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
阅读教材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这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语文教学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而根据语文学习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可知,培养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1、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与语言交流紧密结合。只有充分交流,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敏捷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关于认识能力,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是认识学习过程,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利用“牵引扶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这一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学会阅读、积极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以求达到运用。
上述只是谈到了阅读教学的内容,但光知道这些还不行,关键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提升能力,完成教学内容才是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的重点,而要做到这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对于不懂的字词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3、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其次,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种检测。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使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学习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用新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
王 双
怎样以新理念来指导教材,我的看法是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更要吃透教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我们必须成为教材的主人,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以下浅谈我在教学中不成熟的几种做法,与老师们共勉。
一、灵活制订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关注学生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喜欢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都是制订目标的依据。如:学生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文章的重点定格在足球比赛中最精彩、最具魅力的一瞬,引发学生尤其是广大球迷学生的巨大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福勒这样做是对的,这是人性美的体现;一部分学生认为福勒这样做不对,为了成就自己的高尚而出卖了俱乐部及整个球队的利益。因此,我们教师适量增加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球场上激烈场面的方法,当一次足球解说员:二是展开辩论,对福勒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兴趣盎然,因此这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迸发出许多对价值观的认知火花,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新教材的优势呢?我们教师也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如:九月底的诗歌朗诵会,学生背诵了毛泽东的《长征》,学唱了《长征》歌曲。紧接着,十一长假期间,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通过网站去收集关于那个年代感人的人和事。学生感受到了红军领导人及将士们的无畏与高尚,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在后来教学《长征》、《一夜的工作》等年代久远的课文时,年幼的学生竟能与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随之而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表现得积极向上,达到了课文思想的升华。在教学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敢于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整合处理,体现语文教材单元内容之间的融合,并切实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需要。
三、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学生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能力,积累是基础。学生只有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掌握语言运用规范,才能使语言积累逐步内化为语言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许多课文可以补充拓展几篇学生喜欢的作品或有关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学习《小抄写员》,这篇文章选自《爱的教育》,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中又一次掀起阅读《爱的教育》之热潮。在积累、运用中,鼓励学生收集大量古诗、古文、成语、对联、歇后语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当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部分迁移到课堂中时,我总是给予高度的赞扬。有了这样的源头活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日渐高涨。
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对于教材的教学,应该把握住新课程的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己独到的感受、理念和体验。如:教学《第一场雪》时,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雪后的美景,课前我发动学生找寻了大量的雪景图片,并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图片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把这些图片做成课件,上课时反馈给学生。看着自己的图片被作成课件并展示给大家,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尽量改变传统的一味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花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推论,不单纯追求完美的回答,而让更多的学生畅谈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课改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沐浴新评念的阳光。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
阅读教材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这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语文教学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而根据语文学习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可知,培养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1、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与语言交流紧密结合。只有充分交流,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敏捷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关于认识能力,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是认识学习过程,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利用“牵引扶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这一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学会阅读、积极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以求达到运用。
上述只是谈到了阅读教学的内容,但光知道这些还不行,关键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提升能力,完成教学内容才是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的重点,而要做到这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对于不懂的字词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3、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其次,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种检测。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使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学习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用新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
王 双
怎样以新理念来指导教材,我的看法是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更要吃透教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我们必须成为教材的主人,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以下浅谈我在教学中不成熟的几种做法,与老师们共勉。
一、灵活制订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关注学生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喜欢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都是制订目标的依据。如:学生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文章的重点定格在足球比赛中最精彩、最具魅力的一瞬,引发学生尤其是广大球迷学生的巨大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福勒这样做是对的,这是人性美的体现;一部分学生认为福勒这样做不对,为了成就自己的高尚而出卖了俱乐部及整个球队的利益。因此,我们教师适量增加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球场上激烈场面的方法,当一次足球解说员:二是展开辩论,对福勒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兴趣盎然,因此这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迸发出许多对价值观的认知火花,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新教材的优势呢?我们教师也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如:九月底的诗歌朗诵会,学生背诵了毛泽东的《长征》,学唱了《长征》歌曲。紧接着,十一长假期间,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通过网站去收集关于那个年代感人的人和事。学生感受到了红军领导人及将士们的无畏与高尚,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在后来教学《长征》、《一夜的工作》等年代久远的课文时,年幼的学生竟能与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随之而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表现得积极向上,达到了课文思想的升华。在教学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敢于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整合处理,体现语文教材单元内容之间的融合,并切实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需要。
三、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学生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能力,积累是基础。学生只有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掌握语言运用规范,才能使语言积累逐步内化为语言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许多课文可以补充拓展几篇学生喜欢的作品或有关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学习《小抄写员》,这篇文章选自《爱的教育》,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中又一次掀起阅读《爱的教育》之热潮。在积累、运用中,鼓励学生收集大量古诗、古文、成语、对联、歇后语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当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部分迁移到课堂中时,我总是给予高度的赞扬。有了这样的源头活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日渐高涨。
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对于教材的教学,应该把握住新课程的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己独到的感受、理念和体验。如:教学《第一场雪》时,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雪后的美景,课前我发动学生找寻了大量的雪景图片,并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图片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把这些图片做成课件,上课时反馈给学生。看着自己的图片被作成课件并展示给大家,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尽量改变传统的一味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花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推论,不单纯追求完美的回答,而让更多的学生畅谈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课改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沐浴新评念的阳光。