题,从而降低土壤内的含盐量,行道花草树木的生理生化作用也得到了加强。另外,城市降尘绝大部分来源于裸露在地面的尘土及大气尘埃,这些降尘又大多浮于路表面。由于透水砖的空隙和透水性,部分降尘可随之渗入地下,使道路扬尘明显减少,对净化大气起到了积极作用。生态透水砖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城市建设在住宅、道路、广场、公园、植物园、工厂区域、停车场、花房及轻量交通路面等铺设方面,提供更加完美的选择。
生态透水砖具有透水保湿之功能,可广泛铺设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住宅区等。该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环保性:具有多孔结构,确保自然降水部分渗入地下,滋润大地,净化环境。
舒适性:透水率高,所积蓄的水分,通过蒸发作用,平衡地表温度的变化,减轻温室效应。在太阳照射下,地下水分变成蒸气与空气中漂浮的污染物颗粒结合,使之坠落,从而达到空气清晰。
色 彩:有多种外观颜色,根据施工场所,可制造出格调高雅的城市景观。
高强度:表面莫氏硬度为8,整体强度大于100mp。
安全性:由于表面粗糙,耐磨性系数为207,保水性、透水性高,路面不积水,即使是雨天步行者也不会滑倒。
混凝土透水砖:采用多孔性高强度混凝土制品。所有原材料均施以淘洗工序,含泥量≦1.0‰,空隙率10%~25%,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3.0MPa ~5.0MPa,透水系数1.0mm/s~10.0mm/s,具有所有透水砖的环保和功能特点,且开发成本较小,经济性较优越,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好,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综上所述,混凝土透水砖具有很多不可代替的优势,值得在市政道路新建工程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